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5件事一定要知道

 永晓东方 2018-08-04


人都是贪图享乐的,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天使和恶魔之间博弈的结果,而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我们的自控力。


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


自控力由3部分组成: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是需要锻炼才能变得强壮的。


有些成人之所以自控力差,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锻炼自控力,所以每次都沉浸在后悔和懊恼当中。


而且,要有意识地锻炼自控力,年纪越大,锻炼起来就会越困难。这提醒我们,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从小发展自控力,特别是学龄前这段时间,孩子的各方面都还没定性,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有极大的影响。


同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发展孩子自控力最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


即便家长本身的自控力不是很强,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去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自控力。事实上,育儿过程本身也是锻炼家长自控力很好的途径。


自控力的基石是信任


环境对于孩子的自控力影响非常大,当孩子所在的环境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进行自控;而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值得信任,孩子就会觉得现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险的,自然就不会有自控力。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处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孩子具有很好的自控力,家长首先要创造一个信守诺言、值得孩子信任的成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常常见到六七岁的孩子一不开心还在地上打滚哭闹,这其实也是自控力不好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情商的问题。


自控力较高的孩子,即使难过,在某些场合下也懂得克制自己或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多次提醒,让孩子学会自控


很多孩子的自控力不好,原因在于他们的记忆力不好,在这一点上,年纪越小表现越突出。


有几次,我和女儿到公园玩,准备回家前我和她说好再玩一会儿,5分钟后我们就回家,她点头表示同意。但5分钟之后,她却又哭又闹不肯回家。我当时觉得她的自控力挺差的。


后来和女儿的认知老师聊起这件事,我才知道学龄前孩子的工作记忆容量很有限,也就是说:几分钟前说好的事,一眨眼他们就会忘记。


因此,如果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自控,就需要提前和孩子说好规则,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醒和重复这个规则。


比如,要从公园回家时,不要只说一次,可以3分钟后说一遍,2分钟后再说一遍,1分钟后再说一遍。这时千万不要嫌自己啰唆,孩子需要不断被提醒才能记得自己要求被遵守的规则。

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下面分享给大家两个锻炼自控力的游戏:

 

●木头人游戏:大家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当音乐停止时,所有的人都不许再动;


●红灯绿灯停:听到“红灯”,所有的人都停下来;听到“绿灯”,所有的人都往前走。

 

这两个游戏都要求孩子遵守指令,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基础版的游戏。自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自我调节,即可以根据外部指令的变化将身体迅速做出调整。


当上面两个游戏玩熟练之后,家长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以提高游戏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让孩子学会等待


适当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有助于提高自控力。


曾经女儿一喊肚子饿,我可以憋着尿、不吃不喝先给她找吃的。后来我发现她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仿佛觉得全世界就应该围着她转似的。


了解了等待对自控力的影响后,我就适当地给她提供一些机会来锻炼等待。


不过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学会等待,不代表漠视或粗暴对待孩子。


当孩子开始叫喊肚子饿时,家长不要说:“不许哭,你刚刚才吃过。我已经在忙着做了,你等一下不行吗?”


而应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很饿,米饭马上就好了,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蘑菇,哇!虾仁,哇!都是你爱吃的。”


通过这样的回应,就呼应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妈妈听到我的需求了,但是有些事情我不得不等待,而且是值得等待的。


特别提醒


我见过不少“虎爸”“虎妈”,通过打骂的形式强迫孩子学会自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练习钢琴。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屈服,这并不是自控,而只是“屈打成招”,而且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逆反。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好的自控力,不妨从小开始,从这些小事做起,慢慢锻炼他的“自控力肌肉”吧。


我们现在所有的“刻意为之”,最终都会变成孩子的“自然而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公众号“大J小D”上挑选父母关注度和点击量较高的文章集结而成。包括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辅食添加、疾病防治、早教启蒙等问题。


点妈个人咨询开放啦!

孩子挑食、爱发脾气、做事没耐心?

宝宝发烧、拉肚子、睡不好要怎么办?

新手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带娃?


那就加点妈为好友,来免费咨询吧


在这里点妈会针对你的每个疑问提供专属答疑;也能提供机会让你与其他妈妈交流带娃心得,让你收获百度不到的育儿经。


还有宝贝成长礼物、妈妈专享提升课等福利不定期放送!


本文摘自大J《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小十点经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发布,略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