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海浪8ptkfg07ph 2018-08-05

翡翠赌石是翡翠原石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割后方能知道质量的翡翠,这样称为翡翠赌石。在这一层皮壳下包裹的翡翠,要怎么才能观察到它呢?

蟒带。是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条莽或者块状物体,甚至缠绕这大半个翡翠赌石,有的是用沙粒排列形成,外形似蟒蛇、绳索的形态,我们就叫做蟒、索、蟒带。这种表现虽然说有些丑陋,但是确实判别翡翠原石内部有没有种、水、色的标志之一。

有蟒的地方轻易有色,但是判断翡翠原石内部有无绿色,白蟒,指白色的蟒,其中灰白色的蟒最好,特别是黑石头上的灰白蟒,属于赌相很好的原石,赌涨的几率很大。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带形蟒,蟒如带状环绕纠缠原石,外形如拧结的绳索,一般色较好,如果蟒带上带松花,就比较难得。丝、条、点蟒带松花,各种蟒都泛起在一块石头上,再带有松花表现,难得的好原石。

一、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话题

“莽”是绿色在翡翠皮壳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既是形式,就必然有形。因此,对莽的定义必须从形象学的观点出发。

从字义上讲,莽是指密生、丛生的小草,即草莽、草丛的意思。引申义的“莽”是指翡翠皮壳上的一些呈定向排列的矿物颗粒,因聚集成丛状而形成像草莽一般的小草丛,故而称为“莽”,其下可能有绿色出现。有些“莽”由于其形态像老鼠的脚印,故而称为“老鼠脚迹”。“老鼠脚迹”是乌砂皮壳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莽”。如果莽聚集成条带状,即可称之为“莽带”。这就是莽和莽带的基本含义。莽之所以会显现于皮壳上,是由于莽在矿物结构方面与皮壳的其它部位有明显的差异。

但一直以来对于莽的解释却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其中的两种看法,小编以为很有商椎的必要。

其一,是将“莽”“莽带”解释成为“瞒”、“瞒带”,意为被隐瞒或隐藏了的色、色带。其实不然,莽带在其砂发、颜色、形态等方面与其周围皮壳总有一些不同之处,观察起来并不困难。而有些莽带在皮壳上的表现虽不十分明显,会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观察起来虽有一定难度,但也不能将其理解为色带子被“隐瞒”了。根据“形象翡翠学”原理,翡翠的术语必须具有形象概念。然而“隐藏”也好,“隐瞒”也罢,这只是一个会意词、行为词,并没有具体的形象概念。而“莽”与“莽带”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每一种莽都有具体的形象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并不存在隐瞒或隐藏的问题。因此,不采纳“瞒带”这种抽象的术语。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其二,是将“莽”“莽带”解释成为蟒蛇的“蟒”“蟒带”。这种“蟒带”说法似乎有一点形象概念,但却显得很牵强,至少是很片面。因为鳞蛇是具有特定外形及色彩的一个物种,它与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莽”“莽带”相差甚远,两者不能相提并论。不同的莽,其形态各有不同,颜色也各有差异,岂是用一个“鳞”字就能够说清楚的。如果说“蟒带”还可以勉强解释“莽带”中的个案的话,那么对于形形色色的“莽”来讲,用蟒蛇来解释就无法自圆其说了。因此,同样不支持“蟒”“蟒带”这样的术语。

二、“莽”的基本特征及与松花的异同点

“莽”与“松花”都是绿色在翡翠皮壳上的一些特征表现,两者虽无实质性的不同,但其表现特征却有一定的差异,所反映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实践中应将莽与松花区别来看,虽然两者有时很难区分。

首先是两者在定义概念上有所不同。松花是以色彩概念为主,而“莽”则以形态概念为主。因此,松花一定是有颜色的,它是一种深浅不一的绿色或黄绿色。而“莽”则不然,对“莽”的认定主要不是看颜色,而是看砂发的形态。当皮壳上出现“小草从”状或“老鼠脚迹”状或“味粉丝”状的矿物集合体形态,且与周围有明显不同时,即可判定为“莽”,此时不管它是何种颜色。因为“莽”的颜色可以有很多种,暗绿、黑、蓝、黄、白、红都会有,只是有时不太显眼已。“莽”的“砂发”相对较细,也比较均匀,其形状多为纤维状,并呈定向排列。它与周围的砂发相比,会有明显的不同。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莽的砂发、颜色、形态

总会与周围有些差异,根据这些异常性即可将皮壳上的“莽”识别出来。

另一方面,松花一定是可以成色的,只是成色的多少、好坏不同而已。而莽虽然与翡翠的绿色有关,但不是所有的莽都会成色。能够成色的莽称为“色莽”,而不会成色的莽则称为“肉莽”。肉莽下面没有色,但其玉质会比其它部位好。

