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行书,“五体书”中最实用的一种书体,它最能活泼地表现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 想要写好行书却并不容易,既要注意字间笔画的连贯流畅,又要把握邻字之间的相互呼应,更要懂得灵活地让字形收放自如,字距疏密有度,字径大小相济。 这些都需要在漫长的练习中去慢慢揣摩。 好行书就如同绿雪诗意般的生活,内里能把握稍纵即敛,放纵是克制的放纵,灵逸飒爽,缠绵之中又点染有余。 这么形容或许有些缥缈,但你只要知道一种字有它独有的韵味,能够区别于其他字的魅力。 唐伯虎的行书 曾听人说:楷书欧阳询,行书唐伯虎。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周星驰饰唐伯虎 我们对于唐伯虎的了解大都来自影视作品,其中星爷的经典作品《唐伯虎点秋香》不少人肯定都知道。 唐寅《风竹图》节选 唐伯虎的书法虽比不上绘画、诗文出名,但好在他天分极高。 唐寅《自书诗三首卷》 他主要是学赵孟頫,并受李北海影响,整体风格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但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唐寅《桃花庵歌》 也只有苏州的山山水水好环境,才培养得出唐伯虎与众不同的灵魂,深藏的灵动、敏感、孤独。 唐伯虎的落花诗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下唐伯虎的《落花诗册》选字古诗行书字帖。 《落花诗》本是应和沈周之作,30首诗全部以“落花”为题材。读来不比林黛玉的《葬花吟》逊色,情到深处,一位翩翩公子细腻的情感跃然纸上。 临唐寅《落花诗册》 唐伯虎写这首诗的书法,温婉流丽,通篇无一笔写懈怠,如风行水上一任自然。 关于落花诗的佳话 《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落花诗册欣赏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一 唐伯虎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二 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馆。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三 从中不难看出,字的结体都比较工整,大多是每字独立,很少有连笔牵丝。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四 整幅《落花诗》都以用笔厚重的行楷书写而来。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五 作品中单字重心下移,尤其是最后收笔为竖的汉字,大多被压缩了,从而显现出一种重心下移,结体略扁的模样。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六 这种用笔方法,显然是受到了赵孟頫书法的影响。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七 柔中带刚,娟秀中见劲峭的特点尤为突出。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八 这种特点,不能一概强归入赵孟頫流派中去,毕竟中国古代书法中具有这种特点的书家还是很多的。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九 但这种线条飘逸而灵活的姿态是中国古代传统书法继承二王风韵的重要表现。 实际上,赵孟頫在元代书坛,高举“复古”大旗,其书法、绘画多承魏晋法度。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十 一个人书写风格的发展,对比个人性格的变化来说,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的。 ![]() 苏博版本落花诗 节选十一 苏博所藏《落花诗》展现了唐伯虎早期书法风格,当中所流露出年轻时的骄傲与狂放,在用笔细节上都能体现出来。笔画出锋过于锐利,缺少平和的质感;勾法随意,未经细致的调锋运笔。 ![]() 辽博版本落花诗藏本 辽博所藏《落花诗》则是唐伯虎晚期的作品。虽然内容变化不大,但在书写风格上人们发现了他30岁以后心态的转变。 辽博版本落花诗藏本 此作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 ![]()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局部) 两个版本的变化之所以会这么大,与他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局部) 29岁经历了“科场舞弊案”的摧残,跟着又经历过家人的先后离世,夫妻关系不和睦,宁王朱宸濠叛乱风波,也被困顿生活折磨得一贫如洗。 ![]()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局部) 在种种全然不得志的生活中,唐伯虎那原本因为仕途功名而被压制的豪迈洒脱的个性,便无拘无束地发展起来。 ![]() 中国美术馆藏本(局部) 饮酒狎妓、书画自娱的心态,正是他书法突飞猛进的最好催化剂。气韵连贯的行书,用笔连绵不绝的豪迈,则是他真性情的写照。 ![]() 中国美术馆藏本(局部) 回过来看现代,其实文字这种艺术,也总在漫长的光阴流转里,被岁月洪流裹挟着向前,即便寂寞,却也留下了。 喜欢练字的小伙伴大概也是被文字的这种魅力不知不觉吸引而来。 ![]() 《唐六如平康巷陌帖》 人啊,都是靠着回忆过活的。每一份书写记录下的心情都也是对过往最有感触的一点眷恋吧。 正如唐伯虎在书写中寄托的情愫一样,独特而又深刻。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