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战东圈子:一个营的八路如何从日军步坦轮番攻击下破围而出

 源来花开401 2018-08-06

至少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坦克还是能大逞淫威的。

“二战中的日军坦克”,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词时会将其与“不堪一击”相联系。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确实,无论是在诺门罕的戈壁荒漠还是南洋战场的热带丛林,日军坦克几乎都是被BT-7、M3等盟军坦克一路追着打,几无还手之力。但在中国战场上,它们还是能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队面前大逞淫威。在正面战场,那些“体轻、皮薄、器弱、腿短”的日军坦克往往能在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上长驱直入;而在以游击战争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上,这些“铁乌龟”更是在对各根据地的“扫荡”中充当了急先锋。

那个时候,中国军队所面临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顶住日军坦克的冲击?为数不多的成功战例中,绝大部分都是正面战场所取得的。毕竟,他们多少还有一些反坦克武器。但很多人好奇的是,那些武器简陋的八路军、新四军如何对付敌人坦克?

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战例:一个营的八路如何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顶住日军步坦联合进攻并成功突围。

在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中,坦克充当了急先锋。

1942年7月上旬,侵华日军对冀中的“五一大扫荡”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形势依然很严峻。为保存有生力量,八分区二十三团一营在团政委姚国民、副团长赵振亚的带领下跨过运河向津浦路以东转移。这天后半夜,部队在过一百多里的急行军后来到了盐山县东圈子村。遗憾的是,他们的行踪被北面岗楼里的伪军发现并报告给了日军。

天刚放亮,正在构筑工事的战士们就发现,在村西500米外大约有200日军骑兵活动。不久,大约一千三四百名日军步兵在四辆坦克的配合下围了上来。汇总了各方面的敌情之后,姚政伟和赵副团长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在西、南方向,但北面的兵力也不小,东面的情况看似平静,其实是个陷阱。敌人企图引诱一营从东面突围,然后出动坦克和骑兵从背后掩杀。不久前,二营在薛村战斗中就曾因此而吃亏。简单商议之后,姚、赵二人迅速作出战斗部署:一连布置在西面和西北角,三连在北面和东面,四连在南面和东南角,二连作预备队,并在东边协助三连。他们命令部队既有工事坚持到天黑,然后相机突围。为节省弹药,各班长也动员战士们注意瞄准,放近了再打,要一枪打死一个。

在坦克的配合下,日军对一营阵地轮番进攻。

7时许,日军开始进攻!一营官兵沉着应战,很快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试探性进攻失败后,日军指挥官在第二轮进攻中投了“大本钱”:在坦克的引导下,成群的步兵向东圈子扑过来。但战斗并未出现“一边倒”局面。尽管敌坦克一度接近了东圈子,但它“很小,只装有一挺机枪,没有火炮装备”,在两米多厚的围墙前毫无办法,想转到村口却发现那里早已被大木头堵死。就在坦克进退两难之际,八路军用手榴弹与重机枪对它进行了“热烈欢迎”,机枪打得其外壳直冒火星,手榴弹打得它当当作响。敌坦克兵害了怕,急忙逃到离阵地约2000米远的“安全地带”。失去了坦克的掩护,日军步兵被打得鬼哭狼嚎,纷纷向后败退。接下来的几轮攻击,日军不仅没能没突进村子,反被八路军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两辆坦克,剩下那两辆也躲得远远的不敢再靠近。

眼见步坦协同进攻不成,日军指挥官决定改变战术。他派机枪射手把绳子拴在腰上向树上爬,然后再把机枪吊上去,企图居高临下压制住围墙上的守军火力,掩护步兵冲进村。对于敌人的这套鬼把戏,八路不慌不忙,一排副排长王文栋很快找来了几个特等射手,专门瞄着那些爬树的敌机枪手,一旦其爬上树吊上机枪,将要伸手抓枪时,就一起扣动扳机。连续被打掉七八个机枪手后,敌指挥官彻底放弃了“爬树”战术。

