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其省内共有11所211高校,在省市排名中仅次于北京。此外,江苏还拥有一批实力强悍的地方强校,这更奠定了其在国内强大的科教地位。 多年来,江苏高考一直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出省,经常拿着走外省985的分来走本省的211,拿着走外省211的分来走本省的“双非”。在其他省份的孩子看来,这个现象很不可思议。 2018年江苏省一批投档分数线出来后,同样选测等级下,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录取分超过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一批省外211高校。这不是个例,而是常态。这种情况在前几年尤为突出。 以2014年为例,该省文科一批投档分数线中,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校的录取分超越了几十所211高校。江苏考生对本省高校“情有独钟”,这就造成了大量省外名校“无人问津”的局面。 江苏省2014年文科录取分数线{部分高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江苏经济发达,很多考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如果是北上广,也许还会考虑考虑;但如果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高校,那就根本不用考虑。这不是个别家长考生的想法,而是一种普遍想法,毕竟经济发达的地方有着更多的资源。 二、江苏本省高校过于强悍。南工大、南邮、南信、江苏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学科实力丝毫不输211高校,在本地就业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前些年,江苏民间甚至有这样一种看法,出省读大学的人高考成绩普遍不如在本省读大学的人。回来就业时,即便是211文凭,大家还是知道你高考成绩大概是什么样子。 三、江苏民富,人们的选择多样化。其实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共性,隔壁的浙江也是这种情况。出国、创业等在这里方兴未艾,有更好的选择自然就不会考虑外省的学校了。 于是,在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省外高校对江苏学子吸引力似乎就没有那么大了,考生们的选择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其实完全以地域来衡量一所大学有失偏颇。大学的好坏,我们应该从师资、科研、培养质量等多重方面去判断,不能因为条件艰苦就否定了一所高校。 西部的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扎根当地多年,为我国的整体进步做出了极大贡献。如果优秀的人才总是不愿进来,它们就会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这是比较可悲的。 高校的选择也应该更加理性化。多年来,也有很多人在反思,将省内学校分数抬得虚高,省外重点却不去上,这种做法值得吗?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江苏考生理性了很多。大量优秀的省外高校开始受到重视,分数线正在持续提高。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好。见识多了,阅历也就会丰富。毕竟阅历也影响一个人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