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28万年前金牛山人的家园

 吴奇郭粤吴宏伟 2018-08-06
​走进28万年前金牛山人的家园

李振村
2017年08月21日10:05  来源:辽沈晚报
原标题:走进28万年前金牛山人的家园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营口大石桥的金牛山上,生活过一个双十年华的女子。

那时,她的身边应该有十几二十个同伴的,但在时间面前,只有她留下了存在的确切证据。

28万年后,人们把她从岁月的沉淀中剥离出来,将她称为最早的“辽宁人”。

给辽宁人打上引号,是因为无法断定她是否是我们这些现代人的祖先。

如果她的脑容量已经足够驱使她思考的话,她会不会也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

现代的研究者们给了答案,人类起源是在遥远的非洲。

她是谁?她是从20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期智人。

至于她,或者说他们最后的归宿是什么,研究者们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考古学家认为,他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连续进化,最终成为了我们东亚人的起源。

一些分子生物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他们只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被十余万年后更智慧的新一波非洲移民淘汰,她的遗骨是她留下的最后印记。

学界的争论肯定还会继续。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金牛山人哪怕不是亲戚那也是早前的邻居,更何况,我们都属于生物学里的人科动物,都是人类。

通过考古发掘研究,她会告诉我们这些后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在她和他们那个遥远的年代是个什么模样。

惊喜源于偶然

翻开了历史新篇

大石桥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早在1909年,日本人就盯上了这里。在日寇侵华时期,更是疯狂掠夺菱镁矿石1000多万吨。这其中就包括矿石储量丰富的牛心山。

1942年,一个日本人到这里调查矿藏,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1950年,日本学者依据这一发现写成了论文发表,当时只是通过化石分析了地质情况。

我国学者得到这一线索后,在1973年在此进行了详细调查。这时,牛心山已经更名为金牛山。

令人惊喜的是,在四次考察过程中发掘出大批动物化石的同时,居然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确定此地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过程中不只发现了石制品、灰堆,还发现了人骨,而且还有打制骨器,这是我国首次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大型穿孔骨器。

惊喜还在继续。1984年9月14日,一群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实习生来到了这里。没想到的是,就在13天后,这些年轻人发现了人类的髌骨、手骨和足骨化石。

5天之后的10月2日,让世界震惊的考古发现出土了——在这里找到了远古人类的头骨化石。

而先后发现的55块人骨化石都是属于一个人的,这样完整的人类化石在中国是首次发现,考古学界将其命名为“金牛山人”。

金牛山人化石,被评为1984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1985年《科学画报》第3期刊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家推荐和评选项目,金牛山人类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即是第9项人类学中的重大成果。

历史的迷雾

需要一点点拨开

元谋人的存在是170万年前,北京人是70万年前,那么金牛山人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有多久呢?考古学家们第一次测定的结果是距今31万——24万年,随后又进行进一步测定,金牛山人大概生活在距今28万年左右,是迄今为止辽河流域发现的最早古人类。

而关于性别的甄别,一开始,研究者们根据其头骨大而粗壮的特点推断金牛山人为男性。后来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骨骼表面比较光平,头骨顶结节较发育,乳突较扁弱,这些特点都暗示着女性的特征。

而判断男女性别的最大根据是骨盆,女性骨盆因适应分娩的需要,与男性的骨盆存在明显区别。金牛山人虽未发现完整的骨盆,但发现了完整的左侧髋骨(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测量结果都显示出女性的特征,因此最终敲定金牛山人为女性。

那么这位金牛山人多大年纪呢?一开始,研究者根据头骨形状和牙齿的磨损程度认为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左右两侧第三臼齿齿尖十分尖锐,几乎没有什么磨耗,显然是刚萌出不久。这第三臼齿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智齿”,一般是在成年期前后萌出。因此,研究者认为金牛山人应该成年不久,大约是20岁到22岁之间的妙龄女子。

金牛山人补上了人类进化缺失的一环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基础知识储备中,人类进化无非是从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这几个阶段。那么金牛山人处于人类发展系统的哪一位置呢?

通过对骨化石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者们基本勾勒出了金牛山人的轮廓:身材较矮,体格强健,头部与猿人相似。上肢和手比现代人原始,不能像现代人那样灵活地从事各种活动;下肢虽然具备现代人的形状,能直立行走,但仍有些屈膝。

多次在金牛山主持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吕遵谔先生曾指出,“金牛山人既有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某些以大荔人为代表的早期智人的特征,在人类演化发展位置上处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阶段。”

吕教授提到的大荔人发现年代比金牛山人早了6年,是我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智人的一个代表。1978年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

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距今年代大约为20万年。这个头骨的面部有一些特点与现代人比较接近,如颧骨比较朝向前方,使面部显得扁平,鼻梁扁塌,鼻根处凹陷不深等。

“填补和连接了人类进化系列上的重要缺环”的金牛山人与元谋人(早期直立人)、北京人(晚期直立人)构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填补了我国现代版图上人类发展史的空白。

