326小说写作技巧:情节套路之道具的唤醒
在数学研究中,没有最基础的乘法口诀,就没有数学这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小学生只有牢记乘法口诀以及各种计算公式,才能进入数学的宏伟殿堂。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能将写作中的各种微末小套路烂熟于心,就像起承转合一样时刻牢记,随手拈来一个故事,挥笔而就一段情节,就会变得易如反掌,完全不用苦思冥想。
我相信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潜移默化下养成的小技巧,这类技巧甚至从来都没有付诸文字,甚至可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有时候,你花费大量时间,读完某本几百万的书,或者一口气读完某些名家长达几千万字的长篇巨著,你发现自己就像做了一场情景模糊的梦境,似乎什么收获都没有。
你不知道作者在写作时,遵循了何种套路。而网络上更是无数篇小说写作技巧,可谓满天飞翔,你即便是如何阅读,总觉得假大空,言之无物。
当你自己坐下来写作时,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会写,你会描写一切背景、风景、白天、夜晚、刮风下雨,你会描写各种人物长相外貌,无论男女老少。
你会写各种对话台词,你会描写最细微的神情,用各种华丽的词藻来粉饰场景人物细节,你读书太多了,你什么都会写。你自信自己聪明,博闻强记是你的天赋。
可是,你坐下来想写一个长篇故事小说时,你总感觉构思情节需要转动脑筋,需要无中生有,需要凭空想象出几个人物,几段故事,来铺就一段长篇佳作,你明白自己接下来要绞尽脑汁了。
尽管你并不发怵,你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你满腹诗书,你记忆超群,可是你明白,接下来还是需要让脑子陷入无数从未见过的场景,让笔下的人物按照那些无形的套路桥段来演绎故事。
你为何觉得接下来的时间是艰难的?尽管也是充满乐趣的,为何不像做一道数学题那么简单呢?因为你从来没有像上学那样,有前者有科学家为我们总结了乘法口诀,总结了数学公式,我们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写作变得简单快捷?为何每一次开始动笔,构思情节就像爬坡一样,而不是像下坡一样轻而易举呢?
你需要口诀,你需要乘法口诀一样的小技巧,虽然它渺小得不足挂齿,但是你毕竟不用用加法来计算了,你改用乘法了,你套用公式了。
这样的进步其实是巨大的,你不再为坐下来要绞尽脑汁而忧心,你直接背出公式套路即可。
一言以蔽之,不要小瞧小套路,就像不要藐视乘法口诀一样,没有它就没有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没有写作套路,你就像个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连一道数学题都难以完成,你需要像原始人一样靠给绳子打结来计算。
同理,在语言体系里,成语的出现,有着类似数学口诀的作用。例如,二桃三士,简单的四个字,你就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杀人故事。
而写作技巧里,类似跌宕起伏、先抑后扬、起承转合等字眼,也是人们对写作套路的简单总结。所谓千人千面,但是人类的眉目口鼻总是相似的,我们完全可以总结出无数的写作技巧,
以上其实都是废话,你需要的是口诀!而不是一篇甚至无数长篇大论。技巧不能是文章,你记不住,你需要的是朗朗上口的口诀,让你倒背如流的口诀。
然而,牢记跌宕起伏有用吗?牢记一波三折有用吗?牢记爱恨情仇有用吗?牢记起承转合有用吗?它们太笼统了,似乎并无作用。
我们需要的是既能令人一目了然,又包罗万象的顺口溜。即便它听起来拙劣可笑,只要你坐下来动笔时,不再觉得构思情节费力就好。
既然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口诀,那就是很多人没有总结,或者是总结了却视为珍宝,不肯示人。那我们只能靠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拙劣又精巧的写作技巧口诀了。
最好的情况是,这口诀只有你自己觉得妙不可言,一望而知是何种意思。别人懂不懂无所谓,押韵与否都无所谓,它能让你构思情节如鱼得水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切都与他人无关。
写作就像开车的话,技巧口诀就是明灯,能指导你在漆黑的道路上行驶无阻,这才是第一要务,其他的都是浮云。
接下来,就让我们总结自己的写作技巧口诀吧!
