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

 精华1mcnocvnyq 2018-08-04

这个问题我多次回答了,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地理、文化、差异都比较大,所以总有人搞不清楚自己家乡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自己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今天我就系统的来说一下关于南北方的一些误解和地理上南北方的划分,以及依据。
误解一,广东人眼中的南北方。在岭南地区人的眼中,南岭以北的地区都是北方。因为他们觉得,南岭以北的地区冬天都下雪,而南岭以南的地区冬天极少下雪。这种观念在中国地理学关于南北方划分的概念来说,是错误滴!
误解二,
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容易把长江当作是南北方的界线。因为古代很多政权的政治中心都在长江以北,而那些建立在长江以南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南方政权。还有就是,字面意思上,把长江以南的地方叫做江南。而实际上,江南这个概念也是没有准确标准的。长江南北两岸也有是江南地区的。比如曾经的江南行省,就包括安徽很大一部分长江以北的区域。而江苏的扬州,即便是在长江以北,也被当做是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如今,很大一部分人直接把长江当作南北方分界线,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误解三,
对于部分东三省的人来说,更加不得了。进了山海关才是北方,出了山海关就是南方。这个当然也是一种误解,东北地区确实很靠北,但是至少黄河以北的京津晋冀等地人民还是把自己当作北方人的好吧!

另外,还有人把黄河当作是南北方分界线,这个有一定依据,但是于我国地理学而言,也是错误的概念。

那么,中国地理学上,究竟是怎么定义南北方的呢?又有什么依据呢?
其实,中国有一条天然的地理分界线,那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目前也是我国地理上区分南北方的标准。

主要依据是根据降水量、等温线等。秦岭淮河南北由于降水量、年均气温不同,造成了气候、地理环境等差异,从而导致了人们生活习惯等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对比明显,所以,秦岭淮河一线就成了中国南北方天然的地理分界线,也从地理学定义了它的南北方分界线作用。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一般而言):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年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下,冬天河流结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人们以面食为主食,绝大部分属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一般而言):1月份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年均降水量高于800mm,冬天河流不结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人们以水稻为主食,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

综上,都是考虑一般性,因为还有很多特殊性的问题,比如东北某些地区也种植水稻,以水稻为主食,南方也有种植小麦的。

另外,值得说一下的就是位于秦岭淮河界线上的省区,往往一省甚至一市分成了南北方两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比如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安徽的皖北地区,河南的信阳等地,出现了南方省份的北方地区以及北方省份的南方地区,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