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拼多多有望颠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格局 凤凰网科技讯 据Fool网站北京时间8月6日报道,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称,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家公司控制着近75%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这种近乎双头垄断的状态,使得规模较小的挑战者很难有发展空间,但一家被称作拼多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可能改变这一格局。 虽然排在第三位,但拼多多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仅为5%,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和京东,但其颠覆性的策略瞄准了两大巨头的软肋。拼多多并不专注于单个客户购物,而是利用其“社交购物”平台,让用户拼团团购。 “批量社交购物”成功的原因 批量购买可以使商品的折扣高达90%。据TechCrunch刊文称,在拼多多上,床单和雨伞的价格约为10元人民币,10盒面巾纸的价格约为13元,低端PC的价格仅为1000元。 拼多多通过专注于非名牌产品、收入较低的三线城市(在中国被认为是四线城市)保持产品的低价格,这些用户占到拼多多用户群的近三分之二,高于京东和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的约50%。 拼多多通过消息流宣传最畅销的产品,用户在QQ、微信等流行的社交网络上分享产品信息,吸引更多的购物者参与“团购”。腾讯——京东大股东——也是拼多多大股东之一。 与阿里巴巴天猫和京东一样,拼多多采用B2C商业模式。它让厂商直接发货给消费者,减少了经销商和零售商这两个流通环节。许多拼多多用户会添加他们的好友、家庭成员和同事,他们还会把产品信息发送给有着相似眼光、收入相近的购物者。 拼多多增长很快 2018年7月末IPO(首次公开招股)时,拼多多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融资16亿美元。它的IPO价格为每股19美元,挂牌第一天就暴涨约40%达到26.7美元。虽然后来拼多多股价回落至20多美元,但仍然高于IPO价格。 2017年拼多多商品成交总额达到1412亿元,手机用户下单43亿次——而这时公司刚刚成立2年。阿里巴巴淘宝网和京东,分别用了5年和时间,年商品成交总额才达到1000亿元。 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商品成交总额为662亿元,手机用户下单17亿次。过去12个月,拼多多手机应用月活跃用户平均为1.03亿,其平台有2.949亿活跃买家,活跃商家数量超过100万。 之前拼多多曾开展有直销业务,在2015-2016年期间占到其营收的大多数,但它在2017年第一季度停止了直销业务,转向当前的业务模式。去年,拼多多营收增长245%至17.4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由上年同期的3700万元增长至13.8亿元。但是,去年由直销模式转型为当前的模式,“扭曲”了其增长速度。 但拼多多也面临问题 虽然营收增长看起来很亮丽,但拼多多并未实现盈利。去年拼多多净亏损由2016年的2.92亿元扩大到5.25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2.077亿元小幅收窄至2.01亿元。
难敌阿里巴巴、京东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集Groupon元素与社交网络于一体。但与Groupon相似的是,由于客户期望更低的价格,拼多多也面临低利润率和高客户获得成本的问题。 因此,在规模足以挑战阿里巴巴和京东前,拼多多的业务就可能崩溃。除非拼多多能控制成本,在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中投资者仍然会看好阿里巴巴和京东。(编译/霜叶)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科技”。 |
|