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4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都知道记者工作的不容易,对于摄影师来说同样如此。为了真实记录上世纪初美国童工的生活状况,摄影师路易斯海因就曾深入虎穴。 ![]() 2/14图为1910年,大路街头的童工男孩。路易斯海因出身穷苦,大学毕业后一度担任教师,因为喜欢摄影,逐步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 ![]() 3/14后来成为国家童工委员会的摄影师后,他记录了很多有关童工艰苦生活的记录。图中的男孩儿正爬上细纱机修补破损的线,并放回空的线轴。看样子,也不过七八岁。 ![]() 4/14相比起来,这群男儿就艰苦多了,他们在一家煤矿做挖煤工作。全身上下被黑色的煤灰遮蔽,脸上丝毫没有童年的快乐印记。 ![]() 5/14工作间隙休息的小煤矿工人。当时美国工业界使用童工的问题大量存在,为了真实反映这些孩子们的生存状况,路易斯海因不得不做了大量伪装工作。 ![]() 6/14那个年代常见的街头送报童工。有时候路易斯海因的身份是一名消防检查员,有时候是名片供应商,有时候是圣经推销员。 ![]() 7/14一家玻璃工厂内工作的男孩儿,身上的衣服被玻璃划得破烂不堪。那个时候,工厂对童工的不道德行为讳莫如深,摄影是被严格禁止的。 ![]() 8/14因为深入虎穴,真实记录,路易斯海因经常受到工厂警察和工头的暴力甚至死亡威胁。 ![]() 9/14简易的煤矿破碎机上坐着十几位男孩童工。 ![]() 10/14通过自己的工作,路易斯海因希望能够支援美国童工委员会,向政府申诉童工的问题。 ![]() 11/14海因深信,摄影具有无可置疑的纪实力量。他说:“如果用语言可以说得清楚,何必再去背起相机。” ![]() 12/14出于对自己信念的坚持,路易斯海因一生不辞劳苦,深入美国东北、东南和大西洋沿岸各州的煤矿、工厂和纺织车间,拍摄儿童工作时的场景。 ![]() 13/14图中纪录的这位小男孩儿,瘦骨嶙峋,他在棉纺厂已经工作了六年。 ![]() 14/14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时至今日,他的名言还掷地有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