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江村后人 2018-08-04

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

潘飞翔

 

和田籽玉和人一样,也有“汗毛孔”,在偏光显微镜下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长柱状、短柱状、纤维状,其表面如同人体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高低不平。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真招,因为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

 [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为什么和田籽玉会有“汗毛孔”?这跟和田玉的化学成分有关系。和田玉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在透闪石晶体中往往会搀杂其他矿物质,例如铁、镍和硅。这些矿物质本身和透闪石晶体结合的并不十分紧密,在流水的冲刷下,表面所残留的杂质部分会因为渗透压的作用而产生细小的破碎,连同部分透闪石晶体一同从母体上剥离并形成小坑。

 [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产生“汗毛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玉质本身的紧密程度。如果玉质紧密的部位结合力强,往往不容易受到水流冲击而造成内部的物理性崩离,而玉质结构松散的部分则容易在水流的冲击下形成细小的晶体离开母体,从而形成毛孔。部分结构松散的组织又被其他矿物质所结合,形成漂亮的玉皮;而玉质紧密的部分毛孔分布一般都很均匀,且不容易形成玉皮。

 [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和田籽料的“皮”和“汗毛孔”是次生的,由于地质、气候的变化,玉石随着山洪从高山玉石矿带几经周折来到山下最后沉积在玉石河床上,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力(摔、跌、碰撞、冲刷)的作用,从而变得圆滑了,形成玉石鹅卵石,没有了棱角,在漫长的“睡眠”中受到周围物质环境的侵蚀,玉石表面质地松软的部位和侵蚀受伤裂痕处慢慢长出了“皮”色和“汗毛孔”。皮是一些金属元素的侵蚀融入造成的,而“汗毛孔”是长期冲刷和侵蚀导致的,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刀工神斧所造就的。

 [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在玉石加工、磨削以后,加工过的地方就很难找到“汗毛孔”了,如果籽玉有很好的皮色,玉雕师傅会进行巧妙的雕琢,绝不会轻易剥掉皮色。汗毛孔一般与皮子是同时存在的,断定“汗毛孔”的真伪来判断籽玉的真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转载]利用“汗毛孔”断定和田籽玉的真伪(潘飞翔)


真正的汗毛孔是不均匀规则,而且很自然;人为加工造的则相反,20倍以上放大镜下能看出机械加工的痕迹。而断定籽玉的皮色稍有难度,主要凭经验,有的皮可以以假乱真得连玉石专家也会打眼。当然,断定籽玉真伪,还可以从料子的油润度来断定,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有些好的山料、山流水料子油润度也是挺好的,没有特别的经验很难分辨。

总之,“汗毛孔”是断定籽玉真伪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