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襄人文谱|尧山城址:地上地下的“唐尧故土”

 wzhn2cqybjfbp2 2018-08-04

邢襄人文谱|尧山城址:地上地下的“唐尧故土”

丹枫飞云 邢台信息港 1周前

名称:尧山城址

年代:唐—清

位置: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尧城镇

单位等级:省级

批准时间:1993年7月15日

     据史料记载,尧山县历史悠久,曾名唐山县、柏人县,自古属邢州九县之一,尧帝曾在此封疆,被称为“唐尧故土”。上古时期,尧帝曾建都于柏人城。唐天宝元年(742年)百人城废于水患,迁城于此,因北依尧山,更名尧山县,距今1300多年建城史。尧山城及城门自元至明、清至少进行过17次修葺,最后一次修缮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


  经考证,尧山城址分地下、地上两部分,现存的地上部分遗迹有南城门、西城墙、城隍庙亭、和巨型石柱等四部分。尧山城址1985年被隆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尧山城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正西偏南6公里的尧城镇地下,面积约1平方公里,北邻泜河,西北4公里为尧山、宣务山,正西1公里为明代以前的泜河故道。此地唐代以前为较大的村镇,隶属柏人县管辖。唐天宝元年(742年)柏人城废于洪水,迁县城于此,更名尧山县,经历360多年的繁荣,至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该县城又被洪水淹没。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现今尧山城北200米处修路曾在地下挖出过城墙垛口及锅灶遗迹;七十年代修地道,曾在距今南城门以南20多米处的地下挖出过砖石结构的城门遗迹,距地表丈余。这说明唐宋时期的尧山城较好的掩埋于地下,其文化内含一定十分丰富,为研究唐宋时期的城池建制将提供完整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在地上所看到的尧山城址遗迹始建于金、元,完善于明、清,现存遗迹主要有:


    1.尧山城南门。为明代建筑,城楼早已不存,墙体表砖大部脱落,砖砌城门洞基本完好,内外券面均为一伏一券青石结构,门洞正(南)面高3.8米,宽3.45米,进深(至城门位置)3.6米;内券洞高5.4米,宽4.4米,进深(自门位向北)7.5米;总进深11.1米。南城门在明代叫“迎薰”门,万历十二年唐山知县李应奎亲书“迎薰”二字石质门匾尚存,宽1.31米,高0.56米,“迎薰”二字为阴阳刻行书,每字40×40厘米,浑厚苍劲,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2.城墙。该城西北角及西面尚残存夯土城墙500余米,  为元、明遗迹,残存最高处7米,基宽约15米,上部宽5米左右,夯土层厚约12厘米。


    3.城隍庙亭。在隆尧二中(原隆尧一中)院内西部,原为城隍庙前附属建筑,建于明代。亭呈方形,四角青石方柱高3米,柱间距2.2米,立于10平方米的石台基上,布瓦歇山顶,五彩如意斗拱,夔龙异形昂和耍头,制作精美别致。


    4.巨型石柱。在西城墙以西50米处,为青石质八棱体,径0.85米,地表以上现有高度2.6米,地下推测当在3米以上,顶部浮雕蟠龙,造型古朴,东西各有40厘米高、25厘米宽、进深25厘米的坊卯孔。此石柱之高大(当在6米以上)极为罕见,不难想象当时建筑之宏伟,初步推断应为北朝至盛唐的大型寺院建筑遗物。


    尧山城址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注:金大定十五年(1175)改尧山县为唐山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复改尧山县,1947年与东部隆平县合并为隆尧县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