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

 李明旭 2018-08-04

​​南朝钟嵘《<诗品>序》的论说:“至于楚臣(指屈原)去境,汉妾(指王昭君)离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是说,有女子得宠,顾盼间有倾国倾城貌,想起像这样的种种事情,心灵上很是震撼,用诗词不能表达其意思,用歌赋不能抒发其属于情操。这是浪漫词作引发人的思考。
​-----------------------------------------------------------------------------------
​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激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他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所理解的“物”的内容,不仅有“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这样一些自然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比如“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杨娥入宠,再盼倾国”等等。他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客观的现实生活内容,激发了诗人的炽烈感情,于是才发而为诗歌。
​---------------------------------------------------------------------------
​滋味说是钟嵘论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以”赋比兴”为具体创作手法:
二,以”直寻”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三,”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即慷慨悲壮之情与华丽的文采相结合.
以"味"论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滋味说"可说是源头,其后,唐代司空图的"韵味论",宋代苏轼的"至味论",乃至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都深受其影响,从而构成中国诗学审美批评的重要内容。
​----------------------------------------------------------------------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    ——  锺嵘《诗品》中对曹植诗的评价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架溢今古,卓而不群”。形容的是曹植的诗歌。因为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工于起调,善为警句,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文人卓越的艺术才华,由此而造成了他的诗作“词采华茂”的一面。
​就曹植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