战斗的最后阶段,八路军用刺刀杀出一条血路。

战至下午4点多,东圈子仍牢牢地控制在八路军手中。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拿出最后一招——放毒气。他们在村西南角放毒,然后戴上防毒面具冲过来。坚守在这里的一、四连缺乏必要的防毒装备,很多人在中毒后双手发抖,拿不稳枪,只好撤到村内。这时,团部传令:一、四连坚守村内,掩护主力向东突围。在特派员刘士彬和王寿仁的带领下,两个连的官兵们在大街上接连拚了两次刺刀后转向几个大院。

直到天色渐暗,敌人仍未制伏一、四连的抵抗。由于八路军采取了“鬼子不进院子不打枪,敢靠近就一齐向他摔手榴弹”的贴身战法,敌人在进村后并不敢到各户去搜索,只在几个大院的高房上乱喊乱叫。利用这个时机,两个连果断突出村子,与主力汇合后继续向渤海地区前进。

东圈子之战,一营共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毙伤其六百多人,自身伤亡一百多多人,赵振亚副团长、政治部主任孟庆武、一营副营长戴敬武同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这是一次精彩的平原村落防御战斗!至少在战斗开始之处,形势对我军很不利。部队刚刚进村,敌人就跟了上来。一营能在仓促应战、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条件下获胜,主要在于:

 

战术正确、指挥灵活

此战,姚国民与赵振亚等人吸取了二营在薛村失利的教训,决心就地坚守到天黑再伺机突击的应战策略,不仅使得日军““围三阙一”的诡计落空,更避免了部队在平坦地形下突围时为敌坦克和骑兵从背后掩杀的危险;激烈的战斗中,指挥员敏锐度察觉日军战术的变化,及时运用狙击战法破坏其“爬树战术”。最后,八路军果断抓住日军不善夜战的弱点,在其蜂拥进村但彼此为街道高房所割裂之际,果断突围而去。

地形有利、工事坚固

战斗中,八路军依托工事,同敌人打巷战、近战,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一营能顶住日军步坦轮番进攻达一天之久,也得益于东圈子的地形条件。该村有一道高二米五、宽二米的土围墙,四周则是缺乏遮蔽物的平坦旷地。据守在寨墙之上,八路军就有了居高临下之势。当然,仅凭这种中世纪寨墙显然是不够的。一营官兵进村之后,顾不上吃饭睡觉,第一时间抢修与加固工事。他们在围墙上构筑了单人和机枪掩体,并在各个路口上设置了障碍物。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依托工事,以自己所擅长的近战、巷战战术,成功地争取到了时间;

反观日军,尽管其拥有情报、兵力与装备方面的优势,却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之后仍未能达成作战目的,归因于:

作战理念落后

至少在东圈子战斗中,日军的步坦配合明显生疏。

坦克,其最大的威力莫过于在平坦地形上纵横驰突,进攻建筑林立、街巷交错的城镇非其所长。东圈子虽然是冀鲁交界处的一平原村落,但日军指挥官将四辆“九四”式轻型战车(根据八路军参战老兵对日军坦克的描述推测而出)投入攻坚战斗,可见其作战理念落后且不了解坦克性能。

进攻中,日军步坦配合明显生疏。坦克非但未能压制住守军的火力,还在遭遇反击时只顾躲避到对方火力射程之外,而不顾步兵的安危;日军步兵也没有及时对付逼近坦克的八路爆破手……

指挥刻板迟钝

虽然日军指挥官在作战部署上有过“围三缺一”的设想,但一旦此计落空,其应变能明显不够:死打硬拼了很久,才想到派人“爬树”抢占制高点,一直打到黄昏,才想起自己手中还有“化学武器”……

此外,好不容易打进村后,日军指挥官又不敢进行逐街逐屋的巷战,只是盲目地攻击高房大院以“抢占制高点”,以致队形为建筑物和街道所分割,为八路军趁机突围创造了条件。(文/刘明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