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张木南楠 2018-08-03

在新时期文学的整体格局中,陕西文学以其强大的阵容、雄厚的实力与独特的风貌始终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路遥、贾平凹与陈忠实是非常重要的作家,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艺术奇观。

有意思的是,三位作家的写作视角和关注点也不一样,他们合在一起,为三秦大地的老百姓展现了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陕西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路遥因为是陕北人,所以,把关注点放在了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结合的陕北广大地区;陈忠实是关中人,挖掘关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是他的兴趣点;贾平凹老家在陕南,他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取材于现、当代陕南的生活。

三位作家在陕西都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国内文坛也有很高地位。

01

路遥:《平凡的世界》让文学不平凡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路遥、贾平凹与陈忠实都是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这不仅意味着在题材意义上构成他们作品内容的相似性,同时更意味着其终生难以彻底剪断乡村文化的脐带。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家庭环境时代风貌与个人经历的区别,在创作心理上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路遥出生于陕北清涧,陕北既贫瘠又神奇,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块因被割裂而异象突出的地壳板块上,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共同铸造了该地区人们特殊的心理气质与性格,既善良又骠悍,既诚挚又豪放,既笃重又侠勇,在这块黄土厚垒、沟壑纵横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盈荡着质朴的民风和豪爽的气概、充满着英雄血和美人泪,在保守和开 拓的矛盾的交搏中,施行着创造性的进取和变革。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在路遥凄凉的少年记忆中,永难忘却从清涧到延安那一条曲折漫长的山道,因为他在7岁那年, 就由父亲领着经过这条山路被送到一个陌生的人家, 在那场生存空间的大转移中,他一颗幼小的心灵开始品味人生的苦难,其后,在求学的道路上,不仅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而且在城乡生活的落差中又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卑。但是,他没有被苦难扭曲,更没有沉沦与麻木,反而在自卑中激发出一股战胜苦难的抗争精神,一种生机勃勃的人格力量。苦难使路遥思想早熟,使他一生中始终以悲天怜人的眼 光,大慈大悲的气度,敏锐的感受与捕捉现实人生中的沉重与苦涩。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平凡的世界》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广阔的背景上,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两代人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转型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震荡和以及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展现了农民艰辛的大义和宽阔的悲悯情怀。全景式、深层次地探索了中国农民在改革新旧交替深化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农民的人格、人性以及农民精神困境中的出路和命运走向,真实表现了在生活变迁中农民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反映了极其复杂、艰辛的生活历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纠葛。小说充满了对农民艰辛的汗水浇铸理想家园的困苦的深刻同情,热情讴歌张扬了在困难、挫折中与生俱来的不甘沉沦的意志和坚强的韧性。小说主人公孙少安在遭遇人生挫折和困难面前,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自强自信、奋斗拼搏的魄力、执着、隐忍、善良的个性,对我们起着非常潜在的深远的精神鼓舞作用。

从农村走出的路遥、贾平凹与陈忠实都全力关注着火热的现实生活但相比而言,路遥这位具有人杰意识,一度在宦海风浪中沉浮的年轻政治家。 其作品更充满强烈的理性精神,鲜明的时代风采和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考。路遥始终以非常明朗的姿态站在时代的前哨位置上,通过对当代人极其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常生活的观照与透露,艺术地展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此而言,我认为在当代文学中,路遥有三个方面表现出 其他作家所无法取代的独创性。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其一是路遥把审美 视角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作家 清醒地意识到在当前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转换中,在城市与乡村相互激荡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里,必然充满着现代生活方式与古老生活方式、文 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等来自历 史与现实的极其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路遥在作品中建立了属于个人的审美意象世界,支撑起自己小 说的艺术大厦。

其二,路遥最早地推出了一个既富有历史深度又充满时代精神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形象 系列。特别是《人生》中的高加林,最典型地传达 出当代青年在历史与道德之间两难选择的痛苦与困 惑,以及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困境中进行艰难突围的悲怆与焦灼。及时地渲泄出一代青年被压抑的心 理情绪,从而与广大的年轻读者在心灵上产生了强 烈的情感撞击和思想上的契合。

其三,在百万字长篇《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立足于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用一副理性的眼光,认真地审视从1975年到 1985年这一段中国历史上发生彻底转变的关键时 期,挥动如椽之笔,从农村到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 艺术扫描,在时代与人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铸造中,蕴含着极其广阔复杂的生活意蕴。这部长 篇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饱满的时代情绪,成为新时 期文坛上富有史诗品格的扛鼎之作,成为当代表现 农村改革生活的长篇小说中的翘楚。其次,由于路遥对于艰窘、屈辱的生活有着刻骨铭心般的情感记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便贮满着对于人生苦难的 独特体验与感受,形成了路遥所独有的苦难意识。 路遥的苦难意识既不是如余华和残雪以冷漠的姿态密集地展示富有刺激性的苦难意象,也不是象张承 志、史铁生们通过对于宗教的信仰转化为承受苦难 的坚强意志,而是在苦难的磨砺中主动地建构高尚 的人格和追求理想的人生。相对于当前的变革时代, 这种对人生苦难的主动抗争和奋力拼搏,便会发生 理性的升华,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

