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梦想童年594 2018-08-05

----浙南红都 山海平阳 

整理:光明人家  2009年11月6日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市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00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粟裕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是由策应红军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寻淮洲、方志敏率领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建的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于1935年进入浙江南部后,与闽东特委叶飞等人会合,又与浙南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畴溪小学(现平阳山门小学)创办了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任校长。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400多人在凤岭山坡集体合影的照片

    1938年3月,根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同志亲自到平阳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由粟裕同志率领挺进师主力部队500多人,北上皖南前线抗日;刘英等同志仍坚持在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活动;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1938年9月,浙江临时省委转为正式省委,刘英任书记。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两地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统一和加强浙江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坚持团结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县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区内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曾山、刘英、粟裕同志办公室及住所旧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等二十多处。

1.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上。1997年12月开工,1998年8月竣工,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   
    1935年2月,党中央电令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其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
    挺进师入浙后,汇合浙南和闽浙边革命力量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大规模'围剿',胜利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从战略上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发展壮大浙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之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挺进师汇集平阳山门,吸收了一批浙南子弟入伍,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曾山到山门传达中央指示。3月18日,粟裕率部队从山门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奋战大江南北。刘英等继续留在浙江坚持斗争。

2.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和马头岗村。冠尖在东边半山腰,马头岗在西边山顶部,中隔凤林溪,两地间距约3.5公里。

    冠尖和马头岗省一大会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干校)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山门小学(原畴溪小学)。1985年干校旧址经过整修,辟有革命纪念室,展出红军挺进师在浙南的三年游击战争和干校的大量照片及实物。纪念室门口上方挂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匾额。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198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干校校长粟裕的骨灰也敬撒在干校的旧址上。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欢送大会会址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欢送大会会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吴潭桥水尾宫,在凤卧镇西南面,为三间木结构平房,占地60平方米。
    1937年10月,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在山门、凤林经过六个月整训后,奉命开赴抗日前线。次年3月18日,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陈铁军率这支部队400余人从山门街出发,中共瑞平县委在吴潭桥水尾宫为他们召开北上抗日欢送大会。会后部队即开赴前线,经凤林、内塘、马迹、楠树垟等地,最后到达皖南岩寺,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欢送大会会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内塘玉青岩村。玉青岩村是平阳县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海拔500米,周围山峰陡峭,重峦叠翠,峡谷幽深。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第一次会议于1938年5月7日召开在玉青岩村的周尔信家召开。这是五间木结构平房,坐东朝西,北面一间就是临时省委成立的地方。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的成立,把当时浙江党组织的几个部分和来自各方面的领导骨干组织到一起,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全浙江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核心,为顺利开展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为纪念临时省委成立,1994年,中共平阳县委在玉青岩村建立了纪念亭。曾任省一大秘书处长的邢子陶题写了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纪念亭,并在亭柱上题了楹联。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凤林村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凤林村旧址郑志西六份内大屋,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满垟。大屋坐西朝东,前有凤林溪,后靠赤沙山,四周山岭连亘,林木森然。大屋建于上个世纪初,为木质平房,共20间,面积约500多平方米。该屋建筑格局俗称四面交井,房屋前后及两厢相连,当中留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天井。大屋后厅旁边还有一水井,水源充裕,当年省委机关同志也用此井水。现房屋还较牢固,仍居住着几户人家。   
7.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大屯村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大屯村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北侧半山腰,海拔400多米。大屯村东邻凤卧镇,西北与文成县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条盘山公路(原是羊肠小道)通向山门街,间距约5公里。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后,省委机关从大屯村移往平阳县凤卧镇玉青岩村。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大屯村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山门旧址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1938年1-3月,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龙井禅寺,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门口挂着当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标牌。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山门旧址
    1938年1-3月,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政治部旧址--叶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此处面临山门老街,距司令部驻地龙井禅寺200米。叶氏宗祠后面有条约5公里长的林荫山径盘山而上,直达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政治部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教导队大屯村旧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教导队大屯村旧址--郑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砖木结构,五间平房,堂前有个小院子。距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郑永盛家约100米。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教导队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南侧。山门街是一条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它东西走向,长300多米,宽约4米,街道原为卵石路面(现改为水泥路面),木质店铺。街中有一溪渠穿过,终年水流不息。山门街原是周、徐、叶三家繁衍之地,因各家建一石门台,故名三门街,后偕音改称山门街。   
    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400多人在凤岭山坡集体合影的照片,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展出。

12.山门革命烈士墓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1957年建立。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二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地安葬着原平阳县委武运部长林瑞清(即林垂清)以及曾仲玉、胡爱玉、潘莲英等20多位烈士。 
13.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山门敬撒处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1984年2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粟裕在北京逝世。遵其遗愿,将部分骨灰敬撒在他当年辛勤工作过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今平阳县山门镇山门小学校园)。5月上旬,平阳县人民政府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桂花林中,建立了一座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于此十二个大字。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1935年3月,粟裕任红军挺进师师长,与政委刘英一道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活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使浙南成为中国南方革命战略支点之一。1935年11月,粟裕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兼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1936年9月,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200多人在平瑞边界葛藤湖、包垟,与叶廷鹏率领的浙南红军游击队80多人会师。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1938年1月,粟裕在山门兼任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3月,率部队400余人到达皖南岩寺抗日前线,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粟裕戎马一生,战绩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粟裕与浙南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曾说浙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他深情地眷恋着当年鏖战过的浙南大地,嘱咐身后把部分骨灰撒到他在浙南战斗过的地方,永远和浙南人民在一起。
    1984年5月,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原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举行了粟裕部分骨灰敬撒仪式。粟裕的亲属粟寒生和中央军委南京军区及省、市、县有关领导等参加了敬撒仪式。

14.革命活动基地--凤林小学旧址

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
    凤林小学位于凤卧镇凤林村,系一座类似北方四合院式的平房,占地2000多平方米。该校西南朝向,正门上方镶嵌着一颗红五星。学校我周围树木茂密,竹林参天。凤林小学原为郑氏宗祠,1930年春开始办学,设有5间教室,学生最多时有200来人。2000年,该校合并到红军小学(即吴潭桥中心校)。
    凤林小学也是村民的活动中心。村民们在这里参加读书会、识字班、歌咏队等,并帮助党组织探听敌情、站岗放哨、做交通员,进行抗丁、抗税、抗粮、抗捐的斗争。

15.西山革命烈士纪念室
    西山革命烈士纪念室位于平阳县山门镇西山村林氏宗祠内, 革命战争年代,西山的群众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儿女。这些烈士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16.晓坑岭战斗原址
    晓坑岭位于平阳县晓坑乡西部,是平阳县西部的三大峻岭之一,岭长三公里,岭的背后是陡崖峭壁,前面是大深坑,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在这次战斗中,共毙敌21人,伤敌30多人,俘敌60多人(其中排以上军官7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60多支,短枪8支,子弹12000多发,手榴弹14箱,美制无线电台2部,军马1匹,还有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晓坑岭战斗是浙南游击队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为浙南武装斗争史写下了十分重要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