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创造‘’五星级的坑‘’,和事故说再见!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8-08-06

概述

近3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探索

进行深基坑土方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首先应当开展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探索,根据我国当下的深基坑土方施工情况,主要可以将深基坑土方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滑坡甚至是坍塌现象的产生。

由于部分深基坑施工地区的土质相对较软,因此如果在工程的开展进程中没有建立稳定的支护结构,便会产生滑坡或者坍塌现象,导致事故的产生。

2.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进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地质环境因素。

不同的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对所采用的深基坑土方施工方式千篇一率,致使建筑工程的后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对于建筑环境的地下水分布问题的考虑不够完善和全面。

建筑工程中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深基坑土方施工质量,部分建筑施工部门没有给予当地的地下水分布情况以充分的考虑,进而导致渗透现象的发生。

4.对于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的顺序问题以环境保护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深基坑施工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的顺序问题的考虑的欠缺,会使得建筑工程的开展杂乱无章。同时深基坑土方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是严重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探索,可以将当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土方施工环节的开展所常见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①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滑坡甚至是坍塌现象的产生;

②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进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地质环境因素;

③对于建筑环境的地下水分布问题的考虑不够完善和全面;

④对于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的顺序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过探究可知,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水平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提升,但是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仍然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问题的解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深基坑土方施工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

针对于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探索,有方向性的开展对于深基坑土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探究,主要可以将有效的、可行的方案归纳总结如下:


1.将科学的、合理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深基坑土方的建设工作中。

采用稳定性更加理想的材料建设深基坑土方的支护,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2.在开展深基坑土方施工之前,对于当地的地址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

建筑施工团队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之前,应当聘请专业的地质学专家,对于当地的地下水分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

3.全面提升深基坑土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安全讲堂。

增强深基坑土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提升基坑土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

4.聘请专家,设置合理的施工顺序,注重环境保护问题的开展的重要性。

注重环境保护理念在深基坑土方施工开展进程中的实施,实现城市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弊端:


1.目前建筑领域发展相对较快,但是深基坑的施工技术并没有与该领域的发展实现同步。

现阶段,随着建筑物高度的提高以及规模的增大,深基坑的发展也向着深度增加、面积增加的方向发展,其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技术也向着复杂化的方向转变。在一些沿海地区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深基坑施工时,要充分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深基坑的施工方式进行改良,但是在这一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2.在深基坑施工之前,对其施工设计质量较差。

部分设计部门将深基坑的施工问题当作是施工单位的任务,在设计院的选择之时并没有对其设计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部门也没有对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考查,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地质数据进行设计。但是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参数数值的选择没有严格的依据,数据资料准确度相对不高,致使在一些深基坑的施工当中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3.深基坑的施工缺少必要的理论依据。

现阶段,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一边施工,一边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的施工模式,其施工的依据仅仅是施工人员的经验。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的理论作为依据,因此在目前施工中仍然沿用这种施工模式。

4.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从而在施工开始就对深基坑进行支护作业,其支护的范围相对较大,但由于没有相关的依据作为指导,因此其支护效果不理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5.深基坑施工过程不完善。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其排水系统的施工并不完善,普遍缺少在纵向进行排水的水沟,致使深基坑排水情况较差,在雨天容易出现存水现象。

6.深基坑施工过程监管存在不足。

一小部分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对深基坑进行施工的资质,其技术条件并没有达到施工要求,其施工人员的素质较差,资金保障不足,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出现安全程度降低的现象。


现阶段深基坑施工问题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根据对国内目前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弊端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对施工地点地质条件的勘察是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先决条件,为安全的实施深基坑施工提供保障。

地质勘察的细致程度,勘测地点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当地岩层的走向以及倾向,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例如在地层中断层以及裂隙较为发育,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勘察工作,争取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在地下水位控制方面,要注意当地地下水的基础标高,以及随着降雨的增加,其水位的增加情况;同时还要探明在深基坑的下部是否有承压水体存在,防止出现透水事故。

2.在深基坑施工之前,要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清楚的掌握施工产所管线的布置,并根据线路性质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看护。同时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操作资质。

