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功臣?不能贬为庶人吗?

 夏1289辉 2018-08-04

很多事不是一瞬间发生的,历史不是像演义那样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也不是推出午门就完事的。是很多事情一点点积累,然后先后影响着。

功臣们只是眼子和导火索。真正的炸药是中层和江南大户们。明初四大案都有其背后的政治动机,空印案省部级官员死了一大批,是对继承元朝旧官僚的清理和陋规的整顿,郭恒案江南大户十室九空,是对豪强的治理,胡惟庸案前后几年牵扯很多官员,是针对是战政治制度改革。蓝玉案才是最明显清洗,是太子死后对勋贵们一次清洗。不要简单的演义化,朱元璋没那么简单的。中国每个朝代立国初期都有类似清洗中上层的行为,否则会二世既亡。

明初四大案,显示出有明一朝的治国理政的脉络,以及诸事如何演变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前一年1367年,朱元璋已完成江南的战事。元错判形势,以为朱元璋会休整一番,不会北伐,所以依旧相互征战不休。未料到洪武元年就着手北伐,措手不及终于被赶出大都,洪武元年八月攻克大都。此后洪武元年到洪武22年,逐一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洪武元年十二月克大同,太原;同时克福建,两广;洪武二年克甘陕;

洪武四年克四川洪武14、15年克云南大理;洪武18年克辽东;洪武21年北出大漠扑鱼儿海灭北元,到洪武29年先后八次漠北北伐。说了这么,就是想看清楚这事情之间的脉络。空印案是洪武九年,一说是洪武十五年,暂按九年说。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郭恒案洪武十八年,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其中一个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是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病逝。

明初四大案之所以成为大案,是有明朝一代总结出的治国理政的脉络。空印案只是地方为方便到户部核对数据,携带盖印的空白表格,以防数据不对需要来回跑。从实际情况上看并不见得有营私舞弊的行为,但朱元璋抓住不放,非得从地方到户部掌印的抓了遍,这其中肯定有冤枉。但非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对比上文,可以看出无论是按洪武九年还是十五年,这是明帝国依然在南征北战之中,正常的秩序正在逐步的建立。空印案能变成一个大案,一个方便办公的潜规则成为朱元璋开始理顺朝政的着力点。这其中蕴含的并并不是什么欺君罔上,而是朝廷对地方政务的羁绊。这之中的道理就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无论多好多方便,多么有效,地方的政务必须过朝廷的一道手续。无论多么繁琐,多么不可理喻。你必须眼睁睁任何命令上报千里之外的京城,有通知才能干。不知道空印案后各个户部官员是如何工作的,一旦某个数据对不上,对不起哥们,你请回吧!不管你是直隶来的,还是天涯海角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在这之中培养出的官僚只能保稳了。但这也恰恰是保持帝国平稳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相互羁绊中,任何势力均没有足够条件形成威胁皇权的力量。这也明帝国吸取前代的教训得出的,有明一代经济发达,也不出门阀士族,关陇军事贵族,藩镇割据等势力,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地方的政务的管理的羁绊。空印案这其中还有对继承于元政府的旧官僚的清理和对一些元朝自以为是陋规的清理整顿。

由此看来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就是一脉下来开始对朝廷一层的清理。有宋一朝权相百出,罢免宰相一职位就是应有之意。也是朱元璋政治制度的安排,不要小看这一变化,一罢相,很多制度安排都得改变。后了来的内阁,军机处等都和这有关。这也是集权于皇权的办法,也是同空印案一样的对下层的不安。

在这之后就是18年的郭恒案,说来奇怪,徐达洪武18年病逝,立马矛头针对北平省的贪腐案,不由得怀疑郭恒案本身可能是朱元璋有目的针对徐达死后的骄兵悍将的清理。但实际上盖子一旦揭开,发现最大贪腐竟然在身边。此事以后株连甚广,捎带着中上层大户十之九空,看来背后的原因是打击地方豪强的目的。

但贪腐案如此之深之广,不由得想到空印案的后果,有些事真的是没什么好办法,天天来回跑户部,直隶的还好,中国之大,边缘省份的跑个大半年是常事,怎么办?塞银子呗!麻烦户部小吏改个数,明年的数多退少补也是办法啊。贪腐之事如此一来明初就有了大规模爆发。查北平不料京畿重地才是重灾区 。急的老朱,你们敢收,还有这些人敢送,一起收拾了。无论如何这其中所谓剪羊毛之论,还有沈万三之说,也是对地方豪强势力的警惕和防范。

洪武25年太子朱标病逝,洪武26年蓝玉大案看来就是清理骄兵悍将,怕孙子年幼镇不住啊。

这一系列的措施以及明初朱元璋的大诰清醒体现了朱元璋的治国理政的方针。

这些措施成就了明帝国的近三百年江山,也使得明毁于1644年。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发展到最后,一个部门要对上下几个部门负责,一切的起点都是为了羁绊。一个卫所要接收几个省份不同的给养,一根针千条线。这中情况下,体系只能维持在简单的小农水平,一旦有所发展就捉襟见肘。明朱元璋以后只有在此基础上缝缝补补维持着帝国的安稳。所以,皇帝太忙忙不过来,就有了内阁,一个不是宰相的宰相机构;为了平衡文官,只要有了锦衣卫、司礼监、东厂机构。一切的目的就是不安和为了平衡。这些措施不是为了有效率处理事情,只能是在低水平的重复着稳定而已。当经济社会发展了,只能是将就着糊弄着。一旦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好重来。

就象谁也想不到崇祯为了辽饷愁得睡不着时,有人说驿站都便宜了当官的衙役了,并没有什么用,可以裁撤了省银子。裁撤背后居然逼出来个李自成。这其中就体现出帝国革新之为难。张居正的改革人息政废也是可以看出这积重难返之下放困境。

这一切在崇祯朝均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无论如何假设,就是朱元璋在世也是没法的。这其中突显了中国历朝历代管理的困境。汉唐国力强盛,但最后门阀士族、藩镇割据兴起,最后亡于管不了。宋一朝遇到游牧民族的强盛期,防军事过分,亡于军弱。明清两朝集权于朝廷,但最后由于经济发展,帝国体制不适应,亡于管不过来。以上的期限就是三百年,这也是中国朝代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持统治只有三百年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