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浙江省县管校聘,为何冰火两重天?

 jiangnany 2018-08-06

平台里很多浙江老师让我说说“县管校聘”,我害怕写命题作文,一直没动笔。今天翻看几个老师的留言,我被这一则触动了。


我们浙江这几天大张旗鼓“县管校聘”,让大家见证了“对一线教师,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教代会现场,台上待聘老师的演讲“声泪俱下”,台下教工代表们,兔死狐悲,一样“啜泣连连”。这样的身心打击,剜的岂只是老师的血肉,更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对于县管校聘,行政和民间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老师的涕泪连连,一边则是官方的捷报频仍。浙江教育报在《打破“铁饭碗”,浙江“县管校聘”改革这一年》一文中,高唱赞歌。据该文统计,浙江省有33个试点地区,涉及926所学校,跨校竞聘上岗教师达1355名,组织调剂上岗53名,解除聘任合同155名……


我们不要把上述内容仅仅看成是冷冰冰的数字,须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可能影响几百个孩子。


所以,有必要对这项试点进行深入探讨和辨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为何要要搞县管校聘?


对于任何一个新现象,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而要尝试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看这项举措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我们个人的实际影响,然后发挥其正面作用并把对个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为何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县管校聘改革?原因有二。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备是关键。


如何配备师资呢?目前的做法是,通过集团化办学,小范围的流通师资;通过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大面积地化解师资配备的矛盾。两相比较,后者显然是治本。


二是解决教师轮岗的体制性障碍。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每一位在编老师都是“学校人”。在轮岗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人事档案、编制、职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个人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这些成本构成了教师校际轮岗的体制性障碍。


其破解之策就要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一旦教师变成了系统人,在一个县域系统内教师就可以自由调配,这就为县域统筹配置师资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顺利推进教师校际轮岗,破除了体制性障碍。


从教育部门政策预期来说,希望达到两点,一是打破教师铁饭碗,有效激发教师活力。二是优化县域内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果这两大任务能够完成,那就一揽子解决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难题,也部分破解了城市的学区房、择校热等顽疾。


第二,县管校聘如何操作?


根据浙江省目前的试点情况。“县管校聘”的操作模式大同小异。一般是教师全员竞聘上岗的方式,竞聘上岗有三轮机会:校内竞聘、学区竞聘和跨学区竞聘。


第一轮,“校内竞聘”。教师提出申请,学校组织竞聘小组进行资格审查,量化打分,按照分数排列,低分人员校内竞聘落聘。 


第二轮,“学区竞聘”。各校首轮落聘人员,去学区内其他有岗位的学校应聘,同样是量化打分,高低分排列,低分人员落聘。


第三轮,“县域内竞聘”。前两轮落聘者,参加县域内有岗位学校,大多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竞聘,这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第三轮仍然落聘的人员,包括不参加竞聘的,不服从统筹安排的,将被组织待(顶)岗培训。经培训和考核仍不能上岗的,再按程序进入解聘程序。


按照程序进入解聘程序”,这句话看起来轻飘飘的,但这是要人老命啊。要知道现在延迟退休,男女教师都要干到60多岁。老胳膊老腿的,到了更年期、老年期,一般都会精力不够,思维跟不上了,但知识更新如此之快,教育强度不减反增,这些老弱病残,一般都会被淘汰。无论是一轮二轮三轮,千万轮也没有用,基本没有人聘任。


如果经过待岗,老人家还没人要怎么办?是不是要赶在他们临退休之际,把这些老家伙赶出教师队伍?


另外一点就是,教师的职业病非常严重,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基本上就会被排除在聘用之外,一旦因病落聘,怎么办?


