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末闽中才子黄滔

 唐音宋韵 2018-08-05

唐末五代时期,闽中才士辈出,黄滔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黄滔(840-911年),字文江,号东黄,世称黄御史,唐泉州莆田县东里巷(今属荔城区)人。他少年时代就笃志好学,在东峰书堂苦读10年。33岁那年,黄滔由莆田县学举荐,不辞长途跋涉之苦,远道入长安应进士试,但仕途多舛,数试不第,直至56岁那年,即唐乾宁二年(895年)登进士第。唐昭宗皇帝复试时御批,“所试诗赋,义理精通,用振儒风,且蹑异级。”可见这一位江南才子的测试题在当时已誉满京都。4年之后他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由于唐末政治衰微,战乱频繁,黄滔在京城无所作为,第二年即辞官返闽。他回到福建后,受到王审知的器重,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今福州)节度推官。在辅佐王审知治闽期间,他勤政爱民,使福建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八闽大地成为全国相对安定的地区之一。才子黄滔尤其工诗、善文,是闽中诗坛领袖,还被福建文坛公推为“盟主”,称为“闽中文章始祖”。  
  

辅佐闽王治政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也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发展。唐光启元年(885年),王审知兄弟三人随王绪军入闽。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授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审圭阝为泉州刺史,算是他们兄弟统治福建的开始。乾宁五年(898年),唐朝授王审知为威武军(福州)留后、校检刑部尚书,十月又升其为威武军节度使、三司发运使,从此开启了王审知治闽近30年的序幕。黄滔自天复元年(901年),因”(翁)承赞以长笺荐(黄)滔于(王)审知”而被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之后,一直是王审知的左右手。他辅佐王审知治政闽地,威武军节度使幕府中的重要文章,大都由他起草。王审知喜欢招揽北方名士。这些人入闽后的接待安排,大多由黄滔负责。特别是在“时四方窃据,有劝其(王审知)称帝者”的情况下,黄滔力劝王审知 “宁为开门节度,不作关门天子”。王审知采纳他的意见,据全闽而终其为节将,保持了福建地区政治局势的安定,促进了八闽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正如吴源《莆阳名公事述》中所说,黄滔为 “闽藩上幕”,辅佐闽王,“规正王审知,使终身为开国节度,不为闭门天子”。明陈鸣鹤《东越文苑》卷一《黄滔传》中也说 “王审知为节度使,据有全闽,而终身不敢有加于天子者,滔规正有力焉”。  
   
那么,不当天子,只当节度使,奥妙何在呢?答案就在于“闭门”和 “开门”这一字之差。乱世时代,强藩多建国称帝,可一当上皇帝,便成为众矢之的,人人都朝着你打。而王审知虽据有全闽,却终身不当这 “闭门”天子,既可以不与梁、唐“中央”矛盾,又可以藉这些“中央”的优势。保护自己的边境安全。战火既熄,就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开门”(即放地心)管理好自己的辖地,全力整理好内政。史传也有 “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旧五代史·王审知传》)的评价。这些与黄滔的政治才能的充分发挥不无关系,可以说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他是功不可没的。  

闽中诗坛领袖

 

由于福建成为唐末乱世较为安定的区域,故入闽文士有“安莫安于闽越,诚莫诚于我公(审知)(黄滔《丈六金身碑》)之语。同时,对于闽籍诗人、作家,王审知更是厚爱有加,委以重用,他以翁承赞为相,徐寅掌书记,陈峤为御史,黄滔为节度推官。所有这些,都为唐末五代之际闽中诗歌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闽籍以外的诗人或避地来闽,或依附王氏来闽,与闽中诗人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也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黄滔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描写家乡的秀山丽水。诗人借咏大自然之美,以忘却世俗的烦恼。如《壶公山》诗:“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谷语升乔鸟,陂开共蒂莲。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翠竹雕羌笛,悬藤煮蜀笺。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湲。”壶公山即壶山,在荔城南向约7公里处,绵延新度、灵川两镇之间,海拔710.5米。相传汉代有一位胡道人居于此,得名胡公山。又据《九域志》载:昔有隐者遇老翁于绝顶,忽见宫阙台殿,似非人间,曰:此壶中日月也。”故此山称壶公山。壶山八面,仪态万千,据载山上有天池、仙井、蟹洞诸胜迹,还有虎丘岩、碧溪湾、海潮院等佳境,成为莆田名山之最。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对故乡山水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二是反映个人的仕途艰辛。由于初场的不第以及24年的岁月蹉跎,黄滔有较多的诗是写其科举功名过程中的经过与心态的。如《下第》诗云:“昨夜孤灯下,阑干泣数行。辞家从早岁,落第在初场。”《下第出京》云:“茫茫数年事,今日泪俱流。”《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碱》云:“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而《放榜日》一诗则无法掩饰他及第后惊喜和得意的心情:“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黄滔在科第道路上的艰辛与曲折,使他对别人的及第也感到欣慰: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曹雪怨嗟。”(《喜陈先辈及第》)又为落第者寄以深切的同情:“为君惆怅惜离京,年少无人有屈名。”(《送林宽下第东归》)事实上,黄滔的这部分诗歌反映了唐末动乱年代知识分子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  
   
