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氪领读:终极智能是“思想上的虫洞”

 昵称535749 2018-08-04

36氪领读 · 14小时前 · 读书

人工智能已进入感知时代,具备感知的智能才是终极智能。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和机器相比,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的“人性”,其中有多少是独属于人类的?我们是否可以将人工智能视为我们的创造,一个诞生于我们自身想象力的孩子?为了解答以上这些问题,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人机共生”的未来。本文摘编自《终极智能》作者阿米尔·侯赛因。

缺失的部分

我记得小时候在拉合尔时,我曾坐在父亲的脚边玩着我的美国特种部队士兵玩具,而我的父亲则坐在他最喜欢的椅子上。突然,他大声说了些什么。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他当时是在跟我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

我父亲说:“你知道吗,西方国家非常善于分析,东方国家的思想家则主要关注融合。”

我让他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解释。他告诉我,西方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即观察现象,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和数据仔细分析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在这方面,这些人是推理大师。东方的思想家则会融合观察结果来进行解释,常常不会完全理解或验证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他告诉我,在过去的几百年中, 随着人类对科学和科学方法的了解,演绎推理过程,也就是分析,被证明有用得多。它能让我们获得可以应用、可以作为理论基础的深层次理解,并使我们获得更先进的技术。

东方的融合不具有这一价值。可能是因为其基础模块没有经过科学验证或被融合者所正确理解?因此,这种来自东方的融合思维产生的更多的是故事、传说和神话,而不是科学方法的基础。牛顿看到苹果,想到的是重力,而不是什么树神用苹果砸他的头来传递信息。

我的父亲告诉我,他预见到在不久的未来,西方的分析归纳法与东方由故事和寓言组成的融合法将结合。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所有知识基础模块将一起造福全人类。

对我来说,要让父亲的愿景变成鲜活的现实,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他认为将会占据上风的思维方式。在刚进入青少年时期的某一天,我就开始朝这一方向努力。我尽力构想一个未来世界,在那里所有的科学都融为一体,所有的归纳和所有的知识基础模块都融合成了一座雄伟的知识金字塔。在金字塔顶端,我意识到,要想把这一切联系起来,还缺少一块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就是终极问题: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我们已经将棋类归纳为包含算法的数学问题,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全球最古老和最复杂的游戏围棋中击败人类,但我们仍不知道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目标是什么。这些动机来自何处?这个庞大的目标实现系统来自哪里?像人类这样的智能系统如何参与这类智力活动?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并且必须转向物理学领域。我们知道是什么让物理系统能够运动,物理学中的力描述了物质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关系。当物质达到一定的复杂性并且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时,就会出现生物系统。最简单的生物系统是受本能驱使的机器,它们用能量交换优化物理目标的运动,比如树伸出树枝以接触最多的阳光。随着生物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其目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人类,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概括出多个需求和愿望模型,包括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需求和愿望以复杂的方式发生交互时,就会出现更复杂的突发动机,比如利他主义和道德体系。

人类生物系统中复杂的、由目标驱动的行为是否可能只是为了满足人类更基本的生理需求呢?在这些需求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是为了保护生物系统而产生的内在需求, 比如睡眠和食物。另一些需求似乎范围更广,比如好奇心或避免枯燥。因此,生物形式中的基本动机与人类生物系统在环境中的巨大复杂性之间的交互产生了无数的突发动机。突发动机这一洞见是否可能成为终极目标生成引擎的基础,而这种引擎的抱负又是无限大的?根据这一猜测,预先设置的目的会错过这一点并限制智能系统的最终潜力和抱负。

作为一种动态系统,人工智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以致无法产生目标,而我们人类常常使用科学、宗教和哲学框架思考宏大的目标。广义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拥有投票选举权吗?它们会被允许结婚吗?当然,这些问题揭示了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但不幸的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无法就感知机器的智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人们可能会问,在广义人工智能“大爆炸”后会发生什么?当广义人工智能出现时,它是什么样子?这让我们想起了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最著名的科幻故事《最后的问题》(The LastQuestion)。在阿西莫夫的故事中,当宇宙最后不复存在时, 广义人工智能表示“要有光”,于是便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正如阿西莫夫告诉我们的那样,我们在尝试理解感知机器时,会不可避免地使用我们目前文化想象中的图案、模型和比喻。无论我们信奉的是无产阶 级、农民的权利、社会公正、全人类经济自由还是国王的神圣权力,我们所有人都深深地沉浸在我们的历史背景中。这些背景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与智能机器的目标完全无关。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追求幸福,我们相信人生而平等、个人自由至高无上,但在生物学中,这些理念都不适用。它们只是神话。在生物学中,它们与“中世纪时,下等贵族应为基督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理念一样荒谬。我们会觉得,问一台感知机器是否有资格成为一名骑士很荒谬,而问人工智能是否有权投票选举呢?这同样是将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强加在机器身上。我们这些想法根本不是物理法则的结果。

