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乡原阳丞相之乡 贤相流芳百世 奸相遗臭万年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8-05
韦承庆(?~706年),字延休,思谦之子,以文字功夫见长,很受时人推崇,他自幼谦恭严谨,以特别孝敬继母而闻名乡里。二十岁中进士,补雍王府参军。王府文件信函全部由他起草,语言精警,文辞优美,名闻遐迩。后升迁为太子司仪郎。其劝谏表章令读者动容落泪。他为太子编写的《谕善箴》、《灵台赋》均被视为珍品,朝臣争相传诵。长寿中(693年)升迁凤阁舍人兼掌天官选事。他思维敏捷,辞如泉涌,即使涉及军国大事的文件,也是立马可待,下笔即成,从来不必先打草稿。政府许多材料上,都不乏对其赞扬之处。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三农”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人。他的谏书上反映贫民百姓苦不堪言的现状,有“千里有劳于馈粮,三农不惶于稼穑”的句子,意思是说:“不远千里探亲访友,最受宠的礼物是吃的东西,农村中从事耕种的农民纷纷逃荒保命,谁还有时间从事令人辛酸的农业?”这里的“三农”,即指“农村、农民、农业”,指疆域内农民阶层的生活处境及经济状况,是一个严重的“三农”问题。自天授(690年)始,三次掌管天官选事,又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担宰相之职,并依旧兼修国史;神农初(705年)被封为扶阳县第四等爵位,神农二年(706年)中宗又特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授职黄门侍郎,未任而逝。封赠秘书监,谥号“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