 3.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与之临近的建筑以及公路进行实时检测。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布置合理的观测站,当发现建筑或者公路出现较大的变形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变形的建筑进行修复,在检测合格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4.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装防护栏杆,并在护栏上加涂警戒的颜色;在地面上的材料和机械等不得贴近深基坑的边缘;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演练,对其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充;在施工中对排水系统进行完善的建立,防止因为暴雨等恶劣天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危险。


事故案例

深基坑工程实例——广州海珠城广场基坑坍塌


1.工程概况

海珠城广场基坑周长约340米,原设计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7米。该基坑东侧为江南大道,江南大道下为广州地铁二号线,二号线隧道结构边缘与本基坑东侧支护结构距离为5.7米;基坑西侧、北侧邻近河涌,北面河涌范围为22米宽的渠箱;基坑南侧东部距离海员宾馆20米,海员宾馆楼高7层,采用φ340锤击灌注桩基础;基坑南侧两部距离隔山一号楼20米,楼高7层,基础也采用φ340锤击灌注桩。


该工程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填土层,厚0.7~3.6米;淤泥质土层,层厚0.5~2.9米;细砂层,个别孔揭露,层厚0.5~1.3米;强风化泥岩,顶面埋深为2.8~5.7米,层厚0.3米;中风化泥岩,埋深3.6~7.2米,层厚1.5~16.7米;微风化岩,埋深6.0~20.2米,层厚1.8~12.84米。


由于本工程岩层埋深较浅,因此,原设计支护方案如下:

基坑东侧、基坑南侧偏东34米、北侧偏东30米范围内,上部5.2米采用喷锚支护方案,下部采用挖孔桩结合钢管内支撑的方案,挖孔桩底标高为▽—20.0米。

基坑西侧上部采用挖孔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方案,下部采用喷锚支护方案。

基坑南侧、北侧的剩余部分,采用喷锚支护方案。后由于±0.00标高调整,后实际基坑开挖深度调整为15.3米。

本基坑在2002年10月31日开始施工,至2003年7月施工至设计深度15.3米,后由于上部结构重新调整,地下室从原设计4层改为5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从原设计的15.3米增至19.6米。由于地下室周边地梁高为0.7米。因此,实际基坑开挖深度为20.3米,比原设计挖孔桩桩底深0.3米。


新的基坑设计方案确定后,2004年11月重新开始从地下4层基坑底往地下5层施工,至2005年7月21日上午,基坑南侧东部桩加钢支撑部分最大位移约为100px,其中从7月20日至7月21日一天增大45px,基坑南侧中部喷锚支护部分,最大位移约为375px。

2.事故过程

2005年7月21日12时左右,在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南珠城海广场深基坑发生滑坡,导致3人死亡,4人受伤,地铁二号线停运近一天,7层的海员宾馆倒塌,多加商铺失火被焚,一栋7层居民楼受损,三栋居民被迫转移。

3.事故原因

①本基坑原设计深度只有16.2米,而实际开挖深度为20.3米,超深4.1米,造成原支护桩成为吊脚桩,尽管后来设计有所变更,但对已施工的围护桩和锚索等构件已无法调整,成为隐患。


②从地质勘察资料反应和实际开挖揭露,南边地层向坑内倾斜,并存在软弱透水夹层,随着开挖深度增大,导致深部滑动。

③本基坑施工时间长达2年9个月,基坑暴露时间大大超过临时支护为一年的时间,导致开挖地层的软化渗透水和已施工构件的锈蚀和锚索预应力的损失,强度降低,甚至失效。


④事故发生前在南边坑顶因施工而造成东段严重超载,成为了基坑滑坡的导火线。

⑤从施工纪要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在基坑滑坡前已有明显预兆,但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事故调查结果与处理结果于2005年9月20日在广州日报公布:对7个建设责任主体及其20名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其中7名主要负责人因涉嫌触犯刑法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对事故发生负有监管责任的14名行政人员给予降级或降级以下的行政处分和责令作出深刻检讨,并责成相关单位对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综上所述,针对房建工程的深基坑技术的施工过程而言,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建企业在进行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应对常见性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进而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适应于房建施工的技术方案,与此同时,应对监管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想要一个五星级的家,我觉得咱们首先得拥有一个五星级的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