别人不理解无所谓,别人看不懂无所谓,难听无所谓,不押韵无所谓,渺小拙劣粗糙无所谓,你觉得有用才是最好的。
切记,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起承转合,需要的是比文章短,比成语长的类似诗词的口诀。
此章节主讲信物的唤醒。所谓信物,大约是联系亲人、友人、恋人、故人、同乡、同事、同族、同志、人和兽、人和植物、人和人、人和团体,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界、人和恩人、人和仇人等的关系的一个东西。
信物在很多故事里出现,在言情故事小说里,起到缘分天定的微妙作用,能促成男女主角关系增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道具。
信物的演绎分几个阶段:出世、沉睡、做梦、唤醒、撞击、激励、圆满等几个阶段。当然了,这个总结只是小编本人(郝丽君)的拙劣总结,不足挂齿。
我在此只简单写一下信物唤醒的小技巧。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几个手法是:特征、语言、动作、情节、场景等。
动作分心理动作、生理动作、短期动作、长期动作、被动动作、主动动作等。
言情故事的信物,一般有两个,男女主角各有一个。唤醒信物时,男主动作线和女主动作线有个交叉相遇。这个场景的选择也可以有几种,随便选择。
在此,只能以一个简单小故事的概述对比来举例说明:
故事如下:
女配移情别恋,男主被女配抛弃。接下来,男主就该和一直生活在自己身边却熟视无睹的女主产生新恋情了。
女主对男主暗恋已久,早在相识之初,二人就分别得到了一对象征爱情信物的宝贝。女主知道男主拥有其一,她因为自卑而不敢示人。男主对此毫无所知,却一直贴身保存着信物,期盼揭开谜底,寻找到和自己有缘的那个女子。
事有凑巧,男主初见女配,被其美貌折服,因遇歹人,男主冒死救下女配一命,二人相爱,且私定终身。
不久,男配出现,几经曲折,女配发现男配和自己的家世性情相似,二人十分投缘,逐渐远离男主,移情别恋。
男主失恋,陷入苦恼。
接下来,就该是唤醒信物,让男主女主相爱了。其实女主对男主暗恋已久,为了成全男主和女配,她早将信物埋掉,信物进入沉睡阶段。
唤醒方式:几种情节相比较,可见优劣:
第一种:无脑唤醒。
男主失恋,在家中呆望鸳鸯玉佩,心想,我的另一半在哪里?
忽然女主的弟弟来访,看见鸳鸯玉佩,惊愕说道:“我姐也有一枚同样的玉佩……”
男主闻言一喜。
第二种:静态唤醒。
这夜,男主失恋,郁闷地沿路而行,路过女主窗口时,忽见女主临窗而坐,手拿一鸳鸯玉佩。男主想起自己也有一件一样的玉佩,二人相信缘分前定,开始渐渐接近。
第三种:半静态唤醒。
男主失恋,沿路而行,想起家里还有一枚鸳鸯玉佩,不知另外一枚玉佩在何人之手。行走间,路过女主窗口,听女主和奶奶的对答。奶奶说:“你肯定是喜欢他(男主)!我看见你藏那枚鸳鸯玉佩了!”
