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雲泉 2018-08-04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前身名为悯忠寺,清代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才改名为法源寺,算得上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都说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它从盛唐而来,看朝代几经变迁,如今虽然悄然隐匿于北京二环内的民居高楼之间,却依旧香客不断。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法源寺前长长的影壁上刻录着黑底金字的佛号,墙前面的小花园属于这里的前身悯忠寺,墙后则是法源寺的大门。周边早已被民居包围,不远处设有收费停车场。即便是跟着导航,也要仔细找,才能发现那条通向这里的狭窄小路。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钟楼、鼓楼遥遥相对。左钟右鼓,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古时候,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同时,钟鼓楼还兼备了“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的功能,算得上是寺庙的标配。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鼓楼、钟楼遥遥相对。左钟右鼓,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古时候,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同时,钟鼓楼还兼备了“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的功能,算得上是寺庙的标配。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天王殿前的铜狮子左右而立,雄狮子脚踩绣球,雌狮子则是在逗弄面前的宝宝。不知为什么,本该威武雄壮的身姿,却因为它们头顶上至一对软萌的耳朵,显得格外的具有亲和力,让这座庄严的寺庙多了一份来自这个小家庭的和乐融融。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轻烟渺渺的香炉安静的立在园子中央,悠然在炉前匍匐,也有人默然而立。即便是头顶烈日炎炎,似乎只要是心静,外在的一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寺里依然有僧人常驻,树荫下,画廊中,悠然闲谈,颇有一番大隐于市的安逸平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