目前,金牛山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处国家级旧石器时代遗址。

犀牛鸵鸟都曾是辽河流域的野生动物

金牛山是大石桥市南几公里外一座孤立的山丘,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里已经建成了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远远望去,会发现山顶居然伫立着一只巨大的犀牛。

提到犀牛,估计大家会觉得这应该是外来物种,只有动物园里才能见到。当然了,现在来说确实是这样,犀牛都生活在热带地区。但是在金牛山人生活的年代,犀牛是与人类共生于辽河流域的,这种已经灭绝的长着大小两个角的犀牛学名是梅氏犀。

人生不满百,却常常叹息沧海桑田。考古发掘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了解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在没有记载的史前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经历过怎样一个沧海桑田的变化。

犀牛是怕冷的,白居易和元稹的诗里就有着相关描述。这只著名的犀牛是万里外的“海蛮”进献给唐皇的,被当做宠物,戴着金锁养在长安,结果没多久就冻死了。

而28万年前,梅氏犀能在更北的东北生存,说明那时的辽河流域还是相对温暖的,而且这里还发现了鸵鸟蛋皮化石。

在金牛山遗址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哺乳类就有42种之多。这些动物化石给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的自然景象:硕猕猴和剑齿虎的存在,说明当时金牛山一带森林茂密、灌木丛生;三门马的发现,则说明附近有过广袤的草原;巨河狸则离不开开阔的水域。

而随后的年代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鼠类化石,则说明这里的气候已经变得干燥起来,地貌向草原发展。

1999年,考古人员在重庆发现了迄今最晚的梅氏犀化石。据此推测,冰期的出现迫使只能适应温暖气候的梅氏犀一直南下。

在金牛山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已灭绝动物占了44%。这一时期在地质学上称为更新世也就是冰川世。但人类却在这气候反复发生剧烈变化的260万年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且一路进化、壮大族群。

金牛山人的石器和北京人的挺像

进化论的本质就是“适者生存”。现代人为什么能成为食物链的顶级存在,就是因为人类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学会了使用工具。

当然,在金牛山人生活的年代里,他们的工具还很简单粗糙,但是也保证他们有机会可以猎杀诸如棕熊一类个大肉多的猛兽了。

在金牛山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主要材料是脉石英。为什么选用脉石英呢?因为它够硬,而且砸碎之后自带锋利棱角,不过更主要的应该是这种石头好找。

打制石器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是摔,正规叫法是摔击法或投击法。还有就是砸,一种叫砸击法一种是锤击法。锤击法就是把选择好的一块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一块石头作为石锤去锤击石料。砸击法就是把选择好的一块石料放在作为石砧的大石块上,一只手扶住,然后另一只手再拿块石头砸击石料。

打制出来的石器根据式样和功用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等。在金牛山遗址中发现的刮削器数量最多,全部用石片制成,有单刃、复刃和半圆形三种。那么这些石器多大呢?它们的长度基本上都在5厘米以下。

研究者认为,28万年前的金牛山人石器的原料、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型都与70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人相似,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维持火种不灭就能天天吃烧烤

如古人类学家所说的,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石器开始的。那么,火的使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关键性一步。

在金牛山人的山洞里发现了大量用火遗迹和遗物,灰堆就有11个。灰堆周围遍布着碎骨片,经分析,鹿、野猪、兔子和鸟类是金牛山人最常吃的烧烤食物。金牛山人不只吃肉,动物骨头不少都有被烧过、砸过的痕迹,“敲骨吸髓”也是金牛山人饮食的一环。

正是因为掌握了火,人类才能从“茹毛饮血”的生食者改吃熟食,这一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人类大脑和体质的进化有着重大意义。金牛山人的脑容量为1390毫升,比周口店北京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059毫升)明显增大,已达到现代人脑容量变化的范围。

也许金牛山人那时候还只会利用自然的火种,但已经学会了使用和保存火。金牛山人遗留的灰堆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灶”,最大的一个直径将近一米二。

人类一开始用不断添加树枝、柴草的方式来保持火的燃烧。后来人们逐渐将火引入山洞,在固定的地方保存火种。经过长期的摸索,金牛山人逐渐在火堆旁堆上石块,以控制火的范围,便于更好地维持火势,然后在“灶”里烧烤食物。

保存状况良好、最为典型的火堆,下面是用大石块围筑而成,底部是人为的用较大角砾摆成近椭圆形石圈,并留出缝隙,以便通风助燃。这种造型的用火遗迹,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里还是首次发现。

从遗迹可看出,灰烬分布于石圈内,灰烬层在剖面上首尾相连,说明当时的火种基本没有熄灭过。灰烬层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布许多石块,表面由于长时间烧烤而层层剥落呈粉末状。这种保存火种的方法叫“土石封火”。

研究者做的模拟“灶”显示,火种在“土石封火”的情况下能够保存20多个小时,证明金牛山人已经完全具备长期保留和控制火种的能力。

我国已经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发现了20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70万年前的北京人;发现了28万年前的金牛山人。

期待更多的古人类遗址遗物被发现,能够最终拼凑出属于东亚人种的完整的人类进化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