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吃的中国人,最易得这5种癌症!

 铁兵88 2018-08-04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的肿瘤学子刊发布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结果显示,2006~2016年这十年间,全球癌症病例又增加28%。


癌症负担在病例、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等指标上都有所增加,在发病部位、性别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异质性。


癌症病例10年又增28%

         

近年来癌症研究有很多进展,但发病依然迅猛。仅2016年,全球就有1720万癌症病例,导致890万人死亡。具体来看,全球癌症发病呈三大特点:
1.男性比女性更易得癌

  全球范围内,一生中(0~79岁)的患癌几率因性别有所差异,男性约1/3,女性约1/5。男性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占40%;女性则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和皮肤癌,也占40%左右。


  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实体肿瘤,男性的发病率都高于女性,原因有二:其一,生理“先天不足”,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激素水平差异大,女性癌症风险比男性低;其二,生活方式“后天不足”,男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如抽烟、酗酒,容易“引癌上身”。

2.40岁后易患常见癌

  对于儿童(0~19岁)和青年(20~39岁),最常见的癌症及死亡原因是“非常见肿瘤”,如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等;到了中老年(39岁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高发,死亡率较高的是肺癌、肠癌和胃癌。    

3.肺癌仍是头号杀手

  10年间,肺癌病例增加28%,在2016年夺去170万条生命,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此外,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34%,前列腺癌增长了40%。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在增加,但同时有143个国家和地区的死亡率在下降。尤长宣认为,这与医学的进步分不开。比如,肺癌整体治疗水平提高了,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提高,让发病率增加了,但死亡率因为早期规范治疗的增加而降低了。  


发病率、死亡率前五名癌症名单

           

报告列出了威胁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前五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死亡率前五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我国是“肝病大国”“胃病大国”,主要与经济状况和饮食结构有关。


  母婴传播曾是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共餐、烹调过分加工等都有健康隐患。


  近年来基层乙肝疫苗接种普及,受益人群主要是年轻一代,50岁以上者仍是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

几种癌症与食物的密切关系


 在癌症防治专家的眼里,有些食物与几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胃癌:别老吃剩菜腌菜

不良饮食是诱发胃癌的首位因素。天天吃剩菜,是不少胃癌患者最为后悔的生活习惯。剩菜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虽然其含量不高,但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爱吃腌制品也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因为腌制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


预防癌从口入,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食物、发霉食物和剩菜。


肝癌:发霉食物落肚,当心肝癌“上身”

喜欢把发霉烂掉的食物剜掉,继续吃“完好”的部分?


发霉的豆子不舍得扔掉,热水烫一烫再吃?当心!这样的吃法,离肝癌不远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


除肝炎导致肝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在常见食物中,黄豆、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沾染黄曲霉素而发霉后,致癌风险更高。除了食物,用发霉的豆子、花生制作的食用油,也有致癌风险。


此外,长期酗酒与肝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酗酒可引发慢性肝细胞损伤,尤其是肝炎患者,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风险大大提高。

乳腺癌:爱吃肉和富含雌激素食物的要当心

除了和熬夜、压力大、爱生气等生活习惯有关外,乳腺癌和“吃”有关系。高脂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胆固醇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长期大量摄取动物脂肪,会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而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传闻说“黄豆含雌激素,多吃黄豆/豆浆容易得乳腺癌”。实际上,植物雌激素含量很低,每天喝一两杯豆浆、甚至吃上一斤两斤的黄豆,根本达不到致癌量,因此没必要恐慌。有些女性爱吃雪蛤(雌性林蛙的卵巢),但雪蛤的雌激素含量较高。因此,已经得了乳腺癌的女性,医生会要求她不要吃雪蛤。

预防乳腺癌,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最好以素为主。多吃蔬果及粗纤维食物。

食管癌:少吃“辣烫糙”、进食慢点

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地。吃得“太烫”、“太辣”、“饮酒”是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人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黏膜增生、变异,引发癌变。例如我国潮汕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地区,研究显示,潮汕人从小爱喝温度极高的“功夫茶”,是诱发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为了追求极致的口感,“功夫茶”的水温一般远高于40℃,食管黏膜经过数十年的刺激,到中老年时就容易发生癌变。


此外,喝酒,特别是喝酒精度高的酒,会直接导致食道黏膜烧伤,长此以往,在反复刺激下,食管癌就会发生。受年轻人钟爱的“火锅+酒”搭配,对食管黏膜更是双重不良刺激。


预防食管癌,一方面要少吃“辣烫糙”食物,少喝过烫的热水,另一方面,进餐时要控制速度,提倡细嚼慢咽。


这是因为狼吞虎咽地进食,不利于充分咀嚼食物,而食物粗糙容易造成食管黏膜受到机械磨损。

结直肠癌:太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

俗称大肠癌的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


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过多地吃这些食物,无形中会增加肠胃负担,降低肠胃的蠕动速度,食物分解慢,滞留肠道时间长,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毒素在体内积累,给大肠癌发生埋下伏笔。


预防大肠癌,建议大家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多吃果蔬,并保持每天一次排便。对于便秘患者,除了要加强锻炼,也可通过健康饮食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与其迷恋各种可能伤害肠道功能的“通便茶”,不如多饮水、吃自然利便食物,如蔬菜、火龙果等。中医的龟苓膏、西方人热爱的咖啡,适度饮用也有助于通便。

消化科医生从来不做6件事

  多数的胃肠疾病都是我们不经意间的习惯导致的。消化科医生提醒,这6件伤胃事应该避免。


1趁热吃


  中国人习惯趁热吃,长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会发生慢性损伤,引发癌变。此外,烧烤、火锅等过烫食物也容易诱发消化道病变。



2吃饭太快


  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进食黏稠食物,极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建议正餐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每口饭尽量嚼烂嚼软再咽。


3暴饮暴食


  胰腺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癌。


4纤维摄入不足


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防止便秘,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燕麦等也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能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胆固醇水平。

     

5多人共餐


  国人没有分餐的习惯,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


  约半数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聚会用餐时提倡使用公筷,从菜盘中拨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6过度饮酒


  临床观察发现,1/3~1/2的胃癌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尤其以喝白酒为主。


  酒精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黏膜被长期反复刺激,不断经历损伤、修复、再损伤的过程,就会导致慢性炎症,最终为肿瘤发生埋下祸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