过去老师耗费身体在教育上,今天很可能老师会因为自己当初的傻付出代价,这太不公平了。谁都有可能生病,谁都有可能会被解聘,这些老师如何得到妥善安置,都需要更人性化的制度保障。


就这三轮竞聘来说,也有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是“竞聘小组”怎么来的?也就是给别的老师量化打分的人选怎么来的?凭什么?浙江一些学校直接规定,这些人都是免检产品,直接被聘任,然后给别人打分。有的竞聘小组人员有10多人,这10多人明显挤压了其他人的聘任机会。


其次,全员竞聘,按照道理来说,包括校长,所有人都要竞聘,但这些领导要布置任务,组织竞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会互相关照,统一思想,要知道我们经常要统一思想的。


这样一来,领导层又蚕食了很多岗位,看上去那么多的岗位,其实一旦竞聘起来,岗位还是蛮紧张的。


最后,学校会不会因此清除异己分子。当大家都是同等竞争的时候,只要你被几个人针对,基本上你就玩完了。我虽然不敢肯定,但至少有这种可能。


比如有学校有老师想要调动,当然不会参加校内竞聘,学校干脆就把第一轮落聘名额分配给他们了。


看上去没什么毛病,但是不是太无情,残忍了?因为这个老师很可能会被不想去的学校捞走,这虽不能算是一种惩罚,但至少是不近人情,失去了教育者的悲悯之心。


有一个老师跟我说:“我们是一所中学,7月份进行竞聘上岗。学校现有30个班级,校长、副校长等行政人员24个岗位,直接占去核定编制近五分之一,多名骨干老师竞聘档案管理员岗位,而埋头教学的一线老师是在哭泣呜咽中读完竞聘演讲,下面很多老师则是声泪俱下,最后有11名教师被分流到他校……


何其可悲,何等惨烈!


第三,县管校聘有那些利弊?


县管校聘的初衷肯定是英明的,这毋庸置疑,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也不能不予以关注。


有老师说,政策最初都是先进的,动机和出发点都是好的,想的也是长远的,如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原本想象多美好,打破教师的大锅饭,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但到了最后,原本向一线教师倾斜的绩效工资,很多地方变成了按职务和职称高低分配的福利,导致工作量巨大的青年教师极为不满。那么,现在原本促进教育均衡的县管校聘,会不会让一线教师变为案板上的鱼肉?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师的这个担心并非多余。县管校聘在执行过程中的一大波操作,简直是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任何一个牛逼老师,经历这样的阵势,也都会胆战心惊,两股战战,汗下如浆。


县管校聘积极的一面,前文已有不再赘述。现在就执行中出现的情况说说它的弊端。


首先,有可能破坏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与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密切相关,这个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学校取得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


但县管校聘使得学校教育生态发生了急剧变化。老师朝不保夕,谁还安心呵护一所学校的文化,先自保再说吧。


有老师留言:“我们学校今年实行县管校聘,一半教师出去到其他学校任教,最终落聘的都是老教师,一团和气的学校搞得天翻地覆,乌烟瘴气。校长成了众矢之的,成天被老师追着骂,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可悲教师老了变成无用了。


由于学校竞聘在校内进行,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之间,很难形成互信,从而毒化了校园的人际生态。


还有学校更加可悲,在全校老师第一轮竞聘完成之后,学校竟然给出数量不合格的人数,让剩下的老师相互投票。


试问,这样的情况之下投票,还有公正可言吗?这完全是让老师狗咬狗,激发人性中的恶。有些学校是让老师打ABC,隐蔽一点,但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我写到这里,非常难过。如果老师没有了安全感,怎么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命的安全感,并且踏踏实实地教书呢?


老师成为系统人,但系统是一个什么鬼东西。老师不再是单位人,那么老师对单位还会有向心力吗?


老师今天在这所学校,明天可能就在那个学校,老师还会以校为家吗?如果教师没有安全感、归宿感,那就很难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还怎么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地教书育人?


教育是一项心灵事业,需要长时间的默默耕耘,相信种子,相信泥土,相信岁月的剪裁,如果老师都是打短工的,他们还会孜孜不倦地静待花开吗?


