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课堂】父母如何避免用错误的爱摧毁孩子的心

 wylxxhj 2018-08-06

有一个四岁的孩子,有一天,他把爸爸的一块非常贵重的手表直接放进了装满着热水的杯子里,爸爸看到之后直接大喊一声,“怎么回事,混帐”而且一个耳光扇了过去,非常气愤!把他叫到那,孩子恐惧的不敢说话。

爸爸这个时候大讲特讲很多道理,“爸爸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动呢?”,并且告诉孩子以后家里的东西没有爸爸的同意,不许乱动!否则给你好看!这孩子非常受委屈,后来他看到爸爸脾气消了,这个时候才说“爸爸,我只是看到你每天把表戴在手上,手上经常出汗,一定很脏。所以我想帮你洗一洗表。”如果一个懂得孩子感受的爸爸,或者至少学过一点点家庭教育的爸爸,此时此刻一定会懂得道歉,然后自己去反省。可是那个爸爸就来了一句“那也不用你洗,你知不知道这表很贵,被你洗坏了?”

各位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案例,你发现了什么?是的,父母很多时候心不够安静,从而导致对孩子很多行为的误判,也就是说你可能不懂你的孩子。

教育是智慧传递的学问,是心触碰心的学问,是变量应对变量的学问。当一个孩子不懂得合作的时候;当孩子对这个世界不再有美好向往的时候;当孩子不太自信的时候;当孩子不懂得照顾别人感受的时候;当孩子选择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安全感的时候;当孩子看着别人的眼神以此来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判断的时候。

各位,家庭教育的事故已经产生了,而这些事故有的是短暂的能修复,有的是终身的,有的是单一的,而有的是连续的。所以我们要思考,到底父母的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造成他家庭教育事故的问题,我所指的可不是眼睛所简单看到的现象:什么孩子不爱写作业、孩子逃学、孩子喜欢打架等等,或者孩子动不动想跟父母说:“爸爸,我不想活了”。我所指的事故是刚才我所说的一些现象背后孩子的心理已经产生了问题,难道导致这些事故是因为父母没有去参加家庭教育课程吗?

不是的。你看我们多少伟大的人物,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去参加什么顶级的家庭教育课!没有去参加所谓的正面管教、PET或者说这个那个的家庭教育治疗等等一系列的课程!而为什么他们也能够培养出伟大的人物呢?古圣先贤们的爸爸妈妈朝谁学习呢?

其实是因为培养出卓越孩子的父母都具备同一个原因、同一个共性,那就是静,是的,安静的静。只有安静才能有远见,对吗?他们具备了一种智慧去应对孩子的问题,给到孩子当下的心灵以滋养和需求,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他们有共同的这一点,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们应对的语言和方法是不一样的,而只有静作为土壤才能长出智慧。

智慧是从安静中来的,觉察也是从安静中来的,没有安静就没有觉察,没有觉察就没有相应,没有相应就没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可能造成误判,而误判真的是因为你不懂孩子,所以当你不懂孩子的时候伤害的出现在所难免,家庭教育事故自然产生。

所以,以上那段话是特别重要的,这一刻我是要建议你反复去聆听的,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父母一定要完成一项训练叫做静心、正心、修身。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要学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写周记、学会记录,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的表现,方便你对他进行觉察,发现这个孩子的自信,不是你不擅长教育,有的时候是你忘记了,因为你要负责的事太多啦!工作、家庭、父母,还有自己各种各样事情的应酬,应对生活的危机,杂七杂八的事情,会使得你有的时候真的会忽略孩子的很多特殊的现象或者关键现象。

第二,要学会应用圣仁谷金种子课程的反省六步法,在这我就不花一个多小时去解释这六步法了!

第三,认真学习不同阶段的孩子的心灵密码,各位这个我就主张你去研究一下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

第四,只要是陪伴,哪怕是很短暂,也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当然,我要说的重点就是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拿着手机,千万不要帮孩子调好一个台,然后你就干别的事情。你坐在那里,哪怕是看动画片,请把他抱在手上,然后你们一起看,哪怕是看动画片,而且你还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愿意和你一起感受。

最后,我要说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诚惶诚恐,马上得出负面的结论,任何问题他都能解决,尤其属于孩子的问题。当你手忙脚乱、内心惶恐不安的时候,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那种对孩子的无比失望,那会伤到他。

第二,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孩子,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认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第三、保持觉察,永远不用猜疑的方式,猜忌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第四,记住了,孩子的觉察力比我们强,比我们敏锐,在我们觉察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觉察我们。 


好的家庭教育的五大标准


1.好的家庭教育具备文化的兼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树大根深,包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内涵上去寻找的话又包含着:易学、儒学、中国特色的佛学、墨学等;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有包含这四大模块:行为模块、认知模块、人本模块、精神模块。好的家庭教育是能融合西方的心理学,又符合东方哲学,既具备东方哲学的方向性正确,又具备西方心理学具体标准的执行,这就是文化兼容性。既适合佛学的家庭也适合基督教的家庭,也就是说具备普遍适用性,这就是第一个标准。


2.好的家庭教育具备长期效果

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方向,通过设计工具、给出方法、训练能力让孩子长期践行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在问题出现时,不要第一时间去解决事物的表象,而是首先冷静分析孩子呈现问题的基本原因,任何孩子的行为前面都有相应的信念和认知过程,而认知的产生一定伴随着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当家长开始从这个方向去寻求答案的时候,家庭教育也就变得有章可循。


3.好的家庭教育符合科学的发展

孩子的教育是为了让孩子适应未来,而不是适应下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主体,未来无论是工作形势、生活形势、教育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要依据未来的趋势让孩子学会合作、让孩子学会信任、让孩子引爆生命的内动力,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比如:

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就非常适用孩子早期时心里的觉察;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非常适合孩子心理的健康以及多元智力的发展;

这都是家长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但家长无须懂得过多的专业术语。因为家长毕竟不是专家,但是家长要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比如学会接纳、学会启发,接纳孩子已经产生的感受和即将产生的情绪,启发孩子能进入自己思考的维度,去点拨孩子、启发孩子,寻找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因为用脾气解决不了脾气。用愤怒对抗愤怒,最后受伤的主要是孩子,所以要符合科学的发展。


4.好的家庭教育可落地、可实用

当家长来学习家庭教育时,若给到家长的只是理念、只是概念、只是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告诉家长不要发脾气、只是告诉家长学会接纳、只是告诉家长需要有耐心,那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圣仁谷面对孩子的愤怒有五个步骤:

第1步:当孩子冲父母发火、怒吼、不尊重父母时,父母第一步是庄严自己的外表(什么也不说)。

第2步:等到孩子稍稍静下来时,微笑的看着他,所以叫微笑、凝视,这个微笑就代表着接纳。

第3步:说出对方当下的情绪和感受,以表示父母懂他。

第4步:就事论事不延伸到人格,更不能到人品,用启发式提问问询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问询孩子让孩子多个维度或者通过提示让孩子进行觉察。

第5步:等到孩子情绪完全稳定时,父母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向孩子寻求拥抱和理解。

这就是实操性的家庭教育。


5.好的家庭教育能助推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健全的人格,他会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同类相处、与同类中的异性相处、并且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很和谐、与大自然相处的很和谐,这就是健全的人格的彰显。

所以往往人格有残缺的就会呈现出人际关系障碍、就会呈现出自我认知的失误,所以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想法帮助到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关系。从而幸福的过完一生,并且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文章来源:圣仁谷教育商城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