02

陈忠实:在白鹿原上创造《白鹿原》

路遥与贾平凹、陈忠实,作为乡村的儿子。都先天的接受了儒家文化的心理塑造,却又有明显的区别。陈忠实生在帝王之乡,从小沉浸在关中文化 的历史氛围之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主要接受了儒 家伦理规范的教育和传统人格的影响。路遥的家乡陕北,在这个多民族文化的“杂交”地带,正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则相对薄弱,与陈忠实相比,路遥更多的接受了散布在民间中的道德意识。可以说,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中,两位作家都共同建立 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一致表现出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贾平凹的思想则比较驳杂,他既接受了儒家文化的“仁义”与 “中庸”,又染指于老庄、佛教和禅宗,特别是道家的旷达超脱更符合贾平凹的艺术生命力的活泼与自由的天性,使他在创作中表现出不仅与路遥和陈忠实,甚至也与陕西文学的整体风貌迥然有别的独特韵味。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当新时期文学大潮开始涌动时,经历过一段文学操练的路遥、贾平凹与陈忠实,便一齐站在了新时代文学的起路线上。当时,首先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如何从过去己经习惯的创作观念中挣脱出来,面对一时间“伤痕文学”铺天盖地的诱人情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三位作家都对此表示缄默。这说明他们在严肃的思索中己认识到要真正超越自我,便不能盲目地迎合时俗,必须要做出富有自己个性的独特的审美选择。

陈忠实与路遥、贾平凹相比,虽说都是农家子弟,但陈忠实在长达30多年的生活中一直匍匐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庄稼人的生活方式中不自觉地继承 了农民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长期的基层干部工 作使他在同政治的遭遇中无法避免左倾思想的影响, 这就决定了在其创作中必然拘泥于单纯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判断。第一部小说集《乡村》,在单纯、明朗 的生活氛围中赞美农民的传统美德,表达了热恋乡 土的情感,对于人生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悟还没有 从冬眠状态中觉醒,审美视角仅仅停留在生活的表 面尚未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但是,陈忠实不是一 位自甘平庸的作家,受到现代意识的启发,他在深 刻的反思中开始把自己从农民文化的母题中进行痛 苦的剥离,审美视野逐渐拓宽到整个社会与历史层 面。如果说路遥主要着眼于城乡交叉地带这一更具 有现实性的生存领域,那么,陈忠实则注重从现实 与历史的结合部中勘探新时期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 心理历程,这是陈忠实的作品在较长时间内独特的思想风貌。例如在中篇《初夏》中,通过对老支书 冯景蕃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出了这位经过建国后农村几十年政治风雨的老一代基层干部在时代的大潮中对于往日的眷恋、困惑与失落,对于未来的怀疑、忧虑和迷惘。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在历史的巨大 转折中,其精神上自我嬗变,自我更新的艰难与沉重,由此,陈忠实的小说趋于深邃和浑厚。不久, 陈忠实在现代理性的烛照下,开始从对农民精神历程的整体把握,进一步伸展到从历史、文化与生命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在经历过《蓝袍先生》等几部作品的试验性操作之后,便闭门谢客,历经数载, 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破译民族秘史的伟大预没, 走向了创作生命的辉煌。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白鹿原》就其思想深度而 言,作家摆脱了传统历史观念的束缚,彻底恢复了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无数个体的生命活动, 艺术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轨迹,白灵、白孝文、黑 娃等人物命运的偶然性,解构了许多虚拟的历史神话。白嘉轩、朱先生所代表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农业文明,在各种政治派别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依 然顽强地表现出整合与规范历史发展趋向的巨大力量,尽管这是封建文化的最后一抹夕阳,却仍旧富有令人回眸的魅力和诗情。陈忠实面对历史文化的失落,在不乏理性的批判中无奈地唱了一支无限凄凉的挽歌,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 恋情和回天无力的失望与悲哀。《白鹿原》就其对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整体把握、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展示上,使许多当代作家叹为观止,感到无话可说。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白鹿原》作为新时期文坛上富有史诗品格的扛鼎之作,至今各种版本发行量高达150万册,还被翻译成日、韩、英、越南等多国文字。实际上《白鹿原》的盗版已接近二十种,其印数不亚于正版的销量。《白鹿原》在重印和再版数十次后,至今每年都在加印,显示出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雷达在《白鹿原》纪念座谈会上说:“一部作品经历20年,读者对他的热情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受到欢迎,这正说明了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03

贾平凹:复活了传统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贾平凹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其父亲是乡村教师,在乡里人看来这个家庭己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因而,平凹在少年时期不自觉地接受了文化人的熏陶,这个家庭尽管贫寒,但 却充满着温馨,使平凹没有遭受到路遥那样严重的 心理创伤。但是,在贾平凹的心理结构中,也积淀 着许多酸楚的记忆。他说:“因为我口笨,说不了来回话,体力又小,没有几个村人喜欢和我一块干武、“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 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地。于是在强烈的自卑感 中便逐渐形成了怯弱、孤独、内向的心理气质。当 贾平凹的父亲被错打成历史反革命押解回村劳动改造时,他开始尝受到人生的残酷与丑恶,从此,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冷僻。在长期的寂寞中,他唯有与山涧明月进行默默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培养成一种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贾平凹一副孱弱的外表下,却藏有一颗自尊、倔强的灵魂。他最初从自己优秀的学业、流畅的文章和漂亮的书法中发现到自 己的人生价值。在贾平凹的一些散文中,我们能感 觉到他渲泄心中积怨时的几分快意和成功后的不无自负。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相对于路遥与陈忠实,贾平凹作品的思想意蕴则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色彩,很难从整体上做出清晰明朗的爬梳。贾平凹尽管接受了道家与佛教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的小说并没有洗去人间的烟火气, 不过毕竟缺乏路遥和陈忠实直接参与现实介入当代生活的热切和激情。在贾平凹纤细的灵魂中,总是缺少一种刺透社会人生的理性的锋芒,既没有路遥在时代风浪中敢于弄潮的英雄气度,也没有陈忠实俯视千古、洞察历史底蕴的恢宏与深邃。

首先,在价值取向上,平凹的作品到了后期往往显示出摇摆不定、左右傍徨的窘态。应当充分肯定,80年代在现代意识的影响下,他能坚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对 当代生活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估,尽管也时时流露出对乡村文化的频频回顾。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进入90年代,贾平凹面对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知识分子沉沦的怵目惊心的现实,心中涌动着巨大的恐慌、失望与悲愤,从而在《废都》中把这种痛苦感伤的情 绪不惜以自我作践,自我扭曲的方式渲泄得淋漓尽致,其价值取向则表现出对当代城市文明的疏离与 拒绝,在对农业文明的肯定中则暴露出富有封建传 统文人气息的没落、颓废的心态,消解了对于现实 应有的批判力度。其次,如果说路遥着重从社会心 理的角度描绘当代充满政治性的生活,陈忠实侧重 从文化的角度破译民族生存的密码,那么,贾平凹则逐渐撤离主流话语的阵地,转移到民间文化的立 场,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呈现出没有经过主流话语过滤的自在的原始形态以及在这一文化视角统摄下的人文自然景观。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在贾平凹的笔下,“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是一条缓慢涌动的河,翻卷着暧昧的、混乱的、破碎的浪花,徘徊、迂回、曲折。河面粘稠浑浊而平静,不动声色,平静水面下却激流暗涌,总是在不间断地朝我们簇拥而来。《秦腔》为小说叙事带来了多样性和复杂性,虚实相生、极大地丰富了小说内在的表现力,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 《秦腔》本身意蕴的多向性内涵决定的。《秦腔》的支离破碎感、混乱无序的意识流动状态,有时会使读者感觉被裹挟淹没在一团浑沌中身不由己,找不着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相当大的阅读障碍。

《秦腔》这种写作方法,意味着贾平凹在严肃地探求当代汉语叙事的一种可能性,可以说是贾平凹在创作的探求和摸索的过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秦腔》将传统的农村日常生活琐事的主要内容现实生活的片断和场景融入自我心境,让叙事话语徘徊在人物纯粹的心灵真实中,让人以十足的耐心反复地咀嚼着、品味着。一种坚硬如沙砾般,浑浊又咸涩的味道扑面而来。读《秦腔》不能急,更不能慌,它要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地往外褪,它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细细品咂才会觉出它的味道,细饮慢啜中才会感受个中意境和韵味。

陕西的三架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的影响力更高?

论作品格调和水平,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无疑是最高的。虽然这部小说已经问世20多年了,但目前为止,当代文坛还没有出现有一部小说能达到《白鹿原》的高度和深度。国内许多评论家称,《白鹿原》比起一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毫不逊色。

陈忠实在陕西人的印象中一直很好,陕西不少人都称:陈忠实朴实的像一个关中老汉,性格随和,没架子,平易近人。唯一对陈忠实有看法的是:这个老汉脾气倔,说话直来直去。《废都》带给贾平凹的影响和争议,现在都还在延续。他的《秦腔》因获得茅盾文学奖,也为他加分不少。贾平凹创作力惊人,两、三年就能写完一本长篇,能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关注度。前一阵子,他的新书《山本》又面向读者,在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路遥去世较早(1992年),陕西年轻读者对他没多少印象,他在70后,以及70后以前的读者心目中,有相当高的地位。路遥早在1988年就依靠《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名气还不够大,路遥是当时陕西文坛的一把手。但随着后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强势突起,以及路遥的去世,路遥在人们心中的文学地位也越来越弱。

一位作家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光看他的作品水准和价值,更要看他的人品和口碑。以自己的理解,应该为:陈忠实第一,贾平凹第二,路遥第三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位作家尽管风格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致力于小说对社会现实,时代精神的关注与见证,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拥抱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发展,他们坚守着、传递着的是真正的陕西文学精神和文学理想。

所以,在陕西人心目中他们三位的地位都很高,代表着不同的三个方向!

参考资料:路遥与贾平凹、陈忠实的平行比较 /宗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