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我即将无处安放的广汉情节

 成平 2018-08-04

一名深爱这片热土的广汉普通市民


转自微信

01 自秦创郡县制以来,县一直作为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两千多年来,县的上级多次改革,从郡到州到府到省,再到建国后的地区、地级市,但县的存在一直没有动摇。现在的中国有大约2000多个县级单位,其中县级市也承载着和县一样的寄托,一直是中国人最根源的归宿,或叫籍贯,或叫家乡。 悠悠古雒县,千载大汉州。从我能查到的为数不多的资料里,自唐朝从雒县分出金堂县和德阳县后,雒县几乎没有了县一级的区划变动记录。我以为,在一千多年前,这片土地就已经形成了仅有5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说明最晚打那时起,这里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户数和经济水平,才能以如此小的面积成为一县延续至今。 四千年前,古蜀先民在这里创建了璀璨的文明。两千年前,汉高祖在这里设置了雒县,后一度成为广汉郡的治所。一千多年前,唐分天下360州,此为汉州。我仍以为,在那个汉民族意识正在逐渐成型的时候,在西南边陲一个面积并不大的地方,名字用上了“汉”字并且延续两千年实属一件异常荣光的事。几千年来,这里依靠“通京之孔道,蜀省之要衢”的区位优势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老百姓,长期成为周围地区的中心地带。 以上的事情过去了太久,仅说最近百年,她也在续写她的光辉。辛亥革命后,全国州改县,汉州改为广汉县。“广汉”二字第一次完全指代这片土地。1981年,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成立乡政府,1988年广汉撤县建市(县级),成为全省首批省辖县级市。古代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这里的60万人民充满了骄傲感。梁思成在考察过广汉后也说过,“广汉比周围的县都发达”。而当下的广汉人,出门在外,被问及家乡,总是脱口而出“广汉”二字。即使别人未曾听说,也会努力借由“三星堆”、“飞行学院”、“成都北边不远”等描述来试图解释。 02 广汉,南据成都23公里,北离德阳17公里。是成都北上出川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争夺成都的战役也往往要先经过广汉。历史的交流也使得这个距离出现了莫大的尴尬,省城的成都必然有着比一个只有30多年中心历史的城市无可比拟的吸引力。1983年,德阳县赶上了计划经济的末班车,因为强大的工业环境,成立了地级德阳市。当时从温江地区划给成都市不到6个月的广汉县和什邡县被划入了刚成立的德阳市,德阳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这片区域的中心。设立之初的德阳市区,条件并不比广汉好。一转眼过去了35年,直到现在,德阳市区(旌阳区)的发展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档次,也超过了广汉,但仍然不能让广汉(甚至什邡、绵竹)心服口服。南有成都,北有绵阳,德阳距离它们都不超过60公里,这个距离也造成德阳的尴尬。南北两边各有一个大体量老牌城市,其巨大的虹吸引力,始终撕扯着德阳市区试图建立的中心地位。 自四川省评比十强县以来,直到地震前,什邡、绵竹、广汉均在名单里,当然旌阳区也不例外,是四川省上榜数最多的地级市,但后者的排名却一直没有比前两个的高。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地震之后,三个县级市纷纷退出了十强名次,至今没有回归。而旌阳区借着自己作为地级市驻地的巨大优势,继续壮大,尽管,它自己的工业基础早已沉疴积弊。与此同时,什邡和绵竹的经济一落千丈,似乎已无力重回强者榜位。而广汉,仰赖于比德阳市区更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更厚重的民富基础,苦苦支撑于十强县大门口,没有狠狠掉队。 当下的中国,虽表面不想承认,但早已从县域经济模式转变成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大城市模式。地级市这一阶层,仰仗自己的行政优势,在当下的环境中为自己吸纳了巨大的发展资源。而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历史最悠久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里的县和县级市,从宣传上和发展上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近年来,国家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撤县(市)设区大潮。如今成都平原上,北至绵阳市区,南经成都,再到眉山市区,几乎已经是区连区,连成了一片,唯独中间挡住了一个“广汉市”。本身得天独厚的地方,似乎变成了“发展”的眼中钉,变成了城市“融合”的绊脚石。今年,试探了许久的德阳市,终于要对广汉市下手了,在年初启动了对广汉撤市设区的程序,并试图挥舞行政权力的大棒,“顺理成章”地完成流程。 