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著”: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文房四宝”

 阳光正能 2018-08-05


作为国民读物的“四大名著”

文 | 刘勇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大名著”是人们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习惯性通称。它是明清小说在当代传播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不仅揭示了这四部小说在国民文学阅读中的重要存在,也启发我们思考是否能从国民读物的角度,发掘和弘扬其文化价值。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有意识地构建基本的国民读物体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文化工程,而“四大名著”有充分地理由成为这一工程的组成部分。 

在“四大名著”之前,章回小说有所谓“四大奇书”的提法。托名李渔的两衡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曰:“尝闻吴郡冯子犹,赏称宇内四大奇书,曰《三国》《水浒》《西游》及《金瓶梅》四种。”首将明代四部章回小说并列。

清初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则有“三大奇书”的说法:“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

但“四大奇书”的说法更流行,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作了专门的逐一评论。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则将《儒林外史》置于“四大奇书”的背景下加以表彰,可见“四大奇书”已有座标性意义。

当然,这种座标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观鉴我斋的《儿女英雄传序》就将《儿女英雄传》置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的小说史背景下加以表彰。实际上,正是由于《红楼梦》甫一问世便得到的几乎是最高等级的评价,瓦解了传统的“四大奇书”认识。此后任何有关明清章回小说的例举,都不能无视《红楼梦》的存在。

晚清文坛,随着小说观念的变革,人们对明清小说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小说开始了重新定位。解弢的《小说话》就认为明清小说可分为甲等三种,第一《红楼梦》,第二《水浒传》,第三《儒林外史》。乙等八种,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隋唐演义》等,丙等《花月痕》《荡寇志》。奇怪的是,在这么宽泛的名单中,居然没有《三国演义》。

民国初年,胡适在给《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的信中说:“鄙意以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古人惟《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但他同时也认为“《三国演义》在世界历史小说上为有数的名著”。

由此可见,在“四大奇书”之后,随着《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清代小说的出现,人们对明清小说代表作的判断有所变化。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则指出:“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在这里,鲁迅提到了文人与“细民”的博奕,考虑到小说从本质上是以大众亦即“细民”为接受主体的,这种博弈的结果必然偏向大众。“四大名著”的提法,就是顺应这一历史演变的调整。

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是国民读物的一种自我筛选的结果,换言之,我们也许从国民读物的角度认识乃至引导“四大名著”的传播。       

何为国民读物?据说毛泽东当年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见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我以为,也许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国民读物。实际上,作为国民读物的“四大名著”,且不论其性质如何,早已成为吾国吾民的文化基因。

如果从国民文化素质的建设来看,“四大名著”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也有特殊的位置。高大上的文化典籍当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很多经典由于思想的高深玄妙与表达方式的曲折复杂,不是大众可以轻易掌握的。朱元璋曾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徐渭《南词叙录》)提出了那个时代的“国民读物”。今天,从实际的传播角度看,我们也许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即《五经》《四书》之类也许适合精英文化阶层的人阅读,而小说却像布帛菽粟一类的日用品,更适合各阶层的人共同阅读欣赏,也就是说,它更适合充当国民读物。

不言而喻,也不是什么小说都可以充当国民读物的。我以为,作为国民读物的小说,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 1、它必须是经典的。“四大名著”就从不同角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历史的生存状态、经验、智慧,可以为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它凝聚和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捷径。

  • 2、它的基调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四大名著”虽然也对各种社会弊病作了深刻的批判,但总的倾向都是积极的、正面的。相比之下,《金瓶梅》可能更着力暴露社会黑暗与人性之恶,至少在这一点上,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 3、它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时间有限,最基本的国民读物还应优中选优。“四大名著”题材、风格各不相同,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金瓶梅》固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但若就家庭题材的世情小说而言,《红楼梦》被认为“深得《金瓶》壸奥”,对《金瓶梅》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如必二选其一,显然《红楼梦》更合适些。

  • 4、它应是雅赏共赏、老少咸宜的,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四大名著”在这方面都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比较而言,“伟大也要有人懂”的《儒林外史》就显得稍有不足。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知识丰富、叙事高超的小说精品,《儒林外史》对读者的接受提出了比其他小说更高的要求。其思想的深邃与多义性令浅阅读却步;知识的密度与广度设立了阅读的又一文化门槛;情节的淡化与深隐的叙事要求读者改变消遣性阅读习惯。如此等等,都使得它作为国民读物更有难度。

  • 5、它应能带给国民全方位的优质艺术享受。“四大名著”题材不同,手法多样,文备众体,风格各异,或庄严,或豪放,或诙谐,或悲伤,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尤其作为语言艺术,“四大名著”充分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在汉语的传承中,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说到底,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就在语言的运用中。

我们当然有理由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古代小说等量齐观,其中有的作品在某些方面与“四大名著”相比,或许还有有过之而不无及的地方,但若以国民读物的标准衡量,则“四大名著”又确实是经过历史的挑三拣四后,普通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文房四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