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破解天价古董茶背后的秘密!

 Zhanjh1936 2018-08-03

我們不可否認古董茶的真實存在,但他們真實存在的幾率到底有多大?多年來,關於老茶年份真偽的爭論壹直不絕於耳,歷史的真相和虛構的謊言有著本質的區別。老茶真與假的問題,並非是壹個簡單的年份問題,其背後隱藏的確實整個行業誠信度的大問題。

1995年出版的《普洱茶》是第壹次把普洱茶的“號級茶”整理出來的書籍。事實上,普洱茶今日大部分流行的商業概念,我們都可以從此書找到出處。

  對於號級茶的爭議那麽大,那麽真實的歷史背景是什麽呢?

福元昌號普洱茶如今被尊奉為“普洱茶王”,2004年出版的《普洱茶》記錄是福元昌主人光緒年初就創業了,也就是1875年,事實上創始人余福生那時候尚未出生,怎麽就在娘胎裏創業了?


  1930年代,發明沱茶的永昌祥茶廠在當時達到了頂峰,下關人口約三萬人左右,而茶廠制茶技術工人員300人左右,選茶篩茶工人則有2000人之多,也就是說,壹個永昌祥差不多雇傭了壹個城市10%的人口,這個數字放到今天比較,絕對是國內最大的龍頭企業,留下的老茶應該不會比宋聘、同慶、福元昌等號級茶少,甚至到1956年開始的公私合營後才結束,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我們今天卻毫無永昌祥任何線索,《普洱茶》壹書也只字未提,那麽永昌祥去哪了?

宋聘號現在成了壹個神話,壹片茶壹個故事當然好,中國人喜歡聽故事,大家就開始講故事。古董茶真假難斷,喝普洱茶成了喝故事,喝包裝紙。


  二,印級茶引發的故事


  普洱茶界,號級茶、印級茶、七子茶的分類已經深入人心。號級茶的歷史已經漏洞百出了,那麽印級茶、七子系列呢?

 鄒家駒先生曾經說過,事實上1995年《普洱茶》壹書出版之前,鄧時海先生層到訪雲南“省茶司”,時任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的鄒家駒就讓辦公室的同誌送其壹本《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誌》,這個說法在《普洱茶》壹書中大量采用《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誌》書中文章可以證實,鄧先生明明擁有正確的史料,卻偏偏在年代上頻頻出錯。這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普洱茶》壹書了。

無論從何種角度“推斷”和”臆測””證實”所謂的“印級茶”也不可能由範和均先生在1940年代生產的。而書中引用原建國後猛海茶廠第壹任廠長唐慶陽先生對於“紅印”的描述,更是被時任雲南茶葉協會會長的鄒家駒先生證實為壹種膽大妄為的杜撰。

本圖為《普洱茶》記載的紅印圓茶,如果僅憑圖片可以判斷,此為假茶無疑。作者吳疆與原猛海茶廠廠長鄒炳良,盧國齡先生交流時,老先生曾經說過,20世紀50到60年代早期,每壹筒圓茶的筍葉包裝上都有特殊的烙印。兩位老先生同時坦陳看過無數所謂的“老茶”,至今沒有看到壹片所謂那個時期紅印綠印黃印真茶。


  三,揭穿謊言為何阻力大於助力?


  著名茶葉專家劉勤晉曾經說過:“為什麽越陳越香?無非用這句話推廣壹個謊言,為推銷他們所謂的“古董茶”制造壹個噱頭。”


  那麽為什麽有這麽多人願意相信、默認、容忍、甚至縱容這些老茶呢?很大程度源於壹種“炫富心態”。東西貴,自然就有炫耀的資格,便宜了,自然不好意思宣揚。把普洱茶變成古董,無非是制造壹個話題,有了話題才可能得到迅速的傳播

銀毫沱茶在《普洱茶》壹書記載為臨滄茶廠70年代生產的,但真實的歷史確是臨滄茶廠生產沱茶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事情,《普洱茶》壹書中記載的又是哪來的,只有天知道。


  普洱茶是以“越陳越香”這壹口號而成功的,品老茶儼然已經成為壹個普遍現象,甚至成為了壹種實現暴利的武器。當大家都講故事,把錯誤的故事延續下去的時候,總有清醒的壹天。我們努力尋找真,讓普洱茶更真實,更符合原貌。盡管有著強大的阻力,為了守護普洱茶的健康發展,還是要為之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