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媒体人开一家中医馆

 医馆界 2021-01-05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204

我觉得开中医馆的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转化率,润物细无声才是正途。我喜欢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去做引导,而不是赤裸裸地吹嘘疗效。信息时代的受众,多么精明,多么反感别人的算计!

■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长沙渔父国医馆,出自一个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之手,原本以为他为我们带来中医宣传方面的经验,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没想到还有更多的惊喜。

他就是老吴,长沙渔父国医馆馆长,一个用透彻到骨子里的文艺范儿做中医的人。

刚开医馆的时候,吴馆长拍的视频

从媒体人到医馆馆长

人到中年,开中医馆来告别青年

【医馆界】 :做了二十多年媒体人,是什么让您下定决心转行开办中医馆?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人到中年不如狗”,这句话真的是张爱玲说的吗?三年前创办中医馆的时候,我四十二岁的年纪,中年的场景感相当的到位。

那个著名的油腻男段子,关于我们这些七零后男人的描绘,穿秋裤、抄心经、泡枸杞、玩串子,戴老花镜片,我几乎全套上了。

人进入四十岁后,年龄的暗示感与日俱增。就像爬山,爬着爬着就到了后山,阳光开始斜着照射你。回想从山脚下往上爬的那会儿,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开中医馆,像在闹市街头建一个庙,能不能救赎别人不知道,反正是有些救赎自己的意思。我的文人劲儿很明显,凡事讲究个仪式感,于是就用开中医馆这么一件事来“告别青年”,意图走进一个安静、规矩、不闹腾的中年时代。

安静的渔父国医

【医馆界】 :您的职业经历非常跳跃,可否聊聊您不同时期的经历?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1993年,我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工作,当了将近三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凭心而论,我的课还是不错的,小孩子蛮喜欢我的课堂,因为我不太按规矩上课,喜欢标新立异。但我当时不安心,想换一个社会地位更高、存在感更强一些的工作。

多年以后,我回想自己的教师经历,内心还是有点欠疚,觉得自己没有把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对不起那个班的孩子。犯了那个年代最大的毛病,功利主义。

后来跳槽到广电部门,做过电台主持人、新闻记者、栏目负责人。比起小学教师,虚荣心和存在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也有了新的烦恼,没完没了的焦虑。2004年,从长沙跳槽到深圳,在一家香港驻珠三角的电视媒体,工作了一年,结果铩羽而归,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踉跄。

关键时刻,湖南广电当年的一位老首长没有嫌弃我,把我又召回长沙。随后,做了几年行政部门的文职工作。2015年,离开了体制内的环境,干起了中医馆。

总结自己的职场毛病:有创新但坚持不足,有敏锐但专注不够。我是一个典型的巨蟹座男人,枝头有景象,但根基不稳重。

开中医馆,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正视。想做一个不那么浪漫主义,不那么飘飘渺渺的“馆男”。要坐得住、静得下才好。

【医馆界】 :您是怎样与中医结缘的?经营医馆对您而言是否是最好的安排?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我家祖上是世代牛医,小时候见过爷爷的线装牛医秘笈。方圆几十上百里,农民的牲畜病了,都是找我爷爷看。他不仅仅给牛治病,人一样也治,肾病、肝病、皮肤病,他的草药一样管用。

所以我入中医门是幼时就受了熏陶的。开医馆于我而言,是不是最好的安排我不知道,但我都已经四十五了,上天难道还要给我更多的安排?我不需要了。如果能把中医这件事干好,足矣。

【医馆界】 :您开办中医馆近三年来,觉得最艰难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有后悔过吗?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开业的前半年是最艰难的时期。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27万,广告就做了28万,估计长沙医馆界很多人都被我擂懵了。

至于这样吗?难不成你开医馆还想开成个马云?

现在回想,我还是带着电视台的思维在做医馆,我太相信自己可以在医馆界创造一个类似于超级女声的神话了。

这个行业的铁律教训了我,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

半年之后,我们进入持平和低水平盈利阶段。我松了一口气,告诫自己:做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为了“颐养中年”,怎么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呢?

