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2018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6月底到7月初的时间段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称“佛系青年”,期末压力下,佛系表情包、佛系饮食充斥着他的朋友圈。而在7月中旬,这些佛系青年仿佛“一夜还俗”了,代替佛系表情包的是全国各实践基地、各大公司甚至各类考试考点的打卡图。这也许会令人感到困惑,但如果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便会恍然大悟道,送走考试月的大学生们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 同学B是一名大三学生,葛优躺在宿舍望向窗外的骄阳,他突然回想起自己17岁那年的暑假,那是一个充满补习班和动漫的夏天。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和师长们对暑假的不同看法。师长们说,假期是体现差距的重要时刻,同学们一定也要分秒必争,填缺补漏;同学B却有着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假期的作用就是实现劳逸结合,帮助自己“健康成长”。如今,五年过去了,同学B已成了准大学毕业生,也再无人问津他的暑期安排,他苦涩一笑,低头喃喃道,确实是分秒必争啊。 同学B的转变并非个例,高中时期的暑假是每个学生万分期待的休闲时光,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能在假期中松一口气,顶着师长们的催促又享受着这相对悠闲的短暂时光。进入大学,暑假仿佛不再是休闲的代名词,除了国际小学期、社会实践调研、暑期实习等大学“必修课”之外,不少同学还在与托福、雅思、GRE进行血战。“假期比上学还忙”已经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暑期“新常态”。 这种转变的背后,笔者看到的便是大学生群体显现出的两种成长。一是被大学培养体系所培养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使得大学生的学习从“有监督学习”转变为了“无监督学习”,从父母老师连轴监督转变为学生主动联系老师进行学习。二便是学习动因的转变,大学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成绩导向,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成为了大学生督促自己学习的重要动因,这也使得各类证书、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成了大学生暑期的新宠。 新的暑期又开始了,同学B也盘算起了自己的假期计划,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分秒必争的学习计划呢? 文案:烧烤 主编:哎妈呀 图片: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