三是表现社会动乱的现实。唐末五代是一个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当时中原一带经常处于战乱之中,烽烟千里,田园荒废,民不聊生。黄滔曾经长期在京城、中原一带客居飘泊,亲眼目睹,不能不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来。如“世乱怜官替,家贫值岁荒。”(《书崔少府君》) “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旅怀寄友》) “大国兵戈日,故乡饥馑年”(《和友人酬寄》)“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别友人》)等都写战争动乱造成田园荒废,带来了穷困和饥荒。频繁的战争,同时又带来了繁重的差役和赋敛。《书事》一诗反映了唐王朝为镇压黄巢起义,而不惜加重人民的兵役和赋税:“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诗末两句点出这场战争的胜利,却以人民无限的痛苦和城廓的残破而换取的,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四是描写人情的世态炎凉。经历过坎坷的人生,黄滔对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如《寄友人》一诗,诗人以比兴的手法,揭露朋友之间的交情已为“势利”所扭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召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当年识君初,指期非一朝。今辰见君意,日暮何萧条?入门有势利,孰能无嚣嚣”而《贾客》一诗则是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在士大夫心理中畏惧的反映。“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实际上诗人也感慨世路的艰难,人情的险恶,表示与其艰险追逐名利,不如急流勇退,保全身家。  
   
长期勤奋刻苦的不懈努力,给黄滔带来了丰硕骄人的成果,他有208首诗收入《全唐诗》,其《黄御史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宋洪迈评他的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杨万里认为“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并指出他的诗可与韩偓、吴隐等的诗相比肩。(见《黄御史集序》)在唐末五代之际的闽中诗坛上,黄滔不仅是一位诗歌成就比效突出的诗人,而且是惟一一位具有文学见解和诗歌理论的诗人,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同黄滔相比拟。黄滔作为唐末五代之际闽中诗坛的领袖,当之无愧。正如清杨浚《论次闽诗》所说:“清丰才调本无双,宾客韩崔气尽降,大有贞元长庆体,泉山领袖属文江。”  
  

闽中文章初祖

 

黄滔的文学创作除诗歌之外还有文和赋。他的散文主要是杂文,也是黄滔最富有政论性的作品,篇幅短小,叙事简练,分析精辟,以小见大,皆关治世之说。现存的几篇都是通过说古道今,寓以治国之理。如《吴楚二医》,全文只有百多字,以平常事来说明治理的大道理。又如《巫比》一文,作者分析了世人喜欢听信巫言而不喜欢直士之言的原因,然后指出,如果国家信用忠直之士像信用邪巫那样,采纳忠鲠之言像采纳邪巫鼓簧之言那样,那么国家就不至于有祸患。这显然是针对当时昏庸的统治者而说的。  
   
律赋是晚唐流行的重要文体。黄滔律赋。多警句、丽句,其赋常传借史寄意,多为唐末之现状而发。洪迈在《容斋四笔》卷七“黄文江赋”条就列举以古事为题的律赋“有情致”者数十联,并评《马嵬》等历史题材诸赋,以为“雄新携永,使人读之,废卷太息,如身生是时,目摄其故。为文若是,其亦可贵。”(《黄御史集序》)李调元则特别喜欢黄滔的《汉宫人诵〈洞箫赋〉赋》,以为“最多丽句,传在人口。……文江律赋,美不胜收,此篇尤胜。句调之新异,字法之尖颖。开后人多少法门。”(《赋话·新话》卷四)可见对后代律赋影响之大。  
其实。黄滔此类律的意义就在于敢于突破贞元、长庆间律赋制题取材的藩篱,使得律赋也能像诗那样取材自由灵活,像诗那样讽谕针砭时事,像诗那样随心所欲地抒写情怀。难怪李调元会对黄滔律赋的风格刮目相看:“晚唐赋较前人更为巧密,……文江戛戛独造,不肯一字犹人。”从唐代中期到晚季,其间不过百来年的时间,闽籍作家的律赋得到长足发展,并且涌现了黄滔等全国一流的律赋作家,影响相当广泛深远。  
   
黄滔虽然文学造诣高超,却丝毫没有傲气,而是团结同仁,激励上进。当时避乱来闽的中原人士,如韩偓、罗隐、崔道融、李绚等着名学士文人,“皆与滔交”。他们以黄滔为中心,互相交流唱和,着作论诗,带来了福建文学的繁荣,都“称滔文章为闽初祖云”(陈鸣鹤《东越文苑》)  
   
此外,福建许多着名的寺塔碑铭,多出自黄滔的手笔。如《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 《丈六金身碑》 《莆山灵岩寺碑铭》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记》等,这些文章,都是研究五代闽国佛教的极为珍贵的重要文献,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据《唐书·艺文志》记载,黄滔一生着有《黄滔集》15卷、辑录有《泉山秀句集》30卷,可惜都已散失。今存《黄御史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明成化初,兴化知府岳正闻其大名,特地在莆阳为他建起了一座“文章初祖”坊,表彰他的突出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