男主闻言一惊,一把推开女主家门……
第四种:双动态唤醒。
男主失恋,在酒馆深夜买醉,和食客言语冲突,推搡间,将身上佩戴的鸳鸯玉佩扯掉,又小心捡起,一路紧握在手,浑身伤痕地往家走去。
与此同时,女主陪患病的祖母出门看病,行走间,祖母说:“我看见你藏那枚鸳鸯玉佩了,你肯定喜欢他……”
月色下,男主迎面而来,恰好听见二人的对答,四目相望,惊愕不已。
几种情节对比分析:
第一种的缺点是,在唤醒信物的瞬息,男女主角没有面对面,只凭女主弟弟从中传话,不够震撼,无法体现双方瞬息神情。
第二种,男主得知女主拥有玉佩前,没有动作,没有刻画出男主对玉佩的珍爱程度。女主也静坐,没有对答,难以刻画女主心理性格,没有动作。
第三种:男女主角面对面,但是男主之前没有动作。
第四种,男主在酒馆打架,突出珍爱信物,相信缘分天定。女主和祖母夜行对答,能详尽刻画女主及前史,比女主独坐窗口富有优势。场景选择夜晚,光线昏暗,谈话容易被人偷听。
男女主忽然相遇,又撞破暗恋秘密,皆惊愕万分,富有戏剧性。
总之,道具的唤醒可以选择刻画人物的几个方法:特征、语言、动作、情节、场景。
男女主双方各有动作,非静止状态。
男主特征:带伤、沮丧。情绪变化剧烈反转。
动作:刚与人冲突,体现他珍惜信物。信物由藏身怀里而掉出,由沉睡变为唤醒状态。 语言:男主向食客倾诉自己对爱情信物的珍视,却不知自己的另一半是谁。
情节推进:夜行遇女主。
场景:黑夜,有利于迎面而来者听到秘密。
以上的爱情信物为双信物,也有单信物。单信物出世时刻为男女主角初见之时,男主随意地送给女主的一个银元,被女主贴身珍藏。
这里的信物出世,和上一个故事陷入同样套路,都是在男主对女配的追逐中,让信物落入女主手中(女配往往捷足先登)。经常是带戏出场。
此后,二人因故分开,信物沉睡。二人历经颇多磨难,期间,未免做些好梦。
唤醒信物情节如下:某日,二人身处战场,枪弹横飞,女主远远地跑向男主。
未料,一声枪响,一粒子弹射向女主,女主中弹,猝然倒地。男主悲痛欲绝,发疯般跑向女主,忽然觉得女主是自己多么珍爱的一个人。却发现女主被贴身保存的那枚银元所救……
怎么觉得此情节遍地泛滥呢?经常可见,女主主动离去,男主遍寻不见。忽然河边传来噩耗,有个女子投河自尽。
男主闻讯,痛悔和愧疚交织,只觉得天旋地转,道路漫长,双腿沉重,发疯般跑向河边,嘶吼着女主的名字,战栗地掀开白布单,泪眼朦胧中,却发现眼前一张惨白无血的女子脸庞,凌乱的黑发滴着水滴,却并非女主……
以上是零星微末技巧,约四千多字,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几行口诀,和其他浩如烟海的口诀一样,值得每日睡前醒后背诵一遍。小编经常在睡前背诵,常常背到想不起来时,就陷入沉睡。
半夜醒来,又接着背诵,片刻又沉睡入梦。早起又接着背诵,有时脑子迟钝,背诵一遍需要一两个小时之久。却已经达到像背诵圆周率一样,虽然字词毫无关联可言,闻者不解其意,自己却是不假思索就能张口就来。
又像我如今还能背诵高中英语课文一样,张嘴就来,完全不过脑子。刻在了脑海里,永远都忘不掉。
还记得,儿时上小学语文课,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代课,为测验全班何人记忆力最好,校长首先带领大家朗诵一遍新课文,接着让大家背诵几分钟,然后提问谁能背诵第一段,几乎所有同学都高举只手。
校长又问谁会背诵第二段,一些人放下了小手。再问第三段、第四段谁会背诵时,举手的越来越少。
当问到倒数第二段时,只有我和校长的女儿还双目炯炯地举着小手。再问最后一段时,校长漂亮的女儿也黯然落下了小手,只有我一个人还挺胸而坐,小手毫不胆怯地高举着。
高中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每节课都会叫一个同学站起来背诵课文,我都难逃背诵。以至于我现在背诵课文都不过脑子。
最可喜的是,无论看什么剧,我都能大致猜出来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人说出一个故事开头,我就能说出以下怎么发展了。
可见,口诀用处很大,需要背诵如流。
不幸的是,长此以往,小编养成了文字洁癖,对于文笔差的书籍,无法原谅,甚至无法跳跃阅读,心里难受,只能另做他选。
如此下去,能看的书就越来越少,目光也日渐挑剔,对作者求全苛责,不可挽回。
|
|
来自: 冬天惠铃 > 《A02小说创作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