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使命前行的家族,生来就是苗族文化的守望者

 程穆泽 2018-08-06







在修文县一个汉族村寨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村里唯一的苗族人家——迁自黔东南苗乡的今旦、杨美桃夫妇,要求他们的四个孩子在每顿饭前必须说三句苗语才能端碗。


那时没有人想到,几十年后,这一家人在苗学研究领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 父辈的旗帜

汉语中有了“苗族史诗”一词


上世纪50年代,今旦在北京求学。在中央民族大学马学良教授的带领下,今旦和几名黔东南籍同学开始着手苗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工作,搜集内容包括苗族古歌、情歌、酒歌、传说、巫词等约计30万字。


没想到,这一搜集整理就是长达30年之久。1983年,马学良和今旦共同署名的《苗族史诗》汉文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印刷7500册,很快销售一空。如今,这部书已成收藏绝版。


今旦,也是最早提出“苗族史诗”汉译名的学者。


1956年7月12日,今旦(左2)在镇远芽溪调查苗族文化。


 2 志愿的传承

为完善《苗族史诗》继续前行


“继尾发了怒,继尾飞走了,飞到半山谷,找虫吃去了”,虽然不解其意,还在咿呀学语时的吴一文依然时常将这几句苗族古歌挂在嘴边,古歌中那些“继尾鸟孵化十二个蛋”的故事裹着奇幻的色彩贯穿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的童年。


吴一文的祖父、外祖母是当地著名歌手,母亲和几位叔父、舅父深谙苗族古歌,父亲60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进行苗族古歌的研究工作,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给了吴一文坚实的民族志观察和史诗理论的基奠。


为研究苗族古歌及其文化,20多年来,吴一文坚持每年到苗乡做至少三四次田野调查。连续15个春节,他都在苗乡、在歌海中度过。


吴一文的三姐吴一方,也如同他一样,投身到苗族文化的研究中来。


父亲走的这条路,姐弟二人背上行囊,继续前行。


吴一文(左)在剑河县大稿午采访苗族史诗歌手吴福你(中),右为今旦先生。



 3 跨国界合作

成就《苗族史诗》苗、汉、英三语版


马学良和今旦的《苗族史诗》(1983),出版比较早,没有苗文。后来出版了几个版本的《苗族古歌》大多是苗汉文和国际音标对照版。


内容来源:三苗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