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下乡办案,两人吃住都在大队部,只有一架木板床一条被子……

 贾律师 2018-08-05

忆青春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文字 │李立峰 

照片提供 │陈正明

单位 │重庆市检察院


图一:上世纪80年代初,重庆市检察院办公用房很少,干警就自己动手搭席棚办公室。


图二: 1979年11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一期干部培训班在南岸区举行。图为该期学员合影。


图三:1981年5月6日,最高检副检察长郗占元到重庆市检察院视察,对全体干警讲话。


图四:1983年,重庆市检察院在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的协助下,创建了重庆市检察院中专校,为培养全市检察干警业务能力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五:1997年6月19日,最高检副检察长梁国庆向时任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秦信联授印。


图六:1997年6月20日,重庆市检察院领导和全体干警举行挂牌仪式。


图七:1997年7月1日,在重庆大礼堂,检察干警参加重庆市民庆祝香港回归倒记时最后一秒。

岁月留痕

1979年3月,福建省顺昌县检察院恢复重建,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合署在一座木制二层的土坯楼房办公,而检察院就在楼下一间约三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里办公,当时的干警有十五人。图为该院恢复重建后首任检察长章英昭(前排中)与部分干警在院门口合影。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刚颁布,于1980年1月1日实施,图为该院副检察长张伍魁(读报者)与干警们在认真学习法律条文。

司法警察曾水明用铅字打字机正在打印法律文书。


文字、照片提供 │曾水明、黄品娟

单位 │福建省顺昌县检察院研究室


1982年秋,在全国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中,有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公社干部反映:溪兰大队出纳徐某仁有贪污公款的行为。线索移送检察院后,该院张伍魁副检察长就带法警曾水明到溪兰大队去查案。


那时溪兰大队不通车,没有公路,两人就顺着白龙泉电站边的小路,向大队部步行。二十余里的山路,他们走了三个小时。赶到溪兰大队部已是中午时分,他们顾不上吃午饭,就开展调查工作,向知情人了解情况,制作证人笔录,复制作帐凭证,收集相关证据,终于查清了大队出纳徐某仁(学历为大队里最高的初中生),在出售给南京步兵学院的小方料中,私自抬高价格、采取多收入不进帐,侵吞大队的公款12000余元的贪污大案。


在溪兰大队的下乡办案中,张伍魁副检察长与法警曾水明一住就是三天,吃住都是在大队部里。那时农村的住宿条件是,一架木板床,一床被子,两人是同睡合盖,没有蚊帐,任由蚊虫叮咬。吃饭是由大队干部安排到社员家中吃派饭,为了不给社员增添负担,他们俩就和大队的通信员搭伙做饭,那菜是死咸死咸的大头菜,一碗紫菜汤,就这样伴米饭咽下。法警曾水明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晚饭,有午餐肉罐头,那香味,至今难忘,现在他还再记得那肉罐头的香。曾水明更难忘的是,案件查办完在返回途中,已是傍晚时分,他疲困地边走边睡,为防止跌倒,路上只好用木棍夹在腋下,由张伍魁副检察长牵着送到家。


水乡送法人

1998年11月27日,江苏省金湖县检察院检察长周思民(左四)和该县涂沟镇党委书记何礼斌(左三)把检务公开手册送到广大渔民手中。

1998年12月5日,金湖县检察院检察长周思民(右)带领法纪检察科长丁兆宝(中)、政治部秘书伍华丽(左)在县烟草局门前接待群众上访。


文字、照片提供 │顾善俊  肖游龙

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检察院


1998年为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20周年,江苏省金湖县检察院与县纪委联合举办金湖县反腐倡廉成果展,展牌共有11块。有前言、惩腐篇、结束语等篇章,在县政府门前展出一个星期后,又在街头、湖区、机关单位门前展出。


上世纪90年代,金湖县交通不便加之全县三面环湖,水面较多,大部分乡村远离县城,不少群众上访告状十分困难。金湖县检察院严肃认真对待群众来访,在每个乡镇设立公民报告巡回接待站,坚持送法上门,变上访为下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1998年以来,该院巡回几十个乡镇,接待群众600余人次,被誉为“水乡送法人”。


