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家的孩子”

 老鄧子 2018-08-05

做重要选择时,最靠谱的还是多问问自己家的孩子,多问问他们真实的初心。谁的青春谁做主。

儿子马上大四了,暑假回家三五天,又赶回学校实验室做项目,同时着手准备出国留学的信息搜集、整理。

爱人顾左右而言他:你那些同学,未来都有哪些规划?儿子一个一个报出名字,去向。佩服爱人的侦探能力,每天潜伏若干QQ家长群,基本掌握所有的信息——不做特工,有点可惜了。

直到儿子说起中学同学翔的名字,爱人才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儿子说,翔,985高校,读的通信工程,不想保研了,家里可能也没有能力供他出国,他已经找到一份工作,手机销售。一家大型民营科技公司全国招聘100人,面向武汉只招15人,他是其中之一。

爱人立即插话:蛮好啊,做名牌手机的销售,收入不会差的。

我也赶紧跟进:不要小看销售,他直接面对市场,直接面向客户,最了解产品的实际应用,检验企业的用户思维是不是到位。

爱人接着补充:好多高管,都是从销售干起的。

我附和,这是本家庭迄今为止难得达成共识的话题:做销售,当然不是只满足于卖手机,要观察分析什么人群什么偏好,不同人群对价格、款式的选择,然后即时反馈给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不断调整改进。不是早有报道嘛,淘宝其实不是卖东西的,它是搜集工业大数据的。

爱人总结陈词:所以不一定都要出国,做适合自己的事,最好……

我知道,她这是在划重点了,爱人一直对儿子出国留学持谨慎乐观态度。儿子不等她继续借题发挥,反问了一句:销售是企业最有挑战的岗位,如果我是他,你……们会同意?

知父母,莫若子。我们两个一愣,相视一笑:儿子如果读的通信工程,如果最后真的去卖手机,我们能接受吗?不管是面子上,还是心理上。现在他申请出国,爱人都在纠结国外的安全,时不时地微信转发案例警示,更纠结学校的各种排名,儿子不得不不断给她科普,硕士主要看专业,看导师。儿子也曾有意选择通信工程方向读研,爱人当时一口叫停,警告儿子不要将来不要去卖手机……因为儿子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他们母子俩经常谈得不欢而“缄”。——“散”不了,都在群里。

“别人家的孩子”,是某些家长特别偏好的一个热词。他们教育子女总喜欢抬出一个或几个身边的典型:你看人家孩子多听话,多认真,多争气,多孝顺……最为常见的场景,别人家的孩子考分高,父母便会简单直接即时地给自己家的孩子施加压力:为什么不能向他(她)看齐?而当别人家的孩子做出世俗目光里的低端选择时,他(她)嘴上或许认同,可能赞许,而心里还会愿意自己家的孩子“攀比”“对照”“参考”吗?他(她)又往往有着自己的盘算,罔顾孩子的兴趣、诉求、感受。别人家的孩子可以理性可以务实可以靠谱,我们家的孩子还是要名声要地位要实惠的。——“高”要攀,“低”不比,许多家长都惯用这样的选择性攀比,哀其不自量力,怒其不学无术。

有人说,我们总是像智者一样去劝慰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是的,开导别人、评论别人的时候,我们往往头头是道,淡定从容,而自身面临重要选择,常常执迷不悟,纠结不断,患得患失。走出迷离、告别折腾也有捷径:还是要多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问问别人家的父母。——多看多问,是要尽可能把握“大多数”“平均数”,而不是“就高不就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当然,最靠谱的还是多问问自己家的孩子,多问问他们真实的初心。谁的青春谁做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