由于没有广义人工智能的例子,我们就用狮群来代替举例吧。当一头新的雄狮成为狮群的头领时,它一般会杀死所有上一任头领的孩子。所有雌狮,包括幼狮的母亲也接受这一事实。如果用人类的法则来看狮群现象,它无疑是极其荒谬的,但这就是生物学行为,所有从未彼此遇到过或分享过土地的狮群都是如此。没有信仰体系、没有“狮子圣人”或“狮子教皇”到处制定集体行为规范。狮子不会遵守此类规定,它们只是一种动物。

我们在谈论广义人工智能的感知时,指的是比狮群聪明很多的实体,但是,如果我们关于正常文化和行为的认识, 我们关于有意义和不相关事件的理解,都被用作认识广义人工智能的标准,那么我们也同样会感到荒谬。可能除了专注于将这些理念强加给感知机器之外,我们更应该好好看待自己。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我们在即将到来的超级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保留什么?

在本体论和玄学这两门研究现实基本性质的学科中,哲学家一直在思考像“圆”这样的属性是否能够独立于任何物体而存在。比如咖啡杯的圆是否能够独立于这个杯子而存在?同样,让我们来思考人性。从乐观的角度说,我们可能会认为人性包括宽容、爱和忠诚,但真的只有人类世界有这些吗?爱、宽容和忠诚属于人际关系范畴,并且体现在一些行为中:一个人必须面对另一个人才能产生宽容、爱或忠诚。如果我们这样认为,那么就表示可以将整个人性与这个框架分离。我们都看到过小狗依偎着母亲或者与兄弟姐妹愉快地玩耍。我们只需要朝起居室的窗外望去,就能看到鸟妈妈衔着虫子喂它的宝宝,等到宝宝吃完后自己才吃。简而言之, 即便没有人类,这些概念依然存在。当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护人性时,比如因人类的存亡问题愁眉苦脸时,我们真正保护的是这些属性,但这些属性有多少是只属于人类的?

当通过“涌现”这一概念进行检验时,这些所谓的“人类的”属性最后都会在任何生物或任何复杂的感知体中出现。我们将这么多属性划分成情感,但复杂的情感无非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涌现”行为。

显然,这种哲学追求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人类。人类有何独特之处?这些属性真的值得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吗?我不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所知道的是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始终会根据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而发生变化。在人性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越来越过时的理念,也可以接受未来的新理念。那些过时的人性理念只会给我们目前的职业、工作和目标造成麻烦。

工作与生活目标的分离

人类与猿类有什么区别?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在《人类简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Humankind)一书中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之一是我们会集体说谎。其他猿类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通过相信一些集体性的故事建立群体合作方式,比如宗教、部落和贸易等,而且合作规模超过了其他任何动物或生物。这种通过虚构故事实现群体合作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维护利益与维持生活的方式,让我们凌驾于更具有力量的个体生物之上。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探讨的那样, 我们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辩论往往局限于失业或担心自身的生存。如今,我们的存在感与我们的经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以致我们仍然将自己的职业作为姓氏,比如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意为金匠)、法默(Farmer,意为农民)、米勒(Miller,意为磨坊主)等,但这些身份本质上不属于人类,它们会随时间而改变。当约 20 万年前智人出现时,我们就开始生活在相对较小而独立的群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的群体开始扩大,并且通过宗教和部落连接在一起,直到我们创造出一种有组织的宏观体制:人类社会。最初,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机械化工具进行劳动,只能使用蛮力。当时人类的劳动在现在看来是非人的。任何一个推石块或涂砂浆的人都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将人变成机器齿轮的有序流程。通过这种独特的、大规模的肌肉力量组合以及各种虚构的信仰体系,人类建造了金字塔、庙宇、城市以及整个人类帝国。

