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上海最早的私家园林、第一次放电影,竟然都在这里!

 zzm1008图书馆 2018-08-05

上海市区北部的天潼路一带以前被称为唐家弄。唐家弄以天潼路为轴心,南自苏州河,北至海宁路,东抵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留存着许多历史足迹,即便它们已随风而去,却留存在老上海人的记忆里。今天,就带你梦回唐家弄曾经的风华时光。


唐家弄的由来

天潼路


唐家弄一带原是农田和荒地。清康熙至同治年间,随着老闸的筑成和老闸渡、老闸桥的次第建成,此处成了上海县城通往嘉定、太仓、昆山、常熟等地的陆路要津,形成了老闸镇。1860年前后,有唐姓商人来老闸街开设石灰行,并在今天潼路799弄中段处建造了数间平房,从此得名唐家弄。


上海最早的私家园林——徐园

天潼路814弄曾是上海最早的私家园林——徐园所在地。



徐园


徐园又名双清别墅,占地3亩,1883年创建,园内花木扶苏,亭、堂、榭、阁、斋、泉、石等一应俱全,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园中置12景,“其园林布局当为海上诸园之最”,为清末沪北风景绝佳处,当时曾被誉为沪北十景之一。


吴友如所绘《春江胜景图》中之徐园


徐园于1887年1月24日起对外开放,是上海最早营业性开放的私家园林,游客只需花一毛钱,就可在里面盘桓一天,尽情畅游。晚上,园内张灯结彩。元宵夜,更有各色烟火花炮在鸿印轩前燃放,呈现火树银花奇景。


1896年6月29日刊登在《申报》上的《徐园告白》

徐家园


中国电影史应该留下唐家弄的徐园之名,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方。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的法国巴黎。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就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有《马房失火》等14部短片。


老闸镇和玉茗楼

老闸镇南沿吴淞江,北至天潼路,东靠山西北路,西迄甘肃路,以吴淞江老石闸命名。清嘉庆时期称老闸市,至民初称老闸镇。


老闸桥


老闸镇以老闸街为主体,原来长度有500米。是清康熙至光绪时期粮食、地货的集散地,系上海最古老的一条街。


老闸桥现名福建路桥,因附近曾有习称老闸的吴淞江水闸,南北两岸为老闸市而得名。老闸桥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1968年前此处原为木桥,初建于1864年,从1864年到1873年间,当时还是吊桥的新闸桥以下的苏州河上,这是唯一一座随意通行的桥梁。


今日福建路桥


有个商人于1886年在老闸桥堍东侧一排旧式楼房最南两间(今福建北路2号)的楼上开设了书场兼茶馆。听众围桌而坐,边喝茶,边听书,楼下则是浴室和点心店。这种经营方式,是旧上海茶楼书场的典型。取名玉茗楼,寓“金枝玉叶,香茗合璧”之意。


1983年,百年老书场得以恢复。恢复后的玉茗楼,就像是一幢普普通通的民宅,门前没有醒目的招牌,不上楼,体会不到百年来被誉为“春申第一楼”的独特风情。沿楼梯拾级而上,走进拱门,一个古色古香的老书场呈现在眼前。只见几根红漆雕花的木柱,几盏闪着幽幽灯光的精巧宫灯,绘着淡雅水墨画的四壁,蒙着粉藕色锦缎的书台和木椅,台下十几排深棕色的藤椅,头上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式样、带着吊灯的吊扇,让人仿佛回到以往的岁月。


商务印书馆的发祥地

1902年3月22日,在天潼路余庆里成立了中国教育会,以改良教育为宗旨。7月,商务印书馆迁至相距不远的北福建路2号、3号(今福建北路319-331号),自建印刷所,在河南路新设发行所,又增设了编译所。


1915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全体同仁合影


1903年,商务从纯印刷转为出版为主。1904年,编辑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为国内第一套按政府学堂章程,按学期、分学科、附教法的教材。到1907年,这里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的所在地。


1907年4月,商务印书馆在宝山路购地80余亩营建新的总厂,之后,于北京、汉口、香港等地设立36个分馆分厂。至1932年,仅上海总馆职工数即达4500人,高踞中国出版界头把交椅。


《东方杂志》新年特刊


在福建北路的六年,商务印书馆除适时出版印发了大批教科书外,许多在中国出版史上具里程碑意义的期刊、图书均创于此。《东方杂志》月刊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大型综合性杂志,1904年3月创刊,1948年12月停刊,有“杂志的杂志”之称誉。


天后宫和上海总商会

在河南路桥北堍的北苏州路470号,有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原系清出使行辕旧址,1915年在此建造上海市商会会所。进门是甬道,甬道北端西侧辟一小花园,内有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一座。1949年上海解放后,改组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该会会址迁至香港路51号。


河南北路3号曾有一座建于光绪十年即1884年的天后宫神庙,河南路桥因此被称作天后宫桥。清光绪五年,出使大臣崇厚为上海港口无天后宫事,奏请清政府促地方官建庙。光绪九年,在铁大桥(今河南路桥)北堍建天后宫,次年闰五月落成。清政府赐“万流仰景”匾额。

天后宫


清末,天后宫部分毁于战火。1927年3月,上海总工会成立。


解放后,这里成为河南北路小学校舍。1980年,天后宫的楠木大殿照原样拆迁到松江方塔公园内,天后宫大殿原址成了山西中学校舍。原先天后宫门口的一对石狮,现在就在上海城隍庙九曲桥荷花池畔的豫园大门口。


所幸的是,总商会旧址还在。今天,我们在河南路桥西北堍的北苏州路470号可以看到一个四层门楼,门楼下是矩形过道,这里便是昔日执中国商界之牛耳的上海总商会会所,曾是上海华商的议事要地和管理上海商务(主要是华界)的总机关。


上海总商会旧址


即便在今天看来,这座总商会的大楼依旧气派非凡。建于1915年的高大的西式拱门仿罗马凯旋门式样,门楼上部是镌刻着花草图案的方柱和圆窗,中间半圆形的砌石拱券,石刻雕饰丰富。


这幢处处让人惊艳的建筑建国后长期被一家工厂使用,后又成为上海电子元件研究所。1999年9月,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市级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资料:档案春秋

编辑:张添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