03 我无意批判,也无意抗议,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左右不了所谓的“大局”,况且所谓的“大局”无论是否达成,对我们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正如先前所说,这片仅有500多平方公里上的60万人口,有自己独特的骄傲感和归属感。德阳市成立了35年,至今也没能让这里的人对外说出自己是“德阳人”。在我仅存的几次去德阳的印象中,横亘于大件路上那高大雄伟的、隶属于德阳市交通局的石亭江收费站,不仅割裂了广汉和德阳地域纽带,更平添两市人民的心结,成为解不开的疙瘩。那么,是哪里做得不好,亦或哪里做得不对吗? 我也无意来评价是非对错。我只知道,千年来的行政区划差异,使广汉和德阳在口音、俗语,甚至一些文化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也知道,广汉的城市建设近二十年一度很烂,在扩权强县之后才发生质的突破。我只知道,广汉周围属于成都市几个县级单位,在这30年反超了广汉。我也看到,广汉南边靠近成都的乡镇,比广汉北边靠近德阳市区的乡镇,发展建设水平高出很多档次。 我还知道,广汉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没有了“广汉”的名字,而是被强行替换成了“德阳”。我还知道,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广汉人引以为豪的两张大名片——广汉三星堆遗址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经常替换下“广汉”二字,反而被强加上了“德阳”。要知道,飞行学院诞生之时,德阳还是绵阳专区一个普通的县;而三星堆文明兴盛之时,德阳,可能连个聚落都不是。我还知道,跟随着“大局”一起演变的,还有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了广汉人祖祖辈辈耕耘的几片肥沃的农田,以供其开发。我还知道,很多时候的新闻报道中,好事只提“德阳”不提“广汉”,坏事却可能反过来。而这些事情,广汉人以广博的胸怀莞尔一笑作罢。 要知道,这些都是大家能看到眼里的啊。如果说以前这些行为属于“蚕食”,那现在的撤市设区就变成了“鲸吞”。而大家能看到的,是德阳在强行给自己加戏,剥夺了原本的“四川省广汉市”也就剥夺了广汉的权利。以大家能感受的情况可想,设区之后,广汉在各方面都没有了自主权,那时候完全就是看别人的脸色苟活,仰仗别人鼻息。历史没有如果,未来没有假设。但以现在的情况,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危机,是自己完全变成了别人的附庸,而且,还是一个并不比自己强的别人。 04 骄傲的广汉人,自不愿让自己变成德阳人。几千年来历史沿革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规律,也很难让德阳成为川西或川北的中心。但近来省上设立全省副中心的预设,又让德阳人有了臆想。人往高处走,德阳选择了往高处走,无可厚非,而方式却是让广汉往低处坠落、没落、殒落…… 历史可能会无情地淹没这片土地上的骄傲,甚至将这片土地的祖辈们含辛茹苦创造的所有辉煌拱手相让。当她的名字她的芳华她的自由消失过后,无处安放的乡愁会成为广汉市民心中永远的痛。然而真正让广汉人悲痛的是,她本该继续拥有自己的骄傲,她本该创造更辉煌的荣光,她本该活出更壮丽的精彩,她本该继续怀揣的“广汉市”的金字招牌,而这一切,被一纸文件打破。 青铜器上褪色的光辉,诉说着古蜀人曾经的故事。史书上的字里行间,记载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情怀。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并不是只靠盲目地堆砌GDP,也因为人类有丰富的情感,有对祖先和家乡的崇敬和怀念。“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这份情感的共鸣,这份浓浓的乡愁,让一群人凝聚在一起,越来越多,共同创造历史。小到家族,再到家乡,再到国家。 也许,这以后的历史,将不再有广汉市的一席之地。再之后,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会逐渐淡忘,忘记这538平方公里,忘记北纬30.99°东经104.25°。但肯定的是,现在还会有60万广汉人会努力维护着她的存在,她的尊严,她的骄傲。作为广汉人的你,如果无能为力,是否又愿意为广汉留下这可能为时不久的真正属于广汉市的记忆? 05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置雒县,因雒水(今石亭江)流经县境得名,竟与天下中心“雒阳”分享同一字。同年置广汉郡,领13县,郡治梓潼县。东汉光武帝移至雒县。郡面积时有变化,直至公元581年隋文帝废郡前,雒县一直为中心。“广汉”一说取郡面积“广至汉水”之意,一说表“广,大也,言可成大汉之业”的豪迈。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13州,此为益州,刺史驻雒县,后移至成都县。 公元686年,武后于雒县置汉州,领5县。 公元1687年,汉州不再辖县。 公元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 公元1988年,撤销广汉县设立县级广汉市。 …… 她已经2219岁了。 广汉市民 2018年8月3日凌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