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曾经帮过的人,也许成了最恨你的人

 大漠胡杨968 2018-08-06


不忍卒读的这些文字,直直地戳痛人心:


6月14日,中科院研究生谢雕宴请从重庆来的高中同学周凯旋,就餐前俩人亲密合影,入座后,周凯旋突然起身,将一把长刀插进毫无防备的谢雕的胸口,谢雕惊惧之下双手捂胸,周凯旋随即上前对准他颈窝再刺一刀,谢雕倒在了血泊中。


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倒在眼前,周凯旋并未心软,他继续冲上前,对准谢雕背部连刺了四刀,刀刀穿心,刀刀致命。


然后,周凯旋退回到座位上,餐厅监控拍下了他举手欢庆的画面。


周凯旋第二次冲上去刺杀谢雕时,尚未咽气的谢雕是眼睁睁看着老同学持刀向自己冲上来的,倒在血泊中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的疑惑、绝望与恐惧啊......


为了请周凯旋吃饭,谢雕头一天就计划要找一家像样的餐厅,被周拒绝了。善良的谢雕哪里知道,早有杀人预谋的周凯旋,是因为害怕带刀过地铁安检会引起自己的警觉,才再三坚持就在学校附近找饭馆吃饭的。


性格怪僻、人缘很差的周凯旋早就和许多同学、朋友断了联系,很多人也不喜欢他,只有谢雕一直在鼓励他,甚至想帮他在北京找一份工作。


事后很多人说,谢雕不该这么善良,如果他不对周这么好,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说什么都晚了。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就此消逝了,而且注定死不瞑目。



不可回避和否认的是,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谢雕的影子。


这个影子的基本特征:与人为善,对人好,对所有人好。


为人热忱善良,能力范围内能帮到别人的义不容辞,帮不到的也要竭尽全力,有时尽了全力还不够,甚至还要搭上自己的脸面和人情,婉转求人托人去帮。尤其在他人落魄时,我们恨不得一颗红心捧出来全身力气使上去......


但是,然而,最后受伤最深的,往往就是这些善良的好人们。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她曾帮过一个人,那之后没多久,她和那个人在路上劈头一碰,对方竟像不认识她似的,面无表情飘然而去。这件事让她受了很大的刺激,我安慰她说没准那个人当时没看到她或正在不好的状态里,但这些安慰显然无法令她释怀,甚至从对那个人的气愤疑惑发展到对自己的反省与自责:是我哪儿做得不妥吗?


做好人,做到如此纠结痛苦,真是凭添烦恼。


不知多少人赌咒发誓,再也不当老好人了。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好人们失望、困惑、愤怒,最后用冷漠把自己彻底包裹起来,不肯轻易付出真心......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指责一个人的冷漠,却从未想过,人不是生下来就冷漠或者说突然间变冷漠的,从热到冷之间,这个人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


在多年的咨询经历中我有一个规律性的发现,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是好人,是为了别人可以付出一切,为了别人可以委屈自己的人,简而言之,在他们心里,别人永远比自己更重要。


有这些性格特点的人,在各种关系中几乎都是迎合的、讨好的,总是把别人的需要、看法和评价摆在首位,惟独忽略的人,是自己。



他最初来咨询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外表帅气、儒雅斯文,说话轻声细语,言谈举止间有一种害怕惊着谁似的彬彬有礼。


他的开场白:其实我一切都好,没什么事情,就是想找人说说话。


越是如此开场的人,越令人警觉。


相比那些一见咨询师就蹩着眉头抱怨诉苦的人,这样的来访者,往往更隐忍压抑,这份隐忍压抑,可能恰恰是问题所在。


起初他表现得很平和,叙述自己的事情时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冷静又客观。


他是一点一点逐渐有了更多的表达的,我理解他的小心谨慎,就像是对咨询师的一种观察与试探,他要确保我能够接住他,能够真正理解他、允许他表达更多真实的时候,才会袒露更多。


他的袒露让我发现,这个外表平和斯文的男人,内心隐藏着一座火山,这座火山压抑太久,已到了临界点,不等人点火,先自燃了。


半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他气得够呛,这也是他决定来咨询的原因。


他有一个发小,从小到大俩人关系非常好,各自结婚生子后,俩人太太的关系却不太好,经常互相攀比贬损。女人之间倘若合不来,最影响男人之间的友谊,但他俩不约而同选择了无视与忽略。


半年前,发小出车祸,负全责,而且自己还受伤住院了,家里孩子小,父母年事已高,发小太太哭着求他帮忙,说日子一团混乱,她一个女人实在不知如何应对。他自然一口应承(其实不用她求,他也会义不容辞帮忙),跑前跑后的奔波,把发小家一应琐碎事情都当作自家的事情去打理,用旁人的话说“亲兄弟都做不到的尽心尽力”,为了帮助发小一家,他没少受自家人的埋怨,埋怨他在发小身上付出的精力太多,自家的事情倒管得少了。