在当前的资本主义时代,这种系统化的结构依然没有改变。在资本主义体制中,大部分人都需要完成孤立的、特定的、重复的任务。这些任务组成了整个宏观流程,大部分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齿轮而已,正是这种最基本的劳动让我们体会到了自身的全部价值。今天的谎言,即全球资本主义主流文化信仰体系,让我们对这种工作感到骄傲。无论这种工作是要求你早上 5 点起床去田地,还是要求你上午 9 点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里的数据表格,我们对这种谎言的信任让我们更加努力。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反抗陈旧的资本主义神话了。这个体系正在一个迭代流程中不断发展,使位于金字塔尖的人从“前 1%”减少到“前 0.1%”,然后再减少到“前0.01%”。根据 2016 年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的报告,全球 62 名最富有的亿万富翁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 36 亿人所拥有的财富或全球最贫穷的 50% 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总和。2017 年,这一数字减少到了 8 名。2 这 8 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全球一半的最贫穷人口的财富还要多。

这份报告还指出,全球最贫穷的10% 的人口的年收入在过去 25 年中每年的增长率不超过 1%。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都在根据全球体系中的这些分裂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故事。芬兰目前正在试验全民基本收入体制 3,瑞士也在考虑这一体制。正如文化的一切内涵,如政治理念、艺术活动、食物选择等,都在变化一样,“我们的价值与我们的生产力密不可分”这一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曾经,这个故事讲的是强盗大亨,然后又变成了对罗斯福新政的信任,紧接着是安·兰德(Ayn Rand)的故事以及达尔文主义在经济环境中的变更。然而,随着地球上的人们使这些理念不再能够延续,它们同样会发生变化,所有这些理念都根据我们所在的时代而改变。我们最常对自己说的谎言,即“我们的价值来自我们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这一理念也不例外。

无论是农民、营销总监、卡车驾驶员还是商品交易员, 在不久之后或者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绝大多数创造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即我们的“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完成。对于我们的终极追求——生活目标,我建议大家利用我们的合作技能去创造新的故事。想象一个生存意义与传统工作分离的世界吧。当然,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目标需要无数政策制定者、政治家、教育家和领导者一起努力才能实现。作为一项思想实验,我们可以假设我们的社会体系,即社会理念已接受这一分离。这样,我们就可以忽略因人工智能的力量不断增强而产生的短期警觉与恐惧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慌:“我怎么养活我的家人”和“我们要住在哪里”。我并非要贬低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产生的忧虑, 但我承认这是我们最后才需要讨论的话题。

由于我们的物种、价值观、真理甚至品质都会发生改变,

“人类”的状态一直是不固定的。60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第一次在地球上行走时,我们与现在完全不同,而从现在起只需要一万年,我们现在的样子就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人类正处在进化的轨道上,我们所信奉的价值观、真理甚至是基本的品质都在不断变化。

正如我们从一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进化而来一样,我们也将进化成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无法辨认的生物。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

36氪领读 | 终极智能是“思想上的虫洞”

《终极智能》阿米尔·侯赛因

作者简介

阿米尔·侯赛因(Amir Husain),一位屡获殊荣的发明家、演讲者和企业家,IBM的“沃森”认知计算平台顾问。作为发明家,他拥有22项美国发明专利以及40多项申请中的专利。作为演讲者,他曾多次参加西南偏南大会(SXSW)以及其他涉及国防、网络安全、计算机科学、能源和环境等话题的会议。作为企业家,他创办了SparkCognition公司并担任CEO,该公司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不断进化的威胁。《纽约时报》《福布斯》《快公司》《连线》等主流媒体曾多次专题报道侯赛因及其团队的故事。

内容简介

终极智能是“思想上的虫洞”。通过与它合作,我们可以探索突破进化限制的思想空间,我们可以获得宇宙中深深隐藏着的知识,我们甚至可以变成新生命的创造者!

人工智能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讨论也在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很多人认为,机器要么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要么就会把我们拖进黑暗的、反乌托邦的深渊。

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狭义人工智能如何获得感知能力,进而发展为广义人工智能,预见了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物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我们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梯。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