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脸上可恶的“伤疤”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更全面了解了这个疾病。 一天去消化科看望一位患者,发现邻床一位才三十来岁的小伙子,很帅,但脸上长了几个溃疡(见图),让他破了相,这简直要了命了嘛,太可恶了! 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自然问了一句,皮肤科的疾病怎会住到消化科?王布江医师解释说,这个患者是肠道有问题,这下我更糊涂了,肠子的疾病怎么长到脸上去了?我更加好奇,职业病马上又发作了,于是开始刨根问底,问个究竟。 患者1年余前,偶尔大便次数增多,黄色不成形,有时表面可见鼻涕样脓液及血丝,无发热畏寒、腹痛恶心等不适,因而未引起注意。大约10月前,因为老是有腹泻,自以为是吃得太荤了,改吃素食,没想到症状反而加重,大便每日6-8次,大便中血量增多,还出现了发热,最高体温约38℃。这下才感到问题严重,到当地医院住院检查,结果发现肠子里面有很多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口服相关药物后症状好转( 美沙拉嗪片)。 出院后自己一直很注意饮食,半年余前,偶尔吃了一点海鲜,不知道是食物关系还是疾病本身的原因,再次出现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症状性质同前,伴双侧腹股沟及右侧大腿内侧多发皮疹,搔抓后皮肤溃破并出血流脓,脸部也出现了溃疡,这下有点慌了,自己一个白领人士,上班怎么见人啊,可以用灾难来描述,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精神上压力非常大。 他开始对这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疑问。为了尽快治愈自己脸上那可怕的“伤疤”,让自己回归正常生活,就到上级医院就医。听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在国内领先,就急忙赶去,根据患者的表现,又做了一次肠镜,结论还是溃疡性结肠炎,脸上的病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所致(坏疽性脓皮病可能),给予相应的治疗(甲强龙40mg qd、硫唑嘌呤抑制免疫,美沙拉嗪抗肠道炎症,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抗感染及护胃、调节肠道菌群、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泻、黏液脓血便及皮疹缓解,出院后长期按医嘱服用治疗(“美沙拉嗪片、甲泼尼龙片、硫唑嘌呤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半年来患者上述症状未再复发。 公众就会问,溃疡性结肠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肠道疾病怎么皮肤会出现这种表现呢?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最初表现不一。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以结节性红斑多见,发生率为4.7%~6.2%。其他如多发性脓肿、局限性脓肿、脓疱性坏疽、多形红斑等。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亦不少见,有时为鹅口疮,治疗效果不佳。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低恶性,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和高热、腹痛,可多达30次/天,常易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等。 肠道外还可出现虹膜炎、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医学上定义的溃疡性结肠炎这个名称,不能完全包涵这个疾病的所有特征,也许这正是老子说的所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 》书 请点以下二维码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