很多时候,他和妻子生气闹别扭,都跟发小家的事有关。



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和发小的关系,在经历了最困难最严峻的考验之后,却日益冷淡疏远起来。彼此的关系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淡的,从哪一件事情、哪一个眼神、哪一句话开始的,他已记不清了。


不知多少人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在你自以为为别人付出了很多,为别人掏心掏肝、以为彼此的关系会更好的时候,对方心里已经静悄悄地在和你疏远,在排斥你,和你划清界限,而且没有任何具体的原因和说法。因为无法明说,所以也无法交流,关系就从别扭到疏远再到中断。


他只能从某些朋友那儿传来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但这更把他气得要死,发小妻子到处跟人说他的坏话,说他当初还不是有私心有所图,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攻击他的人在暗处,他没法去辩解去对质,没法冲发小发作。偶尔见面,他和发小表面上一如既往,甚至更显亲热客气,但彼此心知肚明,好朋友一旦开始客气起来,就比一般人还要生分了。


因为发小的事情,又勾起他别的不愉快的回忆,他很纳闷自己不光对发小,对其他人也很友好,一向与人为善,凡事为他人考虑,能帮则帮,却总在关系中屡屡受挫,不但不被人感恩,很多时候还要被人恶意中伤。


他说:别人就算了,发小这件事对我的打击最大,我不敢再对谁好,也不想跟谁走太近了,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很虚伪。


一段时间的咨询里,他总是在抱怨,总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我都静静地听着。


有一天他突然问我:您怎么从来都不劝我呢?


我:你希望我劝你什么?


他:像其他人那样,劝我想开点,不要生气,不要计较啊。


我看着他笑了。


他也笑了:您要真那样劝我,可能我会很反感的。


我当然不会劝他。他必须要过失望与愤怒这一关,一个人只有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并且这个情绪被人看到了、允许了、接纳了,才能真正的释然。


而且我特别理解他的失望与愤怒,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一个人全心全意不求回报地做了好人,不仅没得到好报,还要遭遇无中生有的猜忌与中伤。


很多人在现实中遭遇过同样的失望与愤怒,惟一能够安慰这个愤怒的,是一个叫萨克雷的英国作家说过的话:一个人身受大恩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为了顾及自己的体面,他一定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必须要证实对方的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必须证明帮过自己的人是坏的,才能过自己良心那一关。



等他的怨气发泄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呈现出了一些伤感,他开始想去探索,为什么和发小的关系会演变成这样。


我请他把自己放在发小的位置上,去感受发小的感受。


他刚一开始假设就有些受不了:不行不行,我几乎不求人的。我要是像他那样,决不会轻易麻烦朋友。


我问他求人是什么感觉,他说:很复杂,有点提心吊胆,有点害怕,万一被对方拒绝,又有点难堪,就怕会被人看不起。


我:被人看不起?


他:开口求人,显得自己挺无能的。


我:也许,这也是你发小的感觉?


他当即怔住:我突然想到,我对他那么好,会不会他心里其实是很不舒服的,就是我那样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也许会让他心里有负担,会觉得欠我的,而且无以为报?


我:你们的关系如今很微妙了,你后悔过当初去帮他吗?


他马上摇头:没有后悔过。


我:如果时光倒流回去,你可以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去帮他吗?


他的眼圈慢慢泛红:会的,我还会的。


沉默了一会儿,他说:我这个情况,如果换作是您,您会怎样?


我想了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可能也会和你一样生气,但是要分情况。如果我去帮一个人,是有目的有期待的,比如期待对方给我某种回报或利益,或者我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去帮的,对方要那样对我,我可能会非常失望,非常愤怒;如果我去帮一个人,是发自真心的,是我自己的选择,那对方会怎样我可能不会太计较。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再来一次,你还是会选择去帮他。


他眼睛一亮:对,您说得太对了,哎呀,我心里舒服多了。我就是发自内心去帮他的,没有任何私心,也没有期待他给我什么回报。



这就是人性啊,人性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


当别人处于低谷或落魄的时候,无论你有多么着急,心怀多么大的善意,也要注意分寸和界限,不能仅凭一腔热情一头扑进去。有时候你越是用力,越容易被对方解读为你在怜悯,在炫耀。


因为你的好,映衬了对方的不好。


你的付出,映衬了对方的无助与弱小。


尤其对方认定你不如他,他应该比你优越的时候。


对方可能会因为接受了你的帮助而自卑,而萌生羞耻心。


什么时候恨上你这个好人的,可能连对方自己都不知道。


在帮人这件事情上,我比较欣赏的心态是:别人帮过我,我会永远记住;我帮过别人,最好把它忘掉。


他是个执拗的人,再三问我接下来和发小的关系怎么相处比较好。


一般咨询是不给建议的,实在被他逼急了,我半开玩笑地说:要不你也找一件事情,也去请他帮忙吧。





作者 | 王玺:女,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十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喜欢写作,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北京《科学新生活周刊》心理栏目、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