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阳渔湖京冈村(一)

 zqbxi 2018-08-05

京冈村位于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片区最南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榕江南北河三面环绕。京冈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宋绍兴八年复置揭阳县时,首任揭阳县令孙乙曾以今京冈为临时县治所,绍兴十年设榕城为县治所,建县衙,设文庙,拓马路,辟市集等。故揭阳有“未有榕城,先有京冈”之说。

为纪念孙乙置县功绩,当地群众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榕城建置之日为“开市日”,酬神庆祝。历代不衰,当地人传言此为6月24日老板请伙计的由来。

孙乙,字次木,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宋徽宗朝(1101—1125年)进士。

绍兴八年(1138年),孙乙授为揭阳知县,主持复创揭阳县,因为当时揭阳仍在复创之中,治所(即官府办公场所)未定,故先选址吉帛村(今京冈村)为临时住所。绍兴十年(1140年)割海阳县境3乡正式设置揭阳县,并以玉窖村(今榕城区)为治所,建县衙,设文庙,拓马路,辟市集,徙民众,使县治初具规模。

孙氏家庙,堂号为隐相堂,又称隐相祠,恩相祠,是为祭祀有恩于京岗孙氏先祖的宰相梁克家而建的祠堂。

梁克家是晋江人,官至右丞相,中举前曾在京冈孙白家任教,后孙家遇急难,梁克家为其排解,孙氏感其恩,遂建祠祀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有《隐相堂序》一文。

隐相祠创建于宋代,清宣统元年(1909),孙氏族人任潮州府镇台孙国乾召集乡贤倡议集资重建。

祠后厅悬挂的“隐相堂”堂匾为重建时由翰林吴左禧所题。 1994年,隐相祠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家庙天井右侧墙壁立有一块写着“梦龙涤爪”字样的碑石,该碑是为纪念当年梁克家初抵京冈时所立,原在京冈村道旁,后移入祠堂内,现存石碑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所立。

“梦龙涤爪”的传说

宋绍兴廿三年(1152),孙白于一夜间梦见一条青龙在村前溪边涤爪,醒来后感到非常奇怪。天亮后,吃罢早饭便到村外闲行,日近午,忽见一穿着青衣的秀士,歇足村前溪,又到溪边洗手。孙员外一见,正与梦中境地相符,便邀请至家中,热情相待,知此秀士叫梁克家,家住泉州,游学来到潮州。孙白见他一表人才,学识丰富,才华横溢,将来定会出人头地,便有心与他结交。于是恳切地聘他为塾师,在京冈授课,培育孙家子弟。梁克家应允。几年间,梁克家感念孙家厚礼相待,孙白钦慕克家博学多才,两相结下浓厚情谊。后因一事误会,使梁克家留诗辞馆而去。

绍兴三十年(1160),梁克家上京赴试,中了状元,后官升至宰相。他感念未得志时孙家厚待之恩,为此极力帮助孙家,洗雪冤情,使孙氏追感永世,特于村前溪边,当年梁克家洗手之处,立一石碑,碑刻“梦龙涤爪处”五个大字。右边刻“宋宰相梁郑国公茂才时于此涤足”。左边刻“乾隆三十一年丙秋七月重修”。

又在村中为梁相立庙纪念,潮州孙家与泉州梁家,自此世代往来,成为世交挚友。

至明朝嘉靖之初,梁克家的十七世孙梁怀仁,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进士,授职南京验封主事,于第二年,专程来潮州,拜谒祖祠以及继续孙梁两族近400年的契谊,在当年也传为佳话。

“登瀛五马坊”是明正德十四年(1424)揭阳县知县徐知用,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京冈举人孙齐和正统五年(1440)岁贡生、澧州府同知孙瑀父子所建的一座功名坊,坊为二叠三重檐石结构建筑。牌坊正面中间刻孙齐的雅号“登瀛”二字;背面刻“五马”二字,最上面中间刻“恩荣”二字。

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登瀛”是“登瀛洲”的省称,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孙齐进士及第,地方官按朝廷的制度,为他建石牌坊,勒“登瀛”,标明是为孙齐立的进士坊。在“登瀛”石刻的背面,镌刻着“五马”二字,“五马”是指汉时郡太守乘坐的车,后用“五马”作郡太守的代称。明代府的长官称“知府”,副长官称“府同知”,也以“五马”作代称。该坊勒“五马”是为孙齐之子、明正统五年拔贡生、任湖广澧州同知的孙踽所题。京冈村退休老教师孙努介绍,为孙踽勒石“五马”,重建牌坊,距建坊之初相隔95年。孙齐、孙禹父子被后人在所立同—牌坊中纪念,这在整个潮汕地区,都是极为罕见的,弥足珍贵。

1993年,“登瀛五马坊”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自潮汕古建筑风俗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