最近我又在长沙北辰三角洲社区开了第二个馆。有人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八年为周期考量,开一个中医馆和买一个商铺,投资回报率似乎买铺更好,开中医馆还赚了汗水和焦虑、烦心。

可我明确地回答您,我不后悔。我相信做中医是我的宿命,宿命就是天意,要相信老天爷的安排。我也享受被医馆事业折腾的感觉,人其实是要被折腾折腾才舒服的。不折腾,不受点小虐,身体的毛孔打不开,灵魂的窍门也打不开,身心俱堵。

做医馆就是做文化

让人放松,让人信任,让人有安全感

【医馆界】 :对于大夫和患者而言,渔父医馆有什么不同之处?您理想中的中医馆是什么样子?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渔父的不同:我们是基于传播来做诊疗;我们时刻想着,要传播好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争取顾客之前,想先做到“影响顾客”,影响他们的认知、判断、行为。

我理想中的中医馆是小而美的空间,朴实善良,精致典雅,让人放松,让人信任,让人有安全感。

【医馆界】 :渔父国医馆的第一家馆,选址隐蔽,门头也做得比较低调,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我都觉得有点雕梁画栋了,选址隐蔽也谈不上,隔壁就是长沙的太平老街,每年的人流量五六百万呢。只不过因为从一条小巷子拐进来,显得有点儿曲径通幽。选这个地方:

第一,因为喜欢这栋民国小楼的感觉,它就是做中医的那个调调,环境与理念特搭,不违和。

还有一个原因,周边年轻人多,而我特别想挖掘中医在九零后、零零后人群中的市场。

最后一个原因,隐蔽一点,租金自然也便宜了很多。

位于长沙著名商业街,但从小巷子拐进来,曲径通幽

【医馆界】 :为什么取名“渔父”,这个名字其实是“反传播”的,大部分人难以理解,您为什么坚持这样取名呢?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百分之七十的人会把渔父国医馆说成“渔夫国医馆”,甚至还曾经有人在电话里跟我说,“老吴,我已经到了你的渔夫活鱼馆,你在哪呢?”

反传播,其实是反通俗传播,反快捷传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

可我还是对这个名字自我感觉良好。渔父这俩字,是民国教父宋教仁的字号,也是屈原《楚辞》里的文学形象。我心目中的好中医,就像渔父那样,沧浪之水清兮浊兮,皆可濯也。

我甚至认为,“渔父”这样的取名,才是透彻到骨子里的那种文艺范儿,是对时尚文艺范儿的一种小蔑视。


中医馆的品牌推广思路

润物细无声才是正途

【医馆界】 :您对建设中医馆品牌,以及品牌推广的思路分别是什么?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少做硬广,多做面对面地推广。如果是土豪开医馆,做一些硬广也可以,但要及时把硬广,带来的知晓度转化为来访率,再把来访率转化就诊率,就诊率转化为复诊率。

媒介宣传只是解决中医馆,宣传达到率的问题。

中医馆的品宣,还是医馆的服务细节、医生的人文关怀、药品的质量这些因素,统一叠加后,构成的正面效应。

我们医馆的宣传文案,比较注重研究年轻人的趣味,有一定的迎合,但不能说很成功。

我觉得开中医馆的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转化率,润物细无声才是正途。我喜欢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去做引导,而不是赤裸裸地吹嘘疗效。信息时代的受众,多么精明,多么反感别人的算计!

【医馆界】 :我们中医人在宣传教育市场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不要夸大,不要为了利益而说绝对的话。不要学习莆田系的所谓话术。尊重顾客的判断力。

要真诚,要厚道,要时刻想着举头三尺有神明。

渔父国医的中医课

【医馆界】 :您在为馆内大夫拍宣传视频的时候,选取的角度非常精准的表现了中医的特点,是如何做到的?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媒体人对时代精神的敏感吧。

《湖湘中医说》是一个三十余集的短视频系列,每个医生三五分钟。他们说的东西都有些世说新语、三言两拍的意味。

比如注重女性和儿童生活方式,反对急于求成,反对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强调中国古人在,生活方式上的一些正确做法,倡导人们返璞归真。

特别说明一点,这个视频系列的拍摄对象,只有三分之一在渔父国医馆坐诊。我们的拍摄连植入、软广都算不上,几乎就是公益。

【医馆界】 :很多中医馆宣传思路都是介绍自己的医生,渔父为什么反过来报道患者,比如“抗癌英雄系列”?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榜样的力量胜过药物的力量。我觉得中国应该成立“抗癌英雄讲师团”,全国各地巡回讲演。如果能够这样做,其意义也许不亚于培养一万个肿瘤医生。

渔父国医馆的公众号,在推送成功病案的时候,也是格外注重病人本身精神状态的描述,而非只讲治疗方案。

医馆和大夫之间的理想关系

医生是上帝,医馆是仆人

【医馆界】 :您认为医馆和大夫之间理想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这真的是一个敏感而脆弱、重要而致命的问题,我必须得小心翼翼回答。

