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病” 与 审“丑”——瘿木 | 家具篇

 闲情偶的 2018-08-03


中国明清家具历经几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可谓集艺术美与古典美于一身,其不同的构件都有独特的魅力,而“瘿木”在家具的使用上,却凸显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影木,又称'瘿木',俗名'树疙瘩”,泛指树木的根部和树干所生的影瘤,或泛指这类木材的纹理特征,并非专指某一树种。





— 1 —


“影”与“瘿”



据现在北京匠师们所讲,有楠木影(或作瘿)、桦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


▲清 瘿木根雕赏件

 

《博物要览》介绍花梨木时提及:


亦有花纹成山水人物鸟兽者,名花梨影木焉。

 

《博物要览》卷十云:


影木产西川溪涧,树身及枝叶如楠。年历久远者,可合抱,木理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之纹。

 

《新增格古要论》中有骰柏楠一条云:


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又谓骰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

 

按《博物要览》所说瘿(影)木产地、树身、枝叶及纹理特征与骰柏楠木相附,估计两者为同一树种,即楠木影。

▲清 楠木瘿随形香几

 

《古玩指南》中提到:


桦木产辽东,木质不贵,其皮可用包弓。惟桦所生瘿结,俗谓之桦木包。取之锯为横断面,花纹奇丽,多用之制为桌面、柜面等,是为桦木影。

 

影木的取材,据《新增格古要论》骰柏楠条和《博物要览》影木介绍,似乎取自树干,把其木纹形态描绘为“满面葡萄”。


 

而《新增格古要论》“满面葡萄”条中记载:


近岁产部员外叙州府何史训送桌面是满面葡萄尤妙。其纹脉无间处云是老树千年根也。

 

我们现在还时常听到老师傅们把这种木称为桦木根、楠木根等。可知木大多取自树木的根部。


▲清道光癸卯(1843)年 瘿木根雕杯

 

取自树干部位的多取树之瘿瘤,为树木生病所致,故数量稀少。


瘿木又可分南瘿、北瘿,南方多枫树瘿,北方多榆木瘿。南瘿多蟠屈秀特,北瘿则大而多。


▲清十八世纪 瘿木“荔枝”盖盒

 

《格古要论·异木论》瘿木条载:


瘿木出辽东、山西,树之瘿有桦树瘿,花细可爱,少有大者;柏树瘿,花大而粗、盖树之生瘤者也。国北有瘿子木,多是杨柳木,有纹而坚硬,好做马鞍鞒子。

 

这里所说的影木和瘿木,取材部位不同,树种也不一样,但它们的纹理特征却大体一致,制成器物后很难区分,以致人们往往把影木和瘿木混称,有的通称影木,有的通称瘿木。



由于影木比其它材料更为难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或家具表面的镶嵌和装饰,也有的根据形状做成小器物,这种做法从明代时就已经出现了。




— 2 —


病态美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这样描写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瘿木便如同黛玉一般,透着一股病态美。


▲清 瘿木随形笔筒

 

中国古代称树因病而生成的树瘤为瘿,北京匠师谓之“瘿子”,是一种愈伤组织,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害虫或真菌的刺激,一部分组织畸形发育而形成的瘤状物。


 

一般木材局部长瘤并不足为奇,但少数名贵木材长出的瘤较大,有的甚至整株树都长成空芯,全部营养集中到树瘤上。

 

把病患源头层层包被起来,各种纹路的错综生长,让瘿木呈现出多纹路,不规则花纹的繁复之美。


这是树木病态增生的结果,是一种天然的病态美。


 

北宋苏轼在《答李端叔书》中,这样描写说树木之瘿: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然而,“物之病”,却能“取妍于人”,让欣赏者“以之为美”,这种美的根源不在“物”,而在于“人”,瘿木之贵,在于人的审美之情趣。


▲明末至清初 楠木瘿子黄花梨书箱

 

瘿木取自树体病变形成的大木瘤子,这部分木质密度大,底色鲜艳,其纹理多呈现点状组合的不规则纹理,由于漫反射可以尽情欣赏的原理很容易给人震慑的感觉。



 

瘿木这种病态美的木质,像极了枯枝梅花和洞庭的奇石,都给人独特的感觉,这让多少明清文人墨客心醉而向往追求。


▲清 黄花梨镶瘿木大笔筒

 

马未都在《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提到,中国的审美按照金字塔状有四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


艳俗,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含蓄,需要慢慢体会,而无法直接理解;


矫情,接受的人少,有时很难看得懂;


病态,看似无法接受,但到了一定极致,反而成了最普及的事。

 

瘿木作为树瘤,是树的一种病态,但是明代文人却赋予它新的用途,并让大众都接受,这种病态变成了一种很高层次的审美。

 

▲清 紫檀嵌瘿木几




— 3 —


瘿木家具



瘿木中,以硬木类树瘤最佳,其切片之花纹美丽之至,制成文房清供,文人甚喜之。


▲明末 黄花梨四足束腰瘿木面带托泥长方香几

 

瘿木因其木纹纹理不似其它木料,纹路的错综复杂导致木料缺少韧性,且瘿木较其它同树种木料稀缺,所以瘿木通常被用于制作小摆件,或者剖成薄皮作为家具表面的镶嵌。


▲明末清初 黄花梨镶楠木樱面小书案

 

