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王羲之《何如帖》看帖版和碑版的区别

 中正书法工作室 2018-08-06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五)

------由王羲之《何如帖》看帖版和碑版的区别

作者:刘洪贞

《何如帖》笔画清劲,雅静宜人,气息静谧婉丽,无一丝渣尘。然而,其碑刻效果却大打折扣,下面我们看下碑版和帖版的差别。

一,章法及墨法

由碑版和帖版的对比可以看出(图一)。

1,碑版字体稍大,字距稍小不如帖版疏朗清丽和雅静。

2,碑版镌刻较为粗糙,轻重失真较多,断连相差较大。

3,帖版整篇跌宕起伏,疏密相生,线条长短相济,而碑版就显得太均匀,线条较为散碎!

二,笔法及结构区别

1,“之白不审”四字差别。

“之”字碑版过重,“白”字过匀,“不”字撇不到位,点入笔方向不对。“审”字碑版又过轻,田字底过匀。

2,“尊体比”三字对比,

“尊”字上部因太匀失彩,将长线打碎,“尊體”线条粗细变化失真,把紧结变为零散,成为败笔,“比”笔法横斜度失真。

3,“何如迟复”四字对比,

“何”字首笔撇和横帖版紧结而碑版断开了,“如”字捺笔太短,竖横相结处失彩,末笔俗化失真,“迟”字把行书楷化了,不仅牵丝简化而走丝及收笔楷化,“复”字左部线条渐变不再,最后撇笔,原帖由轻到重,而碑版由重到轻形如楷书。

4,“奉”字,

从帖版看,无论起笔、连带还是收笔,都是行书气息,反观碑版,起笔及连带生硬,捺笔是标准的楷法。

5,“羲”“冷”二字,

出现的问题基本同上,重笔紧结没有了,或楷法与形法分不清楚。

6,“赖寻”二字。

“赖”字帖版左密右疏,左方右圆,而碑版忽略了此点,不但笔墨均匀而且变转为折,较为呆板。“尋”字几个笔画的起笔全都不对,而且几个牵丝都略去了,上部三横太匀了,己经是唐楷之法,已非晋人之韵。

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