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樱桃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 甘肃天水地区危害大樱桃的果蝇有3个种,分别是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和海德氏果蝇,均属双翅目环裂亚目果蝇科。在甘肃省天水市,黑腹果蝇1年发生10~12代,铃木氏果蝇和海德氏果蝇1年发生10代。3种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均以蛹在土壤内1~3厘米处、烂果上或果壳内越冬。3种果蝇对大樱桃果实的危害程度与大樱桃品种、果实成熟度、果肉硬度、果实颜色等有密切关系。各品种受害率与果实成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成熟度越高,受害越重;软肉型品种和橙色(黄红色)品种受害最重,硬肉型品种和黄色品种受害较轻。从为害特点来看,果蝇只为害成熟或开始腐烂的果实,成虫将卵产于果皮以内,卵孵化后幼虫取食果肉。因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以防治果蝇成虫为主的综合防治试验,现将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人工防治 大樱桃成熟前,清除果园边、果库旁等处的腐烂水果;大樱桃成熟期及时清理落地果、裂果、病虫果及其他残次果。 2 物理防治 将糖∶醋∶果酒∶橙汁∶水按1.5∶1∶1∶1∶10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盛入口径约20厘米、深约8厘米的塑料盆中,每盆约450毫升,于5月11日悬挂于果园树冠下部阴蔽处,每亩悬挂15个盆。从第2天开始调查,每隔2日调查1次诱虫数量,每隔5~7天补充1次糖醋液,使其始终保持原有浓度,大樱桃采收结束后不再悬挂糖醋液。于果实采收前调查试验园的虫果率。试验结果显示,虫果率可控制在4.4%~10.2%,防效达84.4%~86.5%。 3 化学防治 (1)树上防治。于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之前,即早熟品种红灯成熟前7~10天(5月12日左右)喷药。中晚熟品种8-102成熟前7~10天(6月1日)喷药。药剂为20%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要求全园喷施,重点喷施树冠内膛部位。 (2)地面防治。树上防治的同时,在不同地块地面和地埂杂草丛生处分别喷施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2.5%功夫乳油1500倍液或2.0%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间隔10天重喷上述药剂1次。上述药液中均加入3%的糖醋液,以提高杀灭成虫的效果。 经调查,树上喷药前,每株树上背光处,特别是树冠内膛部分,可发现5~7头果蝇成虫活动,施药后第3天调查时树上已很难发现有成虫活动。地面施药前,拨过草丛,随处可见到约10头果蝇成虫飞出,而施药后第3天调查时,草丛中很难发现果蝇成虫。但经过10天后,即5月20日再调查时,在草丛中、树上背光处又可陆续发现果蝇成虫活动。我们分析认为,施药后10天,随着药效的减弱及受大樱桃成熟果香味的吸引,别处果蝇成虫又转移至大樱桃园开始活动。可见药剂防治的有效期只有10天左右。 果实采收期调查各品种虫果率表明,采用树上树下喷施化学药剂的措施,虫果率可控制到13.2% ~13.9%,防治效果为78.8%~79.8%。 4 果实套袋 大樱桃成熟前5月上旬进行果实套袋,经调查,套袋后的果实未发现有果蝇为害。 5 适期采收 大樱桃成熟后及时采收,以避免果蝇为害。经调查,在大樱桃产区,采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果实套袋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大樱桃园防治效果可在98%以上。因此,防治樱桃果蝇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