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场所转型升级思考
http://k.sina.com.cn/article_1716182294_664add16020009d2p.html?cre=sinapc&mod=g&loc=45&r=0&doct=0&rfunc=51&tj=none
办案场所的转型升级是检察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顺应司法体制改革的助推器,全力打造符合现代检察发展规律需求的全要素合成的办案场所是大势所趋。建立集中统一规范实用的办案场所,总体要遵循“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以高质量建设为基础,以高效率运行为目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执法办案安全规范。 结合检察改革新要求,明确办案场所升级改造的内容与功能。新的办案场所功能应当涵盖侦查监督、公诉、未成年检察、公益诉讼、控告申诉等检察日常业务的方方面面。且每个业务类别均应设置符合办案流程与规范的独立办案场所。此外,须切实提升办案场所的信息化含量。集中设置的附属办案区由相关业务部门检察官共享共用。这一新型的专业化办公办案功能区设置,有利于加强检察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扁平化管理,凸显司法专业属性和检察官的主体地位,提升检察官的尊荣感和责任感。 结合检察职能新趋势,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化办案场所。一是做到日常办案的全覆盖。对现有的侦查监督、公诉等用于检察办案的讯问、询问、听证等司法办案活动均应当独立设置符合专业建设标准的办案用房。二是建设综合性办案场所。应当结合地区发展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公益诉讼侦查指挥中心,同时积极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两法衔接中心与政法大数据共享服务中心等。此外,同步建立面向全社会各类群体,开展普法预警教育,建立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普法和警示教育基地。 结合检察发展的新特点,建立健全办案场所的管理与保障机制。一是规范办案场所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新建“全天候”安全监控平台,搭建“一体化”侦查指挥平台,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平台机制,重点强化对宣告、听证、看管、警戒等安全制度的精准执行,完善医疗急救绿色通道,日常管理维护保障制度,办案场所的年审准用制度等。二是明确办案场所管理职责。为避免“人员混用”等情况,严格执行管用分离、看审分离、审录分离的管理要求,明确法警、技术等人员各自职责与使用程序。实行“法警部门日常管理,业务部门规范使用,技术部门维护设备”的运行模式。为防止出现“职责不分”等现象,明确办案场所安全管理、日常管理、技术保障、后勤管理等部门和人员的对应职责,确保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从而实现安全保障到位、信息保障到位、生活保障到位。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警务值班制度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完善相关办案配套措施,从源头上管控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