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在

 关陇之 2018-08-06


美在生命,

美在生活。



一位书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这是我想过的日子》。在“当当网”下了单,上周五,恰好书到。于是,又有了一个平静而充实的周末。


这本书,讲述了发现日常生活之美的故事。乡下老房子里的慢生活,种豆种瓜,认真地采茶泡茶,投入感情地做一顿晚餐。听鸟鸣虫叫,观细细密密的雨滴,用油画画出家乡村庄的美景。


在喧嚣的环境和浮躁的心态下,十几个陌生人,追寻自己想要过的日子,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高晓松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但诗意,从来就不仅仅在于远方。只是,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对远方的风景趋之若鹜,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了。


而这本书,却展现了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书中的他们做电影、养蚕、作诗、制茶、画画、养犬、设计家具、乡居生活……每个人都在安静地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把生活过成想象中的样子,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当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时,每个人,都可以安静地过着想过的日子。



“我在乡下有一座房子。有一天,来了一位朋友到乡下做客,我们坐在星空下吃土鸡煲,灯色昏黄,小虫子在头上飞,一只蚊子落在装啤酒的杯子里……”


伏天的日午。窗外骄阳似火,而我在书房读着《这是我想过的日子》,读到这段对村庄生活的记录,内心却像一口古井,清静无比。


在这本书里,日常生活,就是美好,就是艺术,缓慢,从容不迫,恬淡而又丰富。


比如书中对塘栖的蚕农做清水丝棉的记录。从烧茧,洗茧,剥茧,拉绵兜,到最后晾干的过程,都营造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美感。



比如手工炒茶的记录。从鲜叶,萎凋,杀青,理条,揉捻,烘干,到最后的提香。制作好的茶叶,细致轻薄的边缘,透露着呼吸感。让人忍不住屏气凝神,想要慢慢拿起,端看。


每个人都是生活家。他们研究住居,研究家具,琢磨器物,琢磨花鸟虫鱼……这样的生活是民间的,日常的,同时也是艺术的、美的、有意味的。


美在生活的细节里,一旦全身心投入,看似无意义的细微之事,也会被放大成一种巨大的幸福,一种浑然天成的乐趣。



其实,美在,一直都在。



美在四季。“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是暮春时节的伤春之美;“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这是夏木阴阴的幽暗阴凉之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秋日山野清澄宁静之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又是一幅倪瓒山水画般苍茫寒冬、犬吠人归的淡泊悠远之美。


美在瞬间。很多时候,人生是活在无数个瞬间。


阳光很淡,风很凉,树荫成群,很美。紫薇在你视线内蓦然开花,让你一下心情愉悦,很美。夕阳之下,散步的人们悠闲轻松的样子,你会觉得安详,也觉得美。



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中,令他觉得美好、有趣的,都是细碎的琐事。


“夏日里,披着头,光着脚,自己撑着凉伞遮太阳,看壮汉一边唱吴歌、一边踏桔槔。水一下子汹涌而上,仿佛翻银滚雪。不亦快哉!”


“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


寻常日子里,一声问侯,一串笑声,一个眼神,一次邂逅……这些,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瞬间。但也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部分,给你幸福,给你美好,给你温暖。



世界如此之美,为什么会我们感觉不到呢?



因为过度的物欲,遮蔽了我们的心性。我们变得如此急躁、焦虑、厌倦,生活中充斥着粗鄙与乏味。


匆匆忙忙之中,在野心、欲望、情绪的驱赶下,我们的生活,正变得像克里希拉穆说的那样:“我们通过一些考试,找到一份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就越活越像一部机器。”


我们越活越像机器,快速地运转着。


与他人攀比财富、地位、名声等,很怕落后。我们的心里,塞满了得失,麻木了美丑。失去了对于审美的感知力,又何谈感受生活之美呢?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作家蒋勋说:


“我怕自己衰老,老到不会为‘美’落泪。”


不会为美落泪,就是失去了对于生活的感知力。


一个人的衰老,是从丢失审美的感知力开始的。当我们对清风明月不再心动,对一蔬一饭不再热爱,对一朝一暮不再珍重,越来越浮躁消沉,失去对美的欣赏能力的一刹那,人,便老了。



日本俳句大师有一句:


“我的竹斗笠之上,扑通,一朵山茶飘落。”



短短一个意境,一朵山茶的飘落,在现代紧绷的生活中,是生活琐事,不曾被人们拾起的一景,却被他们视为生活的恩赐。


当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细节中,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那条精神纽带,我们的内心,是不是也就会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呢?


因为,心柔和了,不再僵硬,不再指责和抱怨,所以最平常的景物,也难掩内心的喜悦。每一个路过之人,毫无陌生之感,唯有相逢的喜悦。



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不必厌恶眼前的苟且,也不必把诗意与美寄托在远方。殊不知,远方是远方人的苟且,他们也把诗意与美,寄托在我们所在的地方。



只要放慢生活的脚步,放松紧张的身心,走在花开无声的阳光里,就会看到藏在缝隙里的那些美好,生活就可以回归于美,回归于善,到达明净。



老子曾说,“能婴儿乎?”人若能像婴儿一样,以天真自由的心灵对待生命,实在是一件幸福之至的事。


注重内在的生活,倾听内心的声音,无论年轻还是苍老,都是如此,关键是我们听不听从内心的召唤。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重视生命本身的乐趣。摆脱外在对于生命的羁绊,也就是拥抱生命,热爱生命,充分享受生命。


人们都说,城市的匆忙让人焦灼。其实,罪不在城市,罪在我们的内心,是名利,是得失,是我们对欲望过分的追逐,让我们变得粗鄙、无趣。


汪曾祺说:


“生活,是很好玩的。”



把寻常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靠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一颗从琐细生活里发现美的双眼,发现诗意的心。


美在生命本身,美在生活本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