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风情1)点煤油灯捉蟛蜞 (2009-09-01 10:48:00) 50年代的一个夏天…… 点煤油灯捉蟛蜞 一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郊区点灯还用煤油(俗称火油、洋油)。说到点煤油灯,想起小时候捉蟛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浦东海滨农田还是井字格局,南北东西开挖沟渠,直接通黄浦、长江,进排水畅通无阻。农民们在沟的两旁,都种上细密的芦苇,以防沟岸塌方。 芦苇又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造纸材料、烧饭柴火,芦叶可包粽子,芦管内衣是上好的笛膜,芦根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芦篾还可以扎各种各样的风筝;秋风中摇曵的芦花,可扎掸帚扫把,还可以做芦花蒲鞋,冬天穿在脚上是很暖和的。 春天里,芦根长出尖尖的紫红色的芦笋。秋冬季节,芦花在凉风中摇曵。盛夏的夜晚,则是头顶满天眨眼的星星,寂静幽暗的旷野,到处都有萤火虫飘飞。 每当雷雨之夜,,人们趁雷雨停息之际,去沟渠边,或海边滩涂上,抓捕那横行无忌的蟛蜞。 黑夜里抓蟛蜞,须点一盏煤油灯。用马口铁皮拗成船篷形灯罩,钉在一块长方形小方木板上;再用墨水瓶做一盏小媒油灯,这灯就点燃在船篷形灯罩里面;灯罩的一头须堵塞,让光只照正前方。 雨后的夏夜,蟛蜞们耐不住洞里闷热,大大小小、红红绿绿,倾巢而出,乘凉觅食。人们在灯光照亮下,用双手捧起满地堆积的蟛蜞,朝竹篓、麻袋铅桶或别的什麽家什里扔,好像根本不害怕蟛蜞那一对螯人的钳。 其实,人们也有害怕的东西,那是蛇。因为蛇们也趁夜晚出动,捕捉昆虫、田鼠或蛙们,而盘踞在牠喜欢盘踞的地方。人若不小心,侵犯了牠的领地,那末牠就会很讨厌地咬你一口,随后避开人再换一个地方,从新布阵盘踞。而那灯光照亮处,按理你能看清有无蛇们。行进中的蛇是不咬人的,只有当牠停止行进,并且缩起身子,蛇头对准你的时候,你就有危险了。还听说火赤练蛇是喜欢火的,会朝灯火扑来。可是只听说,没人遇到过扑火的蛇。 那蟛蜞们,乍见灯光,并不惊慌,竖起一对小眼睛,叉起两付大钳等待着,由人用双手捕捞。不消半个小时,你便可装满你所带的家什。 抓蟛蜞不是为饱口福,大多捣碎了喂鸭子、喂猪;也为灭害。蟛蜞与田鼠成群结队践害庄稼,在田里打洞作窝,会造成水田漏水而枯死稻谷。 但,与其说抓蟛蜞是为了保护庄稼,还不如说是现代人业余的消遣。不管怎麽说,夏夜里抓蟛蜞,真够刺激的! 这图片上的蟛蜞太小了,看上去没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