该县涂沟镇紧靠高邮湖,广大渔民抓住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养鱼业。由于广大渔民长期在湖中生活,法律意识淡薄,时常发生矛盾纠纷,甚至有犯罪行为发生,给当地治安带来隐患。1998年11月27日,该院抓住渔民上岸的契机,由检察长周思民带领部分干警到该镇开展湖区巡回接待普法工作。


挂钩帮扶


文字、照片提供 │吴振涛

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检察院


广东省兴宁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为被帮扶村解决行路难、治水难、上学难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问题。图为1999年春节前,该院时任检察长唐振森到扶贫挂钩村了解帮扶情况,慰问贫困户。


喜迎回归


文字、照片提供 │赵春燕

单位 │河北省献县检察院


翻看21年前的这张照片,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1997年6月2日,我(前排左二)与其他23名干警在单位院内着装列队参加迎接香港回归万人环城长跑活动。


1997年是永载史册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自进入1997年,香港回归的脚步临近,人民群众企盼雪洗国耻、扬眉吐气的情绪日益高涨。献县人民检察院把香港回归作为舆论宣传中心,举办和参加各种活动喜迎回归,成为那一历史时期独特的风景。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一周年,二十一年献县检察院的变化也很巨大,当年的许多场景已不复存在,这张照片记录了历史,以此重温那一天天数着日子迎回归的燃情岁月,以志纪念。


街头普法


文字、照片提供 │陈杰

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


20年前的纪念形式,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那时候主要的宣传阵地是人流量大的街头,豆绿色的检察制服、黑板报上隽秀的粉笔字、粉色的展板成了宣传的标配。展台前围了许多推着凤凰自行车的群众。


峥嵘岁月

图为1999年9月四川省中江县检察院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


文字 │黄伟琳 

照片提供 │陈洪文

单位 │四川省中江县检察院


初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是四川省中江县检察院退休干部座谈会上,作为一名检察院的新人,我有幸接触了他们。老同志在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心情很是激动,对于时光流转,风华飞逝,不免一阵唏嘘感慨。被好奇心驱使的我,则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听这些老一辈检察官讲述他们过去的峥嵘岁月。


照片定格在1999年9月,简单陈列的桌椅,自裁自书的横幅,加上颇具年代气息的旧式检察服,这是中江县检察院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的现场。


没有空调,没有投影仪,甚至连一个正式的话筒都没有,一大群人挤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和如今的条件简直就是没法比。可就是这样,老同志回想那段记忆的时候,依旧笑意满满。


“我们那个时候啊,不夸张地说,人人积极地跟头蛮牛一样!发了疯地想往前冲,想干事,干好事,那个时候年轻,都想拼一把,不说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多大的贡献,最起码老了之后心里有个念想,能跟子孙后辈说说,就已经够了。”


老同志说完之后,很满足地抿了一口茶水,从他们的表情里,我知道他们这个小小的“私心”已经实现了。


与此同时,在这些老一辈检察官的带领下,中江县检察院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不断地进步与完善,成为了推动整个中江县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新老交替,老同志退休了,而我们这些整装待发的新人来到了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开始以这些前辈为榜样,继续践行着检察官职业精神,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钱罐子”中的法律监督

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检察院与中国农业银行鹿寨县支行联合召开会议,宣布在农业银行设立派驻检察室。

检察干警与银行人员在会上共同展示派驻检察室门牌。向”钱罐子“延伸法律监督触角的这一举措,获得众人热烈的掌声。

在派驻检察室宣布成立的这一天,检察干警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众人的见证下悬挂检察室门牌。


文字 │叶晶晶

照片提供 │刘革成

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检察院


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检察院在中国农业银行鹿寨县支行设立了派驻检察室,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了“钱罐子”中。当群众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可以就近到派驻检察室去寻求支持,热情友善、一身正气的检察干警会尽职尽责,依法为群众提供帮助。派驻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也是立足职能、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鹿寨县检察院因地制宜,通过派驻检察室的方式,开展对银行的监督工作,这一具有探索创新意义的举措赢得了当时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