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孩子被打了该不该还手这一话题,在我们办公室讨论得沸沸扬扬,事情是这样的:前天,同事的小孩彤彤回家哭着说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打了,脸蛋也红红的,同事马上到幼儿园调取相关监控查明原因。 原来,是一个同学想玩彤彤的玩具,彤彤不答应,两人开始争夺起来,小朋友急了,一拳打到彤彤脸上,彤彤松开了玩具,没有找老师,直到校车送彤彤回家了,才告诉了同事。 大家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
听起来各有各的道理,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呢?怎么做才不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呢? 儿童攻击与反击的实验 其实,对于儿童的攻击行为和反击行为,已经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关实验。这个实验是在幼儿园进行的,共记录了2500多次的儿童攻击行为。其中发现,80%的孩子在被攻击时,都会选择退让,哭泣,只有20%的孩子会寻求老师帮助。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我们来看看发生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攻击行为,结果会是怎样的。 1.孩子被打不还手 打人的孩子:下次会继续欺负这个退让的小孩,也会随机去欺负其他小孩。 被打的孩子:哪怕下次被欺负得更严重,仍然会选择不还手。 2.反击的孩子 反击成功时: 打人的孩子:可能会对这个孩子的攻击行为减少,或者直接欺负其他孩子。 被打的孩子:下次再被欺负,会选择继续还手,甚至反击的程度更大。 反击失败时: 打人的孩子:对这个反击的孩子攻击次数会增加且攻击力度更大。 被打的孩子:下次被攻击不会再还手。 3.第三方介入协调处理 如果被打的孩子选择寻求老师帮助或者告诉家长,通过家长解决。打人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收敛,或者会欺负其他小朋友。 教孩子还手,真的合适吗? 有的家长看完这个实验,会认为:果然,不还手会继续被欺负! 但是大家可不要忽略了,如果还手失败,会被欺负得更加严重!所以,还手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方法。 万一孩子还手了,会让他变得暴力吗? 这是不一定的。从实验中看,有的孩子还手仅仅属于正当防护行为,他们的焦点放在是否能击败欺负他的人身上,即使还手成功,也不会主动去欺负其他小朋友。 但是有的孩子,在一次还手成功后,感觉到了欺负别人的快感以及击退对方的满足感,可能会喜欢上暴力,甚至会主动欺负其他小朋友。 不同性格的孩子,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想法都会不一样。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起很大的作用。 孩子被欺负时,该怎么做 1.明白界限 在实验当中,80%的孩子抢玩具或被打时,会选择哭泣和退让,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反击,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也就是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 如果玩具是孩子自己带回幼儿园的,家长可以告诉他:玩具是自己的,你可以决定给不给其他小朋友玩,决定权在你手上。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长可以告诉他:身体是自己的,要疼爱自己的身体,不可以随便被其他人伤害。 2.语言警告 要让孩子学会,被别人欺负时,要用严肃的语气警告对方: 玩具是我带来的!你马上住手! 你别动我!你再动我我就生气了! 3.酌情反击 这里指的反击,并不是打回去,而是被打时,学会推开对方。实在不行,可以逃跑,逃跑并不是懦弱,而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4.寻求帮助 在心理学家2500多次的儿童攻击与反击行为实验当中可得出,孩子被欺负时,寻求第三方帮助是最有效且对孩子伤害最小的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如果被欺负了,要马上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如果有的孩子口齿不伶俐,可以先教一句话:老师,我被某某某欺负了。这样,可以让老师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阻止孩子的攻击行为。 孩子间的打闹很正常,让他明白界限,学会该如何处理很重要。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更有助于他的身心成长。 |
|
来自: 行在今天 梦在... > 《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