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编从上初中起,乌江榨菜这种袋装小菜就是陪伴整个住校生涯必不可少的“舌尖上的美食”,食堂里寡淡无味儿的煮菜,非得加上点榨菜,才能下咽。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乌江榨菜仍在很多超市、小卖店里能见到,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这包装你眼熟吗? 首先,小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涪”这个字念“fú”,同“福”音哦。
小菜行业的“茅台”
现在我们来开始说正题,乌江榨菜是涪陵榨菜里面的一个代表性的品牌,据年报显示,2017年,涪陵榨菜实现营业收入15.20亿元,同比增长3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61%,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增长率都远高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平均水平。 ▲口水要流出来了,有木有~
涪陵榨菜被人称做小菜行业的“茅台”,拥有1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产能居行业第一,还拥有20万吨的原料窖池,有效平抑大宗原料的价格波动,形成有利的价格竞争力。 线下,涪陵榨菜拥有1200多家一级经销商客户,在全国设有9个大区、34个办事处的营销团队,产品铺货大至沃尔玛、永辉等大型超市,小到城乡便利店、农贸市场;线上,2017年11月,涪陵榨菜在互动平台上向投资者表示,电商销量占比超20%。 4月1日晚间,涪陵榨菜发布2018年Q1业绩修正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1.34亿元的区间,而去年一季度净利润为6370.12万元,同比增长65%到110%。 ▲公告截图 关于股价: 2017年12月1日,涪陵榨菜因重大事项而停牌,直到今年3月初才发布收购预案。自2018年3月29日复牌以来,其股价也随之大涨,截至4月16日收盘,涪陵榨菜(002507)股价已由停牌前的16.77元/股涨至21.77元/股,涨幅达29.82%,目前市值为170亿元。申万研报给予其未来一年目标价26元,予以“买入”评级。 “小生意”成就“大出息” 涪陵榨菜是中国最大的榨菜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自2010年11月23日上市以来,业绩表现抢眼,营收增长了179%,利润增长了639%。 一个做榨菜的,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行业的巨头的呢?根据覃覃财经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据。 公司上市以来的成绩单: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的业绩增长加速,特别是净利润增长率这块。 另外,利润的上涨则还有公司提价的因素。2016年7月,涪陵榨菜公告,单品价格提高8-12%不等。 2017年2月15日,涪陵榨菜再度发布涨价公告,主力9个单品提价15-17%不等。公司提价后,营收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说明公司拥有了很强的产品定价权。 2017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15.2亿元,而预收账款有2.38亿元,占比15.66%,而应收账款却只有168万,可以看出公司在供应链中的地位非常强势。近两年来,公司的预收款连续大幅上涨,侧面说明公司产品越来越受经销商和客户的欢迎。
也并非一帆风顺 好的方面讲完了,也要说一下不好的方面,涪陵榨菜收购计划再次流产了! 3月28日,涪陵榨菜公告称,决定终止收购四川恒星及四川味之浓食品有限公司。 事情是这样的:2017年末涪陵榨菜着手收购味之浓和四川恒星100%股权,两者主要经营豆瓣酱等调味品。 根据公告,四川恒星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17600万元,预估增值率约为95.87%;四川味之浓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3900万元,预估增值率约为695.88%。经综合考虑和交易各方初步协商,四川恒星和四川味之浓100%股权分别作价1.936亿元和0.429亿元,均较预估值上浮10%。以此计算,两家企业100%股权交易作价合计2.365亿元。 而在3月末,涪陵榨菜却发布了终止收购公告,失败的原因是无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收购标的四川恒星与关联单位郫县恒星存在同业竞争,为避免此问题,上市公司提出将郫县恒星注入上市公司或者转让给第三方,在注入或转让之前,委托上市公司管理,但相关方与郫县恒星所有股东就上述处理方式的时间安排和主要条款等内容未能达成一致。” ▲将榨菜 (膨大茎)切块或(小头整体)上架,风脱水至无硬心
其实早在这之前,涪陵榨菜就已经历了好几次失败的收购。 2016年,涪陵榨菜曾筹划收购“国内某调味品生产企业90%以上股权”,但两个半月之后终止了收购,董事长周斌全曾透露,同年还尝试过收购东北一家大酱企业,但因种种原因双方没达成一致。 2017年9月15日,涪陵榨菜打算以自有资金约7.6亿元在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萝卜食品生产线项目,其认为该项目有利于扩大产能,年税后利润可达6000 万元。 而同年12月25日却公告称,经反复考虑论证决定暂停实施5万吨萝卜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原因是发现锦州滨海新区暂不具备实施该项目有关事项的条件,重庆市涪陵区国资委要求停止实施该项目。 涪陵榨菜屡屡受挫,但它“越挫越勇”,无畏前行!这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能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