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历史, 找寻湖湘工笔画的当代价值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8-04

湖南现代工笔画最大的功绩是激活了近乎被遗忘千年的中国古代工笔绘画语言,它以大量创作实践证明:工笔语言同样可以践行“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美术时代精神

回望历史, 找寻湖湘工笔画的当代价值

  •   ←郑小娟  《山雀》  纸本设色  103cm×97cm  1983年   ←郑小娟  《山雀》  纸本设色  103cm×97cm  1983年
  •   陈白一  《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  绢本·水墨设色  100.5cm×78cm  (1964年第一稿,1973年第二稿,  2004年第三稿)   陈白一 《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  绢本·水墨设色 100.5cm×78cm  (1964年第一稿,1973年第二稿,  2004年第三稿)
  •   聂南溪  《藏女》  纸本设色  62cm×33cm  1956年   聂南溪  《藏女》  纸本设色  62cm×33cm  1956年
  •   邹传安   《霜林晴晚》  纸本工笔  66cm×91cm  2017年   邹传安   《霜林晴晚》  纸本工笔  66cm×91cm  2017年
  •   朱训德  《春花集锦》 绢本设色  96cm×80cm  1978年   朱训德 《春花集锦》 绢本设色  96cm×80cm 1978年

  长沙晚报记者 夏瑞虹

  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艺术研究院、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协办的“传神——湖湘工笔画邀请展”正在美仑美术馆展出(展期至9月14日)。

  本次展览聚焦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重要的一批工笔画家代表,包括陈白一、聂南溪、郑小娟、邹传安、张青渠、彭本人、周中耀、莫高翔、陈明大、王炳炎、朱训德、吴荣光等,展出他们代表作共计42件,其中部分是早期代表作,如陈白一的《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聂南溪的《藏女》《赶场去》、郑小娟的《山雀》、朱训德的《春花集锦》等等,十分珍贵。

  展出期间,部分评论家和画家还共同探讨了湖南工笔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他们一致认为,此次展览既是向那个时代的艺术致敬,也期望唤醒一段记忆。回望历史,是为了认识当下,找寻湖南工笔画的当代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展览就具有了承前启后的意义。

  两次大规模画展,湖南跻身工笔画大省强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借壳新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湖南现代工笔画焕发新颜、崭露头角,出现了以陈白一、聂南溪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他们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出了一大批与时代同步的作品。传播最广的是陈白一1964年创作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它参加全国美展后又被选送出国展览,被编入中学美术教材,成为当代工笔画的经典。

  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陈白一主持下,办绘画培训班,做展览交流,湖南一批优秀工笔画家快速成长、成熟起来。其标志性事件是两次大规模的工笔画展,一次是1982年“湖南、北京工笔画联展”在北京、长沙两地展出;另一次是1983年3月“湖南工笔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美术有展览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工笔画展。这两次大规模的画展带动湖南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工笔画家群体,拉开了湖南中国工笔画当代复兴的序幕,湖南也被美术界誉为中国工笔画的强省与大省,湖南工笔画代表画家的重要作品成为当年许多美院创作研究和学习的范本。

  那是湖南工笔画的辉煌时代。今年70岁的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民间美术家左汉中说,35年前,他刚到湖南美术出版社时,社长郑小娟是工笔画家、省美协主席陈白一是工笔画家、湖南师大美院院长聂南溪也是工笔画家。

  78岁的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邹传安充满激情地回忆,当时的工笔画家队伍,来自各个专业,画水彩、国画、油画、版画的都有,他们将各自优势结合在一起,筑成了湖南工笔画的城堡。

  美术评论家廖少华表示,湖南现代工笔画扎根人民,真诚、真实地反映现代生活,造型语言上比较容易理解,大部分画作都呈现出吉祥、平和气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蒲星看来,湖南现代工笔画最大的功绩是激活了近乎被遗忘千年的中国古代工笔绘画语言,它以大量创作实践证明:不仅水墨语言可以践行“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美术时代精神,工笔语言同样可以践行这一时代精神。

  依托传统扎根生活,湖南工笔画家群体崛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所以能形成“湖南工笔画现象”,得益于产生了一批当时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工笔画家。

  “优秀人民艺术家”陈白一是杰出代表。“写意——传神”是陈白一工笔艺术的特色,他的作品以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精炼的线条,呈现出清雅的品格。作品《小伙伴》(1988年)《听壁脚》(1989年)等作品,趣味盎然,洋溢着爱和柔情。

  《藏女》《赶场去》是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聂南溪1950年代初期创作的工笔画精品,也是这次展览中最早的作品,能亲眼见到实属不易。

  被誉为“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第一人”的邹传安,一直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他独创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画法,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

  作为湖南工笔画家群体中的女性画家,郑小娟以其独特的工笔画语言丰富了湖南工笔画的内涵。她画作的构图吸收了楚汉装饰图案中流动迂回的云的表现,其装饰性的方法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内容,从勾勒、渲染到色彩的每一个环节,都流露出女性的特质。

  张青渠的《屈原与离骚》场面宏大,在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做了诸多思考。

  在油画家萧沛苍看来,朱训德的作品《冬雨》是对自己以往作品的一个回应,这个回应是作者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他舍弃了工笔画在形式上所要依托的很多东西,倾向于一种更纯粹、更简洁的语言,这种探索,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里最重要的东西。

  湖南工笔画学会会长吴荣光当年参加第一次进京展时,是最年轻的一位,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聂南溪老师帮他修改《晨妆》中牛鼻子的情景。他表示,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是重要的传统,是一笔财富。年轻画家要看到他们当年的激情、才华,他们在艺术上所做的贡献。

  当下创作生态良好,

  80后、90后工笔画家呈现可喜迹象

  当年英姿勃发的中青年画家,有人已驾鹤仙去,大部分也都成了中老年。那么,经历了巅峰期的湖南工笔画,今天走到了什么位置,该怎么向前走?

  本次展览出品人、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认为,不同的时期,工笔画承担的使命不同。当下,至少有三方面已深融于湖南工笔画的血液中:一是创造精神上“工”的价值;二是让人愉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传统的当代转换与拓展的无限可能性。

  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认为,湖南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良好的创作生态,画家年龄从30多岁到80多岁,形成了很好的代际接力继承,以10岁至15岁为一代,代有名家出,未曾出现断代之虞。几十年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画家互相砥砺,开拓进取,成就湖南工笔画如今的正大兴盛气候。

  李蒲星介绍,省工笔画学会会员目前已有300多人,在全国各个省份里面,如此庞大的工笔画家队伍是很少见的。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工笔画家希望通过工笔画来表现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好的、可喜的迹象。

  尽管湖南工笔画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郑小娟强调,湖南工笔画还是要观念更新,要拓宽创作题材;要向传统湖湘文化学习,如马王堆的壁画,从内容看,天上、人间、地狱,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色彩看,黑、白、灰、红,又鲜艳又厚重;还有人物造型,又有个性又夸张,这都是要继承和钻研的地方。

  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建平指出,湖南工笔画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要走向更大的全国性平台;二是避免空洞的全球化;三是避免审美美学掩盖下的纯粹审美功能。因为这种纯粹审美功能,会使艺术创作的本质意义有所丧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