肉莽的颜色相对要淡,砂发表现也与周围明显不同,其矿物的晶形多为纤维状、长柱状且呈定向排列。因此,对“肉莽”的识别并不十分困难。

莽上如果有松花出现,就叫做“莽跑色”。跑色的莽其成色的几率非常高,最受赌石者的追捧。“色莽”和“松花”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在命名上还会有些雷同。因此,在实践中也无需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其实,有时并不好区分。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三、莽的类型及其特征

莽在皮壳上的表现形态有很多种,如斑点状、团块状、丝状、片状、条带状等等,甚至全身都有莽。不同的形态及其特征则反映翡翠绿色的有无与多少以及绿色的形状与走势,因而对莽的主要类型应该有所了解。根据莽的形态特征可以将莽分为很多种类型,但其中最具有意义的是“莽带”。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4:皮壳右端的莽带(较窄)已基本绕圆。解口与带子近乎平行,看似大片色,但却成了膏药色。这种切法是卖像好,但对色却形成伤害,价值反而降低。琢玉人很忌讳这种解法。

1.莽带

莽呈条带状分布即为莽带(图5-1-54)。以往说的莽带是狭义的,其莽带要环绕皮壳一周,但这毕竟为数不多。现在说的莽带则是广义的,凡是莽呈带状者,无论宽窄、曲直、长短如何,皆可视为莽带。也就是说,不同的莽带,其形态可以不同。下列的几种莽如卡子莽、跳带莽、一字莽、细丝莽、老鼠尾莽等都属于莽带范畴。跳带莽:莽带在皮壳上不连续,断续分布成数段(图5-1-55)。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5:跳带莽。莽带平直,局部为一字莽,色淡。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6:莽带,三条莽带中的两条已擦开。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7:八字莽,莽带上有松花,一条粗的已被擦开见色。

卡子莽:莽带只缠绕皮壳的半边或者部分,像卡子一般。

一字莽:也叫一笔莽。莽呈一字形分布在皮壳上。也像汉字书法中的一撒一捺之形状。

老鼠尾莽:莽带呈细长条状,像一条老鼠的尾巴,上面的莽丝犹如老鼠的细毛,并沿一定方向密集排列成条带。主要出现在黑皮壳上,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莽。老鼠尾莽带成色的几率比较大。如果莽带上再有松花,绿色一定会进。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赌石。

2.细丝莽

由数条细丝或细条纹组成的莽即可称之。莽丝分散不够紧密,所成的色为丝丝绿。若种不好,则意义不大。如果莽丝长在种好的底帐上,也是值得一赌的玉料。

3.包头莽

莽带位于皮壳的端顶部,呈包头状,即可称之。它与膏药莽有些相似。由于所成的色带一般比较窄,买家要特别注意,因为卖家通常会近乎平行(小角度)斜切莽带,结果解口上出现的是膏药色,其价值有限。

4.满身莽

皮壳表面布满了莽,即为满身莽。乌砂皮上的满身莽比较细小,莽的形状主要表现为一种小草丛状、味粉丝状或老鼠脚迹状,如果莽丝伴杂有点点松花,那成色的几率则更大,如图5-1-58、59所示。两图中玉石的满身莽分别长在黑乌砂及黄乌砂皮壳上,因而不太显眼。但湿水之后再仔细观察,就容易看清了。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8:满身莽。黑皮上的莽,看似不显眼,但湿水后并不难看清。莽丝呈小草丛、味粉丝或小老鼠脚迹,并夹杂有点点松花。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59:黄乌砂皮壳上的满身莽。莽丝呈小草丛状、味粉丝状或小的老鼠脚迹。

5.荞面莽

莽似荞面一样成塘、成片地分布在皮壳上,其覆盖范围较大(图5-1-60)。

形态特征及异同点 翡翠原石的莽及与绿色

图5-1-60:莽面莽。莽覆盖的范围大,色浓的莽擦开后的色也浓,但由于皮壳的砂皮不细,而且结得松,因而色老,不会放堂。

6.白莽

莽呈白色、灰白色者即可称为白莽,它可出现在各种皮壳上。白皮壳上的白莽虽难辨认,但这种细长的、定向排列的莽丝比较有特征,也不难识别。如果白莽生在黑皮壳上呈鼻涕状,有滑感,则是好莽。

7.味精粉莽

属于白色莽的一种,它像银白色的味精粉丝一般,在皮壳上聚集成斑块状或团块状,有时也呈定向分布,甚至满身都有。多出现在黑皮壳上,成色的几率比较高。

8.恰沙莽

恰沙是缅甸语,指一种淡黄色的条纹莽,因像白蚂蚁吞食树木后形成的条纹状痕迹或蚁巢,故而得名。莽的砂发比较细,莽的条纹明显下凹,像坑坑洼洼的蚁巢那样。恰沙莽一直被大家看好。莽上如果有松花,色一定会进,是赌石的好料。

以上是莽的代表类型。其实还有很多,但在实践中无须分得太细、过多。

阅读是种品味、分享是种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