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谷刺法”可不是简单的扎合谷!

 山野郎中1983 2018-08-06
导读: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中枢性之分,周围性又称“面神经炎”,即面神经管内段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王启才先生在治疗该病时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思考。


“合谷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并非刺合谷的方法,

而是《灵枢·官针》所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以脾之应也。”

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

具体方法是:先将1根针斜刺(或沿皮刺)入皮下肌层,再从同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呈一定夹角各刺入1针(即1穴3针),其状如同鸡足一般。笔者在针灸临床中以此治疗面神经麻痹,每收良效。


以颜面部“合谷刺法”为主要治疗措施,

主穴共分为3组:

阳白分别透刺攒竹、鱼腰、丝竹空;

颧髎分别透刺地仓、大迎、颊车;

地仓分别透刺迎香、水沟、承浆。


周围性面瘫3组均取,中枢性面瘫只取第2、3两组。

配穴为对侧远端的合谷和双侧的太冲穴。

对极少数后期出现患侧面肌痉挛的“倒错现象”,则加刺后溪申脉穴。

平补平泻手法施术,每次留针20~30分钟。病程已达10天以上者,可以加用电针。

风寒型和气血两虚型,取针之后,再施以“闪罐”法10~20下,以皮肤红润为度。

最后略施局部按摩,结束治疗。治疗期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摩患侧面部2~3次,每次5~10分钟,并多做蹙额、抬眉、皱眉、闭眼、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面部运动。

每晚睡觉时,在瘫痪面部复位的基础上,以宽4~5cm的胶布一端固定于口角,一端固定于耳后乳突,第2天早上取下。

6次针灸治疗为1个疗程,间隔1天,开始第2个疗程。

所有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均不加服中西药物,只给抗生素眼药水滴眼,防止眼部感染。


按:本病的基本治则是宣散风寒或风热之邪,疏调面部的经络之气,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促使局部气血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调节面部左右经络气血的失衡状态,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根据经络的分布规律,手足六阳经皆聚结于头面部,尤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要分布。针灸治疗应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手足少阳、太阳经穴。在调理手足三阳经气的同时,辅以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刺激宜浅、宜轻。鸡足刺法以其取穴少、浅刺透穴、刺激面广为主要特点。

本法以阳白、颧髎、地仓三穴为中心刺激点,连同所透之穴,广泛涉及手足六阳诸经,结合局部解剖来看,上述部位覆盖面部四大肌群——额肌、眼轮匝肌、面颊肌、口轮匝肌,各刺激点又为面部表情肌之最佳运动点。治疗中辅以局部按摩、拔罐,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充血,经络疏通,气血畅达,寒湿诸邪随血流宣泄,直接改善局部症状。


——以上内容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王老善于思考,勤于笔耕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科普作品300多篇

主编和参编著作近80部

临床精于四诊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论治

擅长运用针灸和新浮针技术治疗

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尿便失禁

以及妇科、眼科等疑难奇症

并善用经穴养生

王老从教、从医40年来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教学风格深受海内外各层次中外学生的喜爱

好评如潮

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0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

中医药科普讲座“金话筒”奖

一本书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从销量可以窥见一斑

2009年,印刷4000册,销售一空

2011年,印刷2000册,销售一空

2016年底,第2版横空出世

印刷3000册,库房目前仅存几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