对于一个不是医生的医馆经营者来说,最劳心劳力的事情,就是与大夫的关系问题。关系好则医馆兴,关系僵则医馆衰。这是绕不开的铁律。

不过,这个问题我也还做得不尽人意……

作为平台方,经营者面对大夫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利益共享意识、弥补短板意识、营销拓客意识。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平台做优做强,让医生在平台上获得成长与进步。总而言之一句话,医生是上帝,医馆是仆人。

渔父国医大夫群像

【医馆界】 :您是如何请到那么多当地顶级名医的?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的确有许多长沙好医生给了我面子。他们说,老吴一个媒体人,不惜舍弃电视台的好工作和热闹繁华,毅然弃媒从医,被伟大的中医精神所感召。

八十多岁的杨秉秀、谌宁生夫妇,文革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生,邓铁涛的学生,全国名老中医,也在我们医馆坐诊。

杨秉秀说:“小吴你的医馆花了心思,药材也地道,我去药房看了几次都不错。你还在医馆建了佛堂,让患者治病的同时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这都是作为一个善良人的表现,所以我必须支持你。”

【医馆界】 :渔父国医馆又是如何为青年中医服务的?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8月18日,我们打算在第二家医馆开业之际,进行“渔父国医馆青年中医联盟”的宣誓仪式。大约有十位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中医参加这个活动。但是用“联盟”这个词,有一种把青年中医联合起来,与名老中医分庭抗礼的意思。这是万万不可以的。现阶段的青年中医,很长时间内还需要,从老中医那里吸取养分。

但青年中医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更有力的发声、更快捷的成长。

整体而言,青年中医的业务水平,当然是比不上老中医的。但他们联合起来以后,传播力、影响力、创新力是不可小觑的。青年中医们联合在一起,探讨处方、服务标准、医患沟通经验、互联网手段运用、中医在新时代的伦理建设,这些都是他们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我的想象中,青年中医也是革故鼎新的生力军。老一代中医人的某些毛病,比如论资排辈、门派争斗、有你无我、高高在上,在青年中医这一代人的身上,是时候革除了。

我们开中医馆的人,在对待青年中医的问题上,一定要秉持搭平台、重引导、给机会的思想,让优秀的、亲和力强的青年中医有出头的可能。

实战

渔父国医馆的四个轮子

【医馆界】 :渔父医馆除了中医诊疗,还有其他服务吗?未来对于产品线是如何规划的?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正在规划加强外治项目,比如针灸、艾灸、小儿推拿、贴膏。

产品线是一定要做的,但还没有成熟的思路。我的基本想法是,产品的设计要围绕年轻人进行,特别是年轻女性。古代的宫廷贵妇们,没事就熬个膏,调调阴阳寒热,这不是治病,这就是生活本身。

我觉的本草生活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我很想创建一个叫“呦粉”或“珍粉”的社区,把年轻女性都变成屠呦呦和李时珍的粉丝。薛宝钗据说有胎里带来的毛病,曹雪芹给她开出了一个“冷香丸”的秘方。依我看,当代的女孩子都是十二钗翻版,都要调调补补。

【医馆界】 :渔父的中药品质如何把控?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我不太懂药,到市场上去挑货,不知道怎么挑。

怎么办呢?选一个质量可靠的品牌,选的是一家广州品牌的饮片生产企业。带着几位老师傅去这个企业,看库房看车间看流程看标准。这家企业的农残、重金属、黄曲霉素检测,都通过了香港检测。

不仅如此,每个月都要请坐诊的老中医们到药房看看,翻翻抽屉里的货,闻闻气味。有点什么不对劲儿,及时告诉厂家。

在我们的网站上,你会看到主页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为什么渔父的药比别家略贵》。这是我们的坚持,也是我们的真诚。

【医馆界】 :渔父国医馆的优势科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

【长沙渔父国医馆·吴文刚】 :

女性健康、老年慢病比重多一些。即将开业的第二个医馆,儿科和外治的比重会加强。这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由医生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医生可以选择么?我们还没有那么厉害,“可遇而不可求”。

【医馆界】 :渔父国医以后的规划是什么?

【长沙渔父国医馆】 :

现在都喜欢套一个“四轮驱动”的理念。渔父国医馆的四个轮子分别是疗效、服务、产品、营销。

疗效要靠医生的水平;

服务是一种体验,要靠医生与员工合力打造;

产品是医馆的延伸,也是利润的延伸——如果把利润全部压在处方上,品牌是要受影响的;

营销——不是打广告的意思,而是百分之三十的广告加百分之七十的培训。

中医的理念和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一直抓到老头、老太太。

渔父国医第二家馆

I 访谈嘉宾

吴文刚,长沙渔父国医馆馆长,长城医馆学院第一期校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