其次,有可能拉大教育水平差距。


教师竞聘说起来有三轮,事实上真刀真枪的就是第一轮,第一轮一旦落聘,第二、第三轮还有谁要你呢?作为一个老师,都是被自己单位踢出来的,别的学校还抢着要,这不是有病吗?


所以最终这些落聘的老师如果有人要,肯定就是薄弱的、僻远的农村学校,鸡不生蛋的地方,没有人愿去的地方。而这样的学校一旦接受了大批的落聘老师,师资水平会不会更差?而那些原本的好学校,因为剔除了这些落聘的老师,师资会不会变得更强大?


这样弄下来,我觉得人员调配应该是整齐了,师资水平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强校会更强,弱校会更弱,学校的差距会拉得更大,教育发展水平会更不均衡。


据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相关人员称:“浙江省始终坚持均衡配置的政策导向,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空编、空岗学校流动,避免把编制和高级岗位、优秀师资集中配置在少数几个学校。


但事实究竟如何,还很难说。比如如何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


提高这些老师的待遇,优秀教师根本不在乎。就算他们在乎,去了,享受特殊待遇,会不会引发农村优秀老师的不满?老师是知识分子,而且极为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他们在那里干,但会不会想着长期在农村干下去?如果干得好,人家舍不得放他们走,而他们想要早回城去,他们还会不会认真干?


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空编、空岗学校流动,我觉得这倒是可能的。因为没有岗位和编制,部分老师被迫要转换学校。


但我想问,这些优质学校之所以超编超岗,是怎么产生的?不就是过去教育部门人为调动的结果?现在要把这些关系户分流走,何其难也。说不定最终被分流出的都是一些老实人,没关系的人,或者是所谓不听话的人。


最后,有可能产生权力滥用的问题。


由于校内竞聘是最重要的一环,那么这一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是组织者将拥有巨大的权力。


而且所谓的轮岗分流基本上都是强制的,但强扭的瓜不甜,教育又是一个良心活,那就更加在乎人的内驱力。强制分流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一旦有强制,就会有权力。分流谁不分流谁,这就是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本来校长的权力就够大的了。最近Me  too爆出杭州某校长就有这个癖好,而且该校长转战过多所学校,一旦举报是实锤,那祸害面就更大了。


过去校长只是承诺给好处,女老师如果不想好处,还能够清白自守。但现在不听话,就要强制分流,或者直接砸饭碗,我估计很多女教师都会掂量掂量,这多么恐怖。


于是有教师网友说,县管校聘,将会带给校长无限性福!这虽然夸大其词,但也不能不防。毕竟我们经历了那么多,连狂犬病的疫苗都能造假,还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


试点之后,全国还会有很多县市即将推行县管校聘,但广大一线教师似乎对这项改革并不看好,官方和民间评价如此截然相反,值得深思。


一项好政策一定要让人民有获得感,至少不能让人产生恐慌。所以县管校聘还要不断细化,校聘清楚了,但县管呢?县里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县管”与“校聘”各自的权限和职责一定要界定清楚,尽量形成一种权力的制衡。老师们的申诉渠道不宜对县级申诉,而应该是向上一级申诉,使得被纠编的可能性加大,以保障老师可怜的合法权益。


当然如果我们老师坚持终身学习,自身素质过硬,是绝对的品牌教师,相信学校还是会把你当做手心里的宝,不管怎么聘都没问题,到哪都有饭吃,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天地在我心,世界任我行。


但普通老师的心理不可能如此强大。亲爱的同仁,让自己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另外我还有一个担忧,县管校聘之后,教师职业吸引力会不会再次下降,男性从业者或许会更加变少,教师招聘也会遭遇更强的寒冬。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倘若一项好政策不断被异化,县管校聘变成末位淘汰,末位淘汰变成了领导使坏,甚至多数人暴政,选拔落后分子……被损害的将不只是教师的热情,还有我们孩子宝贵的未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愿每一个善良的老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