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雲泉 2018-08-05

作为学历史,我们觉得有必要认真读一读明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留下了很多故事。明史里有稀奇古怪的皇帝,有匪夷所思的案子,还有可泣可歌的文臣,以及个性使然的武将。所以说,明史值得一读。

当然,关于明朝的各种作品很多,也有各种解读,不过大多都是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讲故事也都是固定的观点。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最近翻看明朝武将史。发现明朝留下的名将其实挺多的。比如常遇春、徐达、蓝玉、傅友德、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袁崇焕等等。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当然,在众多的名将,我们一直认为戚继光是抗倭第一将。其实,俞大猷的无论是功绩、战功,还是个人能力,都不比戚继光差。既然俞大猷不比戚继光差,那么,我觉得下面这个人更不比戚继光差,甚至一定程度上,他才是抗倭第一名将,那就是李如松。

李如松是个典型的将二代,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梁。史书上说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成梁四十岁进入军队序列后屡建军功,不断升迁。万历六年,封为宁远伯。所以,虎父无犬子。李如松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事实上,李如松跟我们想象中的名将不一样,李如松不是什么善类,意思是他很狂。跟当年的周亚夫一样,周亚夫是坚持原则,因为原则而眼中差一点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进军营都要通报。而李成梁可能是自命不凡,而且出身将二代。

因为有家底,所以,李如松的人生很顺。他34岁就当上了山西总兵,38岁被任命为宣府总兵,镇守明朝四大要地之一。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优越的家底,加上顺利的人生,而且又是武将,所以,李如松很狂妄、特嚣张,好像天地之间都容不下。

据说他在当宣府总兵的时候,有一次巡抚大人过来,官比李如松大。李如松见巡抚大人也没放在眼里,直接坐到了人家旁边,照礼制,这是很犯上的,明朝以文制武,文官比武将地位高多了。所以就有人想让他坐到一边儿去,结果可想而知,李如松被激怒,一脚把凳子踹开,拉开架势要揍人。

当然,狂也是有资本的,这就跟周亚夫很像,周亚夫也很狂、原则性很强,周亚夫是有资本的,他三个月就平定了七王之乱,挽救了大汉王朝。那么,李如松呢?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而李如松也是一名军事天才。他智勇双全、顽强无畏,在所有的战斗中,他始终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

而李如松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抗倭。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后,执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地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明朝,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狂妄的丰臣秀吉甚至宣称“让自己的义子当中国的关白”。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调动了15万人,以倾国之力向朝鲜发起进攻。当时的朝鲜,武备废弛,“人不知兵二百馀年”,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在精心准备的日本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日军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面对即将亡国的绝境,朝鲜向明朝紧急求援。消息传来,明朝朝野震惊。经过短暂的争论,明神宗也就时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朝鲜,帮助他们抗击日本。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不过明朝第一次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援助,由于没有搞清楚状况,所以,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万历皇帝起用李如松。以东征提督的身份,统领蓟、辽、冀、川、浙等军队,约4万余人前往朝鲜。

李如松前往朝鲜之际,一方面假装派人与日倭主将小西行长虚与委蛇,谈判。另一方面则排除大军偷袭平壤的日军。结果小西行长还没在朦胧之中的时候。李如松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平壤大战随即展开。李如松这次不仅带来了大将军炮、佛郎机炮、虎蹲炮,全力轰击日军阵地。李如松还让部分士兵伪装成朝鲜军,潜伏在南面,故意示敌以弱。同时命令诸军留下东面不攻,给敌人留一个逃跑的缺口,扰乱敌人军心。

经过半日大战,明军打的日军纷纷抱头逃窜,中朝军士凯旋人城。平壤战斗共歼敌1万多名,俘虏不计其数,使日军闻风丧胆。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

总之,这一战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也奠定了他第一抗倭明军的地位。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平壤之战后明朝军队在碧蹄馆与日本军队又展开一场血战。碧蹄馆一战,3000明军与十倍的日军激战。日军企图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将这支孤军深入的明朝军队消灭,扳回一局。可惜,日本军队依然打错了算盘。

最后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又是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碧蹄馆大战是中日壬辰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震慑了日军,使其彻底丧失了与明军作战的信心。

最终李如松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汉城)三都,打出了大明王朝的赫赫声威。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最后丰臣秀吉不得不与明朝和谈。李如松挫败了丰臣秀吉征服明朝的计划,之后郁郁而终。而朝鲜之战后,李如松回国因功升官受封。

不过没几年,李如松却迎来了生命中最后一战。

公元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岁(一说49岁)。一代名将,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可能这是战神、英雄最好的归宿吧。

明朝抗倭第一名将不是戚继光,而是此人,三千人击败三万日本倭寇

而就是在同年,丰臣秀吉去世,这对冤家黄泉下大战吧。

纵观李如松的一生,他桀骜不顺,但有勇有谋,这怎能不是名将呢?所以,大明抗倭第一名将,李如松实至名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