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有群在海上冒险的人,酷到浪尖没朋友!

 LTHtydcx3zcpua 2018-08-03

到达大胆鸭俱乐部的时候,已经快要六点了。

一个小池子旁,几个人正在干劲十足地挖坑。

他们是厦门为数不多的桨板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工程师、小学老师、酒馆老板……


趁着清明假期,他们每天下午都来这里挖坑——准备在坑里打两个木桩,将绳子架在木桩上,以便高空走绳,练习平衡力。


工程师老游充当总规划,计算着坑的最佳深度和绳子悬挂角度,年纪最轻的小敏(此人是男)拿着铲子卖力地挖土。小学老师老林刚被替换下来,坐在一旁抽烟。

“我们这群人,就是老想找些好玩的。”到了晚上8点,一个坑刚刚挖好,另一个才要起步,路上还有陆续赶来的伙伴。 



小敏记得刚开始玩桨板,为了掌握平衡感,他特地跑去音乐广场的草地上低空走绳。两颗大树之间,绑上宽5cm粗的绳子,长十几米。

第一次走上去就和草地来了个亲密接触,但第三次,他就能来回地走动了。

围观的人很多,担心的、看笑话的、鼓掌的,他越来越能屏蔽外界,沿着一条线走到底。



草地上的走绳


废弃建筑里的走绳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走钢丝的人》,主角菲利普·帕特从一开始摔得鼻青脸肿,到后来走上了412米高的纽约世贸大厦。


冒险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小敏第一次接触桨板运动,是在2013年,被朋友带着玩。这跟他年少时开始玩的滑板有点像,只是地面换成了海面,那天风平浪静,小敏的兴趣不大。

直到两年后,他又一次跟朋友出海玩桨板。海面上的风浪使他翻了好几次板,后来身体逐渐能站立起来,踩着板飞过了人生里第一个浪花。

对于一个不怎么会游泳的人来说,那是一个冒险的小瞬间,他的成就感却放大了无数倍。



只有在桨板上才能看到的视角


去年夏天,他每周都去海上练习,熟知厦门的每一片海域:白城的浪大能玩冲浪,黄厝的海面最适合划行,鼓浪屿的海边最适合夜划等等。



桨板,这几年风靡全球的海上运动,源自夏威夷,美国人对其喜爱之深,甚至还发明了桨板瑜伽。一份2014年的美国运动报告指出,桨板成为所有户外运动中尝试人数最多的一项。


阿汤哥也是桨板运动的爱好者


不同于冲浪,桨板的板面更宽厚也更长,最长达到5米,浮力很大。同时你的手里还会多一只划桨,避免了用手臂滑水和支撑站立这两个最难的冲浪技术环节,即便是菜鸟玩家也可以立刻上手。



但是在中国,这项运动却远没有那么火热。

沿海城市里氛围最好的是深圳,这是桨板文化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全中国最有名的浪点西冲,已经举办过多场冲浪公开赛,老林一行人曾去那里参加过“深圳风筝冲浪公开赛”,还拿了奖。 


厦门虽然有足够的海域划行,但由于浪点很少,对老手来说不够刺激,这让桨板运动在厦门更为小众。

现在,400万的厦门人中,只有老林等十多个人还坚持着桨板运动,他们成为元老中的元老。   




2010年,外国人涌入厦门最凶的时候。老林和老游都住在曾厝垵附近,过个马路就是海。


那片海滩上,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桨板。

那是厦门的4月,阳光才刚要炙热起来,老外胳膊下夹着一块花花绿绿的长板。阳光从四面八方扎入他赤裸的上身,他踩着刚刚卷起的一层浪花,奔进了海里,然后使劲甩起手中的桨,逆着浪花漂移的方向,却很快划向远方。 




“当时就觉得很好玩,我们也想试试。”老游找老外借了块板,但当时能找到关于桨板的资料非常少,论坛、贴吧加起来还抵不上现在一个公众号的信息量,全靠自己摸索。


海浪从四面八方涌来,退潮时水泥石沙侵袭着桨板,一下水,板就不受控制。刚开始练习,老林不知道翻了多少次板,在喝过一次又一次混杂着泥沙的海水、双脚被各种大小的礁石粒割伤后,他们学会了利用水流、风向、潮汐在海上肆意游走。



最危险一次,是从黄厝塔头划去台湾大胆岛,那是老林和老游刚玩了一年的时候,哪里浪大就喜欢往哪奔。

尽管提前看天气预报里有雨,但他们还是耐不住肾上腺分泌过多,下了水。结果往回划到一半,突然狂风暴雨,波涛也跟着汹涌起来。


那是晚上八九点钟,大海上一时苍茫无比,他们看不清彼此,也分不清方向,老林的板被一个浪花打飞,冲得比人还高,人仰板飞。

“第一次看到那么高的浪,吓死了都,我们最后是看着厦门岛上的一点微弱灯光回来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次摸黑划了三四个小时才到岸上。


那一次的惊险并吓退这群冒险家,第二次,他们挑战了从大嶝到胡里山的28公里海路,回岸时已经筋疲力尽。


现在,他们抓着桨飞快的滑动,如履平地。

靠近胡里山炮台的海域,对老游和老林来说,已经没多大刺激感了。再大的波浪,也撞不倒他们。

“现在如果要翻板,也挺困难的。”老林穿着衣服,划了挺远,一直划到了白城。退潮前最后一个小时,这里是厦门唯一有浪的点。



冬天玩桨板必备的防寒衣



鞋子也是重要的装备


他们最喜欢的冲浪点是漳浦。

那里的浪花大,最高能冲起两三米高,这群人特地买了台无人摄像机,只为了拍摄每一次冲浪的新记录。



载着桨板出发


去年9月,他们沿着漳州东岸的海岸线一路找浪,从东山岛开始,途经古雷半岛,去岛上探秘,在蔚蓝干净的海边露营,闪过都是游客的六鳌,最终抵达亭镇后蔡湾——传说中的月光沙滩

找了三天,划行、冲浪、在小旅馆的阳台上吃海鲜、喝酒、看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收网。



经常需要抱着桨板沿海找浪


冒险的另一边,是常人难以想像的美妙。



老林还记得有一个满月的夜晚,他独自划着桨板,坐在海中央,看两边的灯火越来越微弱。

城市的高楼大厦这时看起来格外渺小,周围寂静地只剩下大海的呼吸声。

这三米长的板已经成了小岛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艺术西区 | 原创发布

----------------

欢迎分享

记者/朱相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