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银行业大危机!“影子银行”正逐渐侵吞市场份额|银行业|银行|美股快报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8-03

Uber和Facebook的竞争对手们都知道:在受监管和不受监管的公司之间的竞争中,后者有着极大的优势,而这一定律也适用于过去十年来,缺乏合理监管的“影子银行”们。

芝加哥大学教授布恰克(Greg Buchak)和马特沃斯(Gregor Matvos),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皮斯科尔斯基(Tomasz Piskorski)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塞鲁(Amit Seru)的研究结果表明,从2007年至2015年,“影子银行”在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抵押贷款中的市场份额增加了7倍至75%,而在美国的整体按揭市场上,“影子银行”的持股比例也由14%增加到了38%。

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不受银行体制监管的金融机构也在蓬勃发展。坐落于瑞士巴塞尔的全球金融体系——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就曾指出:包括非银行贷款人,但不包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在内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2014年一年增加的资产就达到80万亿美元,占总金融资产的23%。其在2011年至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5.6%,而全球银行系统的资产在此期间的增长率则陷入了停滞。

在“影子银行”规模的任何讨论中,定义是很重要的。对于FSB而言,“影子银行”是“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子集,约占2014年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2%。FSB只将风险最高的公司放在这一类别,即特别容易受到短期融资影响或依赖短期融资的金融机构。

而对于布恰克和他的合作者这样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个定义是更广泛的:所有“进行信贷、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而缺乏直接、明确的公共财政支持”的非银行贷款人都是“影子银行”,公共财政支持包括央行的直接再融资或受政府存款保险保护的存款。

尽管导致了极大的风险评估,但FSB的定义方式使得“影子银行”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少。对决策者而言,风险是金融业务从银行大规模迁移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也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部门决定避免通过银行进行工作,世界各地数百万页的银行业务条例将变得毫无作用。

影子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公众监督,监管审查和高资本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打着“高科技颠覆者”的幌子。2015年美国第三大抵押贷款公司快速贷款公司(Quicken Loans Inc.)通过在线与电话途径办理业务,这也使得监管机构对其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些通过旧式分支机构办理业务的银行那么多。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和其他同类型贷款公司也迅速成为大额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他们同样由于创新科技平台的身份避开了金融监管。

布恰克和他的合作者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析“影子银行”自2008年以来的增长情况,并计算出有55%的增长是由于银行日益增长的监管负担,只有35%来自科创。

当然,科创的进展是不可否认的,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便利这方面,但如果有人希望科技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计算信用风险,那还有些太早了,布恰克指出,“影子银行”发起的抵押贷款比银行发行的抵押贷款更频繁,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较高的早期偿还风险。

而在任何情况下,虽然银行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与它们进行竞争,但银行不仅会受到过时观念和原有设施遗留费用的拖累,而且在此类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其平台的同时,银行还将面临巨额的重组和法务费用。

布恰克和他的合作者写道:传统银行的隐性成本略低于其资金,并且还可以提供比“影子银行”更优质的产品,尽管如此,由于2010年“多德 - 弗兰克法案”通过之后,监管负担强度大幅上升,银行也因此正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除了日益增长的监管负担外,美国政府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影子银行”:截至2015年,85%的抵押贷款都被出售给政府资助的企业,如房利美,房地美,Ginnie Mae以及 Farmer Mac,换句话说,他们正在从监管套利中获益。

也许传统的银行模式注定将面临失败,而监管机构正在加速它的死亡。但对此的替代方案并不一定更好,特别是对于平均保值者来说,如果传统银行逐渐退出历史,那么投资机会将比现在更具有风险。

期望大幅度放宽银行监管负担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政府其实可以通过将这些金融机构定义为银行,并对它们施加同样强硬的监管负担来平衡公平竞争的环境。监管套利本身是不公平的,那些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得到政府的偏袒本来就不应该发生。(信息支持:比特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