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8-05
                                 徐绍峰
     日前,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这是有关方面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总体判断和概括。
     如何理解“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丰富内涵?
     “缓中趋稳”是对中国经济见底企稳的基本判断,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经过持续放缓,目前底部正在构筑中。
     今年以来,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得益于中央政府及时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缓中趋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增速仍保持在合理区间,PMI和房地产投资等主要指标逐月回暖,比如,截至6月末,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年初增长0.4个百分点至50.2%,发展前景与年初相比已明显改观。这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已呈现出缓中趋稳、整体稳健的特点。
     “稳中向好”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意味着中国经济经过转型阵痛,目前向好势头已经显现。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多措并举,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从货币政策看,今年已连续3次降息、3次降准,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活市场流动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财政政策看,地方债发行与置换、PPP合作项目、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都为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仅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最近连续3个月,这一指标持续回升,从4月份的5.9%、5月份的6.1%,回升到6月份的6.8%。其它指标,像工业生产增加值、投资和消费等,环比增速都出现积极信号,如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连续两个月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这些数据都佐证了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判断。
      “稳中有进”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和民生改善的基本判断,意味着中国经济经过主动调整,目前新引擎开始轰鸣,民生继续改善。
      “创新引擎”一直是中央政府着力打造的。为解决要素与投资驱动模式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同时也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着创新创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正在得到极大激发,大众创业者的热情正在被焕发。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通过,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11个重点领域正在掀起新的产业革命。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但新引擎的轰鸣声已经响起,中国经济正在被新增长动力牵引前行。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上半年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无疑会影响全年经济发展态势。从目前看,中国经济在“稳”字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这将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