苏式家具一向用瘿木作为装饰材料,明初家具中已有运用。但由于瘿木产最不高,用途也仅是作为表面装饰,因而明代早期在家具上的应用并不普遍。


▲楠木瘿案面


清中期之后,瘿木大多出现在红木家具上。一般被用作桌心、案心、几心、椅背心、椅面心、柜门心等,也有单独或与其他木材搭配作装饰用。


▲明末清初 黄花梨攒靠背活屉四出头官帽椅


▲c形楠木癭靠背板


可以用作家具制造的瘿木一般都是树龄较长、径级较大、大小瘤状物接连不断且开面较大的树木。

 

瘿木的品种有很多,诸如:桦木瘿、枫木瘿、柏木瘿、楠木瘿、花梨瘿等,其中以花梨瘿最为少见和名贵,有些传世的古典红木家具的面板就是以这种花梨瘿制作的。

▲清早期 黄花梨瘿木大笔筒

  

不管是瘿还是影,到了工匠的手中已难分辨瘿木与影木了,故瘿木亦称影木。

 

清朝大量使用瘿木,且多与珍贵硬木相配,将木材各自的鲜明特征有机结合,精美绝伦、相得益彰。


▲清 黄花梨嵌瘿木案头柜 (一对)


▲十七世纪 黄花梨镶瘿木平头案

 

故上海技术监督局在规定红木标准时,将瘿木与紫檀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和产于东南亚的花黎木并列称之为红木,不无道理。


但由于从清朝开始大量掠夺性开采,目前可用的瘿木十分稀少。

 

▲清 紫檀嵌瘿木几




—4—


黄花梨瘿


黄花黎瘿木是黄花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伤害或者自身病变所产生出的木材奇特现象。


▲黄花梨瘿木纹理

 

黄花梨瘿木多见产自黄花梨根部土壤以上空心的树干上,它表现为木材表面长出的突起的大瘤包,并在此瘤包上长有许多凸起的如花生般大小的小疙瘩。


▲黄花梨满瘿木独板大翘头案


上图这件大翘头案,就是由海南黄花梨“油梨”满瘿制成,案面独板造,长达两米有余,宽约四十公分,厚度达五公分,此等尺寸的海南黄花梨瘿木大独板,十分少见。


黄花梨瘿木独板大翘头案案面

 

在传世的家具实物中,瘿木以花梨木瘿木多见,而黄花梨的瘿木几乎看不到,这其实和树木的生长环境和本身树种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花梨容易出瘿木,而黄花梨却罕见,古称这种黄花梨木料为“雀眼黄花梨”。


如(下图黄花梨瘿木条桌,同样是一块黄花梨瘿木独板,然出材如此之大确也是十分珍稀,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明 黄花梨瘿木无束腰罗锅枨马蹄腿条桌


此条桌桌面的黄花梨瘿木独板长逾两米,宽近五十公分,厚达六公分,图案犹如山间小溪般流畅,颗颗卵石,层层水花,点缀其中,花纹之美,举世罕见。


古人加工此案时不忍多动刀斧,连桌面两端的抹头也未加上,足见其爱材之心。

▲晚明 黄花梨瘿木圆角木轴门柜


此件圆角柜柜门面板采用一木对开的瘿木板,纹理对称,轻快流淌,如画卷般令人回味无穷,与边框黄花梨木温润的色泽形成鲜明对比。


黄花黎瘿是所有瘿中最美妙奇特的,几乎每一个瘿之纹理都各具特色,难有相同之处,纹理清晰,浓墨重彩,远山近水,精彩纷呈。


由于十分稀有,因此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装饰用材,加工成首饰盒、笔筒和镇纸等艺术品后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 黄花梨树瘿笔海




—5—


品“病”与审“丑”

 


当“品”与“病”这两个字同时出现,各位脑海中联想的或许是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所提及的明式家具“十六品”与“八病”。当然,这个“病”是贬义的。


前文中研习君也提及了“病态美”,诚然,此“病”也非彼“病”。


▲清 瘿木矮香几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只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论画体工用拓写》

 

张氏将绘画品第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而以“自然”列为“上品之上”,推为至高至上的标准,这与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一致。


▲清 瘿木梅花式香几 


瘿木乃自然界中“造化一尤物”,而其“病”便是“上品之上”的自然美。有人认为,“自然美”这三个字是矛盾的:

 

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认为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否定了自然美的存在。然而,谁如果尊重客观事实,谁就无法否认大自然奇妙而丰富的美。

▲清早期 瘿木随形摆件


但对于瘿木这样一种有乖于常态的形式和表现,在以自然之“美”开始的时候,研习君会选择以“丑”来终结。

 

《庄子·山木》篇曰: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体现了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


▲清·蔡邕款瘿木诗文笔筒

 

我国清代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就因为他们的画在形式上打破了古代传统绘画的格局,以丑、怪、奇、朴等手段,营造出了崭新的意境,被世人称为“扬州八怪”。

 

瘿木由“病”而生“美”,又由“病”而生“丑”,同样兼具了八怪的“丑、怪、奇、朴”等特点,古代文人雅士之所以选用此种木材绝不是一次偶然。


▲清中期 黄杨木嵌瘿木夹头榫翘头案上案


把自然中最丑的东西转化为一种艺术美,瘿木之于传统古典家具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如果